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张五哥顶凶一案,揭露了大清朝官场的阴暗面。

凭借金钱开道,真凶任季安与帮凶刘八女,一路买通了包括刑部在内的各级司法衙门,顺利将为孝被迫顶罪的张五哥送上了断头台。

好在老四与老十三及时出手,将事情捅到了康熙处,这才救下了要成为刀下魂的张五哥。

也是这件事骇人听闻的冤案,间接让佟国维与邬思道两个权谋高手,有了一次隔空对决的机会——一个暗地里助力老八,一个为老四出谋划策。

其中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佟国维与邬思道所谋为同一件事,为何两人却分别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建议?究竟是佟国维技高一筹,还是邬思道棋高一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理刑部冤案

张五哥的妹妹阿兰上门求助的当天,老十三先是到刑部大牢走了一趟,在见到张五哥本人之后,确定了确有其事,便立马去找老四商量对策。

对此,老四的想法是:要么不闹,要闹就闹它个惊天动地。

老四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原因很简单,这件事牵扯甚广,上至太子、老九,下至各级司法衙门的负责人,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

想要翻案,单凭他与老十三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他们要挑战的可不仅仅是那几个刑部官员,贸然行事反而容易把自己陷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将事情捅到康熙处,且一定要在秋决的当天陈奏。

这样一来,向来以仁德自居的康熙,势必不会坐视不理。而只要康熙刀下留人,叫停秋决大典,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毕竟,天子脚下出现了如此冤案,为了堵住悠悠众口,维护朝廷的体面以及保全作为皇上的圣名,康熙都会严查此案。到那时,不仅可以救下张五哥,还能顺带整顿下已经烂到根的各级司法衙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老四此举完全是为了救下张五哥吗?

人性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黑暗,但也绝非一片光明。

老四之所以会出手,除了还张五哥的人情之外,还有其他两个原因:

其一:为公。

老四虽然心机颇深,但在大是大非上向来有自己的原则。相对于其他皇子,老四心中是有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的。也因此,他希望借张五哥之事,遏止这种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不正之风。

其二:为私。

首先,捅破这件事并不会给老四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种前提下,将事情公之于众,不仅可以将八爷党的老九拉下水,或是借此断了八爷党在江南的财路,还能报当初在江夏镇被刘八女羞辱之仇。

也就是说,于公于私,老四都有出手的理由。

就这样,在老四与老十三的推动下,秋决大典当天,康熙救下了即将被行刑的张五哥,并将其带回宫里亲自审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康熙召集佟国维、马齐以及张廷玉三位上书房大臣一起商讨此事。

一进殿,三人按规矩行完礼之后,排名最靠前的佟国维率先发言:

“天子撵下,首善之区,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请皇上处分。”

这是一套固定话术——不谈正事先认错,万方有罪,罪在臣身,以此来彰显为臣的责任与担当。说白了就是走个流程,毕竟康熙又不会真的问他们的罪。

在得到康熙的示意后,佟国维接着说了另一段话:

“要论职守,应从刑部查起。要是论案件,应从张五哥顶凶一案查起。臣担心一层一层彻查下去,倘若牵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将无功而返。”

注意佟国维的这段话,有人认为这是激将法,激康熙下定决心彻查刑部。

但个人认为,这更偏向于试探。

刑部是太子的势力范围,这一点人尽皆知。佟国维虽未明说,但句句暗指太子涉及其中,目的就是以此来试探康熙的态度与决心。

也是因为听懂了佟国维话里的试探,康熙才会明知故问道:

“那你说这个投鼠忌器,这个器是谁呀?所谓的又将无功而返,这个又,这个又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佟国维自然没法回答。

谁是器,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可心里知道是一回事,当众挑明却是另一回事。康熙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他佟国维也只能继续打哑谜了:

“圣名莫过于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们所能明言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说是什么意思,领导你心里没数吗?你儿子的事,我咋说?说了就是越矩。

康熙显然不打算轻易“放过”佟国维,怼了句:

“不能明言,那么朝廷设宰相干什么呢?”

