话说自古以来啊,这撒谎的权力,那就像块金疙瘩,被皇帝给独揽了去。其他人等,哪怕是有那么一丝一毫的欺瞒,那就得被扣上个欺君罔上的大帽子,那可是重罪,弄不好还得牵连家族,全家老少都得遭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那些号称一代雄主的帝王,他们对于欺君之罪,可谓是深恶痛绝,恨之入骨。然而,令人咋舌的是,这些帝王在严斥他人撒谎之时,自己却不时炮制出更为惊人的谎言。

就拿罪己诏来说吧,每当朝政混乱、天灾频发、政权岌岌可危之际,皇帝便会发布罪己诏,声称要自我反省,检讨过失,展现其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

然而,这些帝王自我检讨的文书,却往往成为了他们撒谎与测谎的工具。一旦这些谎言被揭穿,它们便如同笑柄一般,被后人嗤之以鼻,指着鼻子嘲笑不已。

最典型就是明朝的崇祯皇帝,从1635年崇祯八年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死前,崇祯共有六次罪己诏。我们重点讲讲崇祯第二次颁发的罪己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37年崇祯十年,北方大地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旱灾,其严重程度令人咋舌,甚至引发了蝗灾的肆虐,导致中原地区陷入了深重的饥荒之中。

在那场灾难中,人们为了生存,竟然陷入了人相食的悲惨境地,草木被啃食殆尽,社会动荡不安,土寇也趁机作乱,局势岌岌可危。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面对如此惨状,朝廷并未积极组织救灾,反而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

在崇祯帝的心中,政权的稳定似乎凌驾于一切之上,剿灭农民起义成为了头等大事。剿匪自然需要财政支持,为了筹集军费,平定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他思前想后,推行了一项新的税收政策——按照田亩不论贫富统一征税。

这招确实很缺德,崇祯皇帝为了掩饰,就在圣旨里面讲得非常好听,《明史卷一百四十》崇祯说:“勉从廷议,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其改因粮为均输,布告天下,使知为民去害之意。”什么意思,就是大家忍一年,一年以后,咱们把李自成他们消灭了,一切都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灾加上辽饷﹑剿饷和练饷等税赋接连不断,那百姓的日子啊,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崇祯看到这形势,他就下发了第二次罪己诏。

在这诏书里啊,他倒是说自己没能使至诚之心上达天听、朝廷恩泽没能广布天下,自责了一番。可是诏书的更多篇幅,却是用来警告官员不得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崇祯这种甩锅口是心非的撒谎术,效果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官员们集体躺平,对朝廷的危机视而不见,也不再积极为朝廷出谋划策。他们心里都清楚,就算提出再好的建议,也只会被崇祯帝以各种理由拒绝或忽视。

于是,他们就开始明哲保身,只顾自己的私利,对朝廷的危机那是视而不见。以致崇祯一朝的内阁阁臣达五十人之多,整个明朝内阁阁臣一共就一百六十多人。

这样,特别是这个被崇祯帝称为“暂累吾民一年”的“剿响”政策,自崇祯十年起便一直实施,直至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覆灭,都未曾停止。

这一政策不仅未能有效筹集军费,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苦难,让大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加速走向了覆灭。这种言辞与实际行动的巨大反差啊,无疑暴露了崇祯帝的虚伪。

第二次罪己诏的发布,这种明显的撒谎与背信行为,让崇祯帝的罪己诏彻底沦为后世的笑柄。从此,他的罪己诏不仅未能挽回官心民心,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在研究历史时,崇祯帝的这次罪己诏撒谎行为常常被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讲述,成为后人嘲笑与反思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也有皇帝玩的比崇祯强,就成了教科书级别的,就成为大家今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必须举出的正确范例。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