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国家邮政局在下一年度新邮预定工作会议上,首次曝出“本票型年册”的消息,与消费者预定的年册不同,该年册只供应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本票型年册,是将邮票和年册融为一体,邮票不再插在固定册里,而是直接印在内页上,就像发行多年的小本票一样。

邮政会议的幻灯片显示,本票型年册的发行,是因为发行多年的双联小型张已经对用户没有吸引力,所以为了让更多人重新加入到集邮联合会,特推出这种特色邮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邮政可能没有明白,为什么双联小型张对用户的吸引力降低。

理论上双联小型张是专供联合会会员的邮票,面值12元,售价20元。

可如今市场上,除个别双联小型张保持在售价以上外,绝大多数都在破发状态,甚至只有面值的一半。

由于各地协会的要求不同,不少地区的会员还要缴纳每年10-30元的会费,这样算下来会员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联小型张从2007年的150万枚,一路增量到2015年的320万枚,这背后到底有多少真实的会员在购买,其实邮政和集邮者都非常清楚,毕竟商人不会做亏本的买卖,那么整箱整箱还未开封的双联小型张就只能低价促销了。

本票型年册的不同之处在于,发行量控制在6万册,其中5.5万册用于会员摇号,也就是说,会员数量按照最近一次“红楼梦五”双联小型张发行量115万计算,中签率只有4.7%。

那剩下95.3%未中签的参与者,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会费如东流之水,一去不复返了。虽然邮政没说会费是摇号的资格,但实质上又能有什么区别?

本票型年册能不能激起市场的波澜,其实参考已经发行多年的大本册就能知道,同样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是里面的邮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值只有146.8元(包括无齿票和评选张),售价却高达298元,谁会买来当邮资凭证使用,如果不当邮资凭证,那和画册又有什么区别?

年册是方便购买者欣赏汇总保存邮票的工具,在极度讲究品相的邮票收藏里,谁又能完全无损地翻看着印在一起的邮票本册?如果不翻不看,那制作得再精美、内容再丰富又有何用?

在邮政会议的幻灯片上,本票型年册的发行是为了“吸引集邮者,引导集邮市场向健康发展”。可市场不健康的原因,不正是邮政自己都不再使用邮票了吗?

没有使用,何来市场?没有市场,还谈什么健康?

本票型年册虽然只有6万的发行量,却刺伤了520多万年票预定者的心,6万的量虽不大,但也让2023年邮票的发行量成了笑话,这个笑话,还有点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