一竿子扫到了跪在面前的三个人:你们是宰相,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闪烁其词,既是失职也是失责。

而佟国维也被逼到了两难的境地。不明说,就是失职失责,明说,就犯了大忌。就在这时,一旁的马齐出来救场了:

“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上统率百官,百官之上众位皇子,就非宰相所能管。”

别看马齐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跟着佟国维转,关键时刻智商绝对在线,一招避重就轻加偷换概念,完美的化解了佟国维的窘境。

领导咱先不说“明不明言”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个送命题,你在逗我们。咱就谈谈职责。宰相是的职责是管官员的,不是管你儿子的,你儿子的事涉及皇家私事,你觉得我们能说啥?该说啥?

马齐话毕,这回轮到康熙不吱声了。毕竟人家说的有道理,康熙要是再揪着刚才的问题不放,有失领导的风度与气度。

于是康熙中止了之前的话题,缓步走到三人面前,做了总结发言:

“马齐说的有理。这一次,朕决心已定,无论查到谁,也不管他是鼠还是器,都要依法处治。”

至此,清理刑部冤案一事被搬上了日程,至于派哪个皇子担任这个差事,这场会议并没有得出结果。

截然相反的建议

对于康熙要清理刑部冤案一事,老四与老八起初都想主动请缨。

老四的想法很明确:作为举报者,作为大清朝为数不多的“实干派”,这种利国利民又可以加分的差事,怎么能少得了他。

而向来“只动嘴不动手”的老八之所以想接下差事,一方面是因为老九涉及其中,他接手差事有利于掌握主动权,进而更好的帮老九撇责。

另一方面则是他老八急需一个表现的机会。

他与老四本来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可老四凭借江南筹款赈灾一事,得到了康熙的另眼相看,先一步晋升了郡王爵位,老八自然不甘于人后。

毕竟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官场,一步落后,很容易步步落后。

不过在主动请缨之前,老八还需要确定一件事——康熙对此事的态度,只有弄清楚这一点,他才能更好的掌握分寸与尺度,进而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才有了老八深夜会见佟国维的剧情。

在老八看来,只有佟国维等三位上书房大臣参加了御前会议,从佟国维处了解康熙的真实态度,是最佳的选择。

而对于老八的深夜造访,佟国维并不惊讶。

夺嫡之争早已暗中进行,老八的野心他心知肚明。这次清理刑部冤案,老八想有所作为,在情理之中。况且,他如今虽未完全站队老八,但已经有所倾向了,既如此,他自然乐意助老八一臂之力。

而佟国维就此事给老八的建议是接下差事:

“八爷应该知道,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四爷追比国库欠款一事,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来,好好整顿刑部和各省的司法衙门。八爷,其有意乎?”

(这段话隐藏的玄机,放在最后一段分析)

佟国维话罢,老八顺势说出了他的顾虑:

“多承指教。不过担心这事儿恐怕会牵扯到太子。”

至于后续两人还说了什么,剧情中没有体现。但从主动去康熙处请缨这一举动来看,不难猜测,他从佟国维那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

这一边,老八与佟国维秉烛夜谈;另一边,老四与邬思道也凑在了一起商讨策略。

老四一上来就挑明了要接下差事的想法:

“邬先生,我想向皇上请命,捅一捅刑部这个马蜂窝,治一治这群祸国殃民的蛀虫。你觉得如何?”

老四的想法并未得到邬思道的支持,邬思道的建议是:坚决不能碰这个差事。至于不赞同的理由则如下:

一、太子管着刑部,清理刑部绕不过太子。

二、康熙没派太子自查刑部,而是将差事交给了其他皇子,是对太子失去最后信任的表现。刑部冤案审结之时,就是太子被废之日。

三、谁扳倒了太子,都会背负废太子的罪名,从而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不容于康熙。

权衡利弊之后,老四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先是照旧主动请缨,把人设维持住,回头就用炭火和冷水将自己折腾出了风寒,成功避开了差事。

老四病了,差事毫无意外的落在了老八的头上,而老八借此事,玩了一招瞒天过海(之前的文章有详细的解释),既摘清了老九,又捅刀了太子,还如愿得到了郡王的爵位。

只不过,世上没有无懈可击的布局,更不存在万无一失的计谋,所有的布局与计谋,都是七分在人,三分在天。

老八虽达成了他的目的,却也因诱审肖国兴一事,给自己埋下了隐患,进而彻底失去了夺嫡的资格。不过这是后话了,不在今天的探讨范围内。

谁输谁赢?

