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是最常用的一种字体,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过,我们也要擦亮眼睛,分辨出真正的楷书和“印刷体”。真正的楷书笔法严谨精到、规矩而不失灵动,而那些“印刷体”横平竖直、呆板乏味、一字万同,这种字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练时间长了,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楷书是从隶书脱胎而出,有着深厚的法度渊源,三国时期钟繇被认为是“正书之祖”,他的楷书质朴高古,引领一时风尚;东晋“二王”将钟繇“古意”楷书发展成熟,形成了“妍美”的新面貌。与南方分庭抗礼的北朝楷书,雄健峭拔、个性十足,颇有韵味。

隋唐时期,中国重新统一,南北朝截然不同的楷书风格融为一炉,在如此丰富的古法滋养下,楷书在唐代迎来了全盛期。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李邕、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不断规范楷书笔画、结构、章法法则,将严谨发挥到了极致。时至今日,“唐楷”依然是楷书“尽善尽美”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宋不以楷书闻名,这是因为当时书坛盛行“尚意”之风,文人主张以书法抒发内心情感,像楷书这种过于“规范”的字体,书写时难免要倾注心力于笔画、结构,这样一来就影响了情感的抒发。不过,南宋一位名家的出现,“挽救”了楷书的颓势,凭一己之力拉高了宋代楷书的水准,他就是张即之。

张即之,被誉为“宋书殿军”,他位列“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难得的是,他与“尚意”书家不同,主张“复古”。他取法晋唐诸家,从钟、王、欧、颜诸家入手,他的字法度严谨、变化丰富,丝毫不输给唐人。

《汪氏报本庵记》是张即之经典楷书作品,以行入楷,笔笔精致。此作纵29.3厘米、横91.4厘米,共38行、688个字,单字大小1.5厘米左右。起笔尖锋入纸,落笔后有明显的按压、衄挫动作,中锋侧锋并用,笔画遒劲险峻,锋芒外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氏报本庵记》用笔虚实结合,笔画粗细、轻重对比明显,细处如牵丝,粗处似有千钧之力。方折之处刚健饱满,圆转处理则婀娜有致。结字欹侧险奇,中宫紧实,松紧得宜。字与字之间笔势呼应有序,气脉贯通。

纵观此作,每一笔都有来源,每一处都精心雕琢,用笔细腻精到,气韵雅致生动,是我们学习行楷书的上佳字帖,每个字都蕴含着最正统的古人笔法,值得我们好好钻研临摹。

而今,我们将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各处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并进行纯手工装裱,非常便于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