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相信爱新觉罗·溥仪的名词会首先浮现在大家眼前。没错,溥仪的确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末代皇帝,但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不是他,而是袁世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成为洪宪帝制的第一位皇帝。然而,他这个皇帝连皇位都没坐稳就被推翻了,总共才不过83天。历史课本上把他的所作所为称为“复辟”,袁世凯就此落了个“百日皇帝”的戏称。

然而,袁世凯的皇帝与中国传统皇帝不同,严格地说,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实在有点冤枉。

说到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先提一个人,他是当时思想界赫赫有名的杨度。杨度原名杨承瓒,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听起来的确很唬人。杨度在戊戌变法中接受了改良派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君主立宪。此时的他深受该思想影响,以至于在袁世凯获得实际统治权后,把君主立宪的希望寄托在了袁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当时一夜暴富的列强几乎都沿袭了君主立宪制,其中以英国为代表,君主立宪简直就是富强的代名词。加上此时的袁世凯对共和制逐渐丧失信心与耐心,给了杨度可乘之机。1915年4月,《君宪救国论》颁布,为袁世凯放弃共和制奠定了舆论基础。

当然,要想称帝,这远远不够。此时出现了袁世凯称帝道路上的第二个关键人物,他是一名叫做古德诺的教授。古德诺是一位国际学术专家,时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1913年,袁世凯以2.5万银元的巨额年薪聘请古德诺做他的政治顾问,而介绍人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古德诺的得意门生顾维钧。当时顾维钧是袁世凯的机要秘书。古德诺可谓是把稳了袁世凯的脉搏,一上台就指责国会权力太大,主张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袁世凯深谙此道,当即下令解散国会。1915年,就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优劣,古德诺写了一篇论文,经过翻译,成为后来著名的《共和与君主论》。此文一出,袁世凯彻底亢奋了。他认为称帝的时机就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要想称帝,又不想让国家在此时遭受打击,在全民通过后,还必须获得列强的默许。袁世凯在这几方面可没少费工夫。实际上,此时民间的帝国情结仍未消散,袁的称帝获得了大多数百姓的默许。然而,称帝后的袁世凯才发现,自己面临的困难比预期多很多,于是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因此,原意实行君主立宪的袁世凯,被迫走上了独裁的道路,而且越走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的称帝行为,彻底抹杀了他对中国从封建帝制到共和制过渡的贡献。作为清朝官员,他练新军,倡导废八股科考并组建大学,拥护革命。在北洋政府主政后,他大力兴建铁路,设立警察,遏制了日本对中国的扩张,避免国家分裂。只是他的愿望没有成为现实,也被世人误解,以至于我们提起袁世凯以及他的“复辟”行为时,只能深深地叹了一口,然后微微一笑,徒增一道谈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