那么,为何同一件事,佟国维与邬思道却给出完全相反的建议?这场关于清理刑部冤案的隔空对决,究竟谁输谁赢?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老四接下了差事,又会如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精明如老四,就算没有邬思道的预防针,他也绝不会傻到真的去扳倒太子。毕竟他表面上是“太子党”,这种吃里扒外,背后捅刀的事,不符合他的人设,更等于将自己的野心昭之于众。

既然老四不会借此扳倒太子,那么他会怎么做?

大概率会与老八一样,对下彻查到底,对上止步于刑部的黄体仁、司马尚等人。唯一不同的是,老四不会诱审肖国兴。

而没有诱审肖国兴的这件事,老四其实照样可以完美交差,毕竟康熙心知肚明,再往下查就得查到太子头上了,这并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结果,或者说,这个结果康熙知道,但是不希望被别人知道。

也就是说,如果老四接手差事,既能避免对手老八阴谋得逞,获得郡王头衔,也能让康熙更加的认可与赞赏,甚至后续宴请使臣的活,就落到了老四的身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四确实错过了一次机会。而他之所以放弃差事,不是因为事情涉及太子,毕竟他一开始就知道,而是因为邬思道的这句话:

“刑部冤案审结之时,就是太子被废之日。”

也就是说,邬思道与老四误以为,康熙此次派其他皇子清理刑部,是有了废太子的心思。老四不想背负废太子的罪名,这才主动退出。

从这个角度来说,邬思道对局势的分析没有毛病,唯一的偏差就是没有看透康熙真正的心思,康熙压根就没打算为了这件事而废了太子。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看看佟国维对老八说的那段话:

“八爷应该知道,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四爷追比国库欠款一事,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来,好好整顿刑部和各省的司法衙门。八爷,其有意乎?”

从表面上看,佟国维是在告诉老八应该主动出击,不能遇事就躲。可实际上,这段话的玄机与重点在于“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注意其中的“做错事”这三个字,这里的“错事”指什么?自然是指当时二人正在聊的清理刑部冤狱。为啥清理刑部冤案就是错事?因为这其中涉及太子。

也就是说,佟国维这段话是在暗示老八,康熙并没有废太子的心思,所以这件事才是“错事”。

不过“错事”不代表不能接,“错事”有错事的办法,就是止步于刑部堂官,而不要试图扳倒太子。

从后续的剧情来看,老八显然是听懂了佟国维的暗示,这才放心的接下了差事。毕竟,康熙的心思已经明确了,事情如何办能让康熙满意,一目了然。

当然,这个观点可能有人并不认同。

认为佟国维是相信了御前会议上康熙说的话,无论涉及到谁都一查到底,所以才会鼓动老八出手。

可要知道,佟国维位列人臣数十年,如果段位真的低到这个地步,连此时并不是废太子的时机都看不清,连康熙的顾虑与心思都猜不到,那他也不可能坐到那个位置上。

况且,从康熙指派老十三协助办案,已经说明了康熙的态度,不想动太子。这么明显的事,张廷玉能看出来,佟国维又真的看不出来吗?

此外,还要注意一点,佟国维在此事中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老八成了,得记下他的情;老八没成,也怪不到他的头上,毕竟他只是出于好意的提醒,具体怎么干的,为啥没成那是老八的事。

总之,如果从猜透康熙心思以及清理刑部冤案一事(不涉及老八给自己挖的坑),这一局佟国维略胜一筹。

只不过,邬思道的棋差一步,不是能力与段位不行,而是败在了信息不对等上。

佟国维行走于上书房,直接接触康熙,获取到的都是一手信息,所以更容易判断出康熙的真实想法与目的。反观邬思道,人在家中坐,计从心中来,所有的谋略全凭脑子分析,信息来源有限且后滞。

当然,如果抛开清理刑部这件事的结果不谈,邬思道自然是不输于佟国维的,毕竟邬思道在信息局限的情况下,依旧能将时局看得如此透彻,绝非常人所能及。

结语

这场“隔空对决”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信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博弈中,再厉害的高手在谋局的时候,都需要信息支撑。信息越全面,所谋之局成功率越高,反之亦然。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