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春节过后,南充仪陇县丁字桥镇的乡亲们收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外打拼多年的郑大清回到家乡,给每家每户都送上了冰箱、空调,还给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发了红包,最多的有5万元,最少的也有2000元。

郑大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父老乡亲们对他有恩

郑大清和乡亲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他又是怎么从一个穷小子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已经不是郑大清第一次回到家乡了。早在2001年,郑大清就已经为家乡捐赠了5所希望小学,帮助改善家乡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不仅如此,郑大清还给家乡仪陇县修建了75座慈母桥,投资了3个亿建设工厂,并且为家乡的老人们创立了养老基金。

在郑大清的帮助下,家乡的教育和经济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早在郑大清年轻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穷小子,连70块钱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身价几十亿的富豪,却始终没有忘记家乡,这是因为他和家乡的乡亲们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郑大清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的丁字桥镇,因为家境贫寒,家里又有好几个孩子,郑大清小时候常常吃不饱饭,多亏了乡亲们的接济,他才能健康地长大。

18岁那年,郑大清选择参军入伍。在部队这几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郑大清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也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心性,让他在往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更多面对困难的勇气。

回乡之后,郑大清决定再次启程,离开家乡去外面闯荡。郑大清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之后,父亲也很支持。

好男儿志在四方,年轻人就应该出去闯荡,就算闯不出什么名头来,至少也能长长见识。征得家人的同意之后,郑大清选择去新疆闯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因为家境贫困,郑大清连70块钱的路费都拿不出来。父亲只能带着他一家一家的敲门去借钱。

在那个年代,大家过得都不算富裕,但是乡亲们之间关系淳朴,谁家有什么困难乡里乡亲的都会去帮忙。

所以当父亲带着郑大清上门借钱的时候,镇子上的乡亲们都拿出自己家的钱来帮他。人多力量大,你家几块我家几毛,70块钱的路费就这样凑了出来。

郑大清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此时乡亲们伸出援手的行为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中,郑大清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回来报答大家的恩情。

此时的郑大清还不知道的是,外面的世界远比他所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郑大清,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离开家乡来到了新疆。来到新疆之后,郑大清吃了很多的苦。

刚下火车时,郑大清浑身上下只有一块两角钱,还有一床从家里带来的被褥。这床被褥还是郑大清当兵入伍的时候部队给统一发放的,如今他带来了这里。

因为没有钱,郑大清也住不起旅馆,幸好工地上包吃包住,郑大清就背着铺盖卷到工地上干苦力活。

多亏了之前几年当兵的经历,工地上的体力活对于郑大清来说还稍显轻松一些。因为比别人体力好,所以郑大清干得多挣得也多。

工友们有的拿到钱会出去娱乐,或是攒下来。郑大清却和他们不一样,他虽然也寄钱回家,却也会拿出一小部分钱来买书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工地上看书是个稀奇事,郑大清却丝毫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辍了学,没能念书一直是他的遗憾。

闲暇之余,郑大清会买来各种书,有关于建筑的、有关于金融的,还有一些文学性质的书,无论什么,他都读起来如饥似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对他来说是件幸福事。

不论是平时工作,还是闲暇时候的读书,郑大清都很认真,无论再辛苦的生活,都能被他过得很充实。

很快,郑大清的优秀就被领导看到了,把他提拔为工地中的班长,工资也随之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等到过年的时候,郑大清已经攒了两千多块钱。赚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还钱。

虽然当初借钱的时候,乡亲们都没让还钱。但是郑大清知道,乡亲们的这份情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他应该把钱还给人家。

于是,郑大清拿出一部分钱寄回家,还交代父亲一定要把钱还给乡亲们。

一年就挣到了这么多的钱,就在大家以为郑大清还会继续干下去的时候,郑大清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大清不满足于一直在工地上卖力气,力气总有用光的一天,而他想真正地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第二年开工,郑大清果断辞职,他要自己当老板。家乡的青年们听说郑大清要包工程,都愿意跟着他干。

于是,郑大清就这样带着家乡的几个农民工,自己当上了包工头出来承接工程。

完事开头难,郑大清接的第一个工程就被人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大清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拿到了第一个工程。好不容易一切都走上了正轨,谁知工程的大老板竟然把钱卷跑了。

所有的压力一下子都落到了郑大清的身上,此时他的身后是自己从家乡带出来的兄弟们,大家都指着跟着他挣钱呢。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郑大清只能咬着牙撑下去。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坐到火车轨道上,想要一死了之。

但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的家人、想想父老乡亲和工友们,郑大清不能辜负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大不了从头再来,郑大清振作起来,重新出去谈业务。

这期间他吃了数不清的苦,那段时间他和二十多个工友一起住在六十多平米的屋子里,为了省钱大家白天干活晚上打地铺睡在出租屋。

等到第二年,郑大清终于和新疆的一家工厂谈成了一笔13万的大单子。这笔单子算得上是他事业的转折点,给了郑大清很大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业慢慢有了起色之后,郑大清也投资了几个项目和工程。成功的路上难免有坎坷,郑大清投资的几个工程失败了,让他背上了很大的负债。

此时的郑大清已经有了面对困难的信心,他有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还有身后一直不离不弃的兄弟们。

那些从家乡带出来的兄弟们,就算是在郑大清处于低谷的时候,都没想过离开。因为郑大清的为人值得托付,也因为他们那份同乡情谊。

乡亲们的这份信任,郑大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郑大清也没有辜负大家,等到1995年,郑大清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新疆天地集团。

以前连70块钱车费都吃不起的穷小伙,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著名企业家。功成名遂之后,郑大清没有忘记当初帮助他的乡亲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在乡亲们给自己凑车费钱的时候,郑大清就在心中暗暗发誓,衣锦还乡后要报答乡亲们的恩情。

2001年,事业刚有所成就的郑大清就向家乡捐款了700万。为了家乡孩子们的教育问题,郑大清还为家乡捐款了5所希望小学。

不仅如此,衣锦还乡的郑大清没有忘记带着乡亲们一起发财,他还投资3亿元建设了工厂。另外,此后的数年郑大清还花费数亿给家乡修建了七十多座桥,打通了家乡大大小小的道路,使家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当年的70元路费,郑大清早已还清。对于那份恩情,郑大清将他放在心里,然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2019年春节,郑大清再次给家乡的乡亲们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除夕夜过后,郑大清就派了几架直升机来到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他是想出钱让乡亲们去旅游,但是考虑到有些老人年龄大了,经不起奔波。郑大清就派来了直升机,带着老人们四处转转。

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郑大清给每家每户送上门的彩电、冰箱等电器,这些都是郑大清对家乡人民的感恩回馈。

更重要的是,郑大清拿出了几千万元现金,给乡亲们发钱。在宴会上,工作人员端出一盘子一盘子的钱。

每人最多5万元,最少两千元,郑大清亲手将钱递到老人们的手中。

郑大清感恩回馈家乡人民的行为被大众知道后,一度在互联网上刷屏。有人称赞郑大清知恩图报,也有人说郑大清这是在作秀博人眼球。

对于别人的这些评价,郑大清并不放在心上,他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这么多年来,郑大清早就已经从山村的穷小子,成了身价过亿的知名企业家。但他却从来没有换过手机号,从前的那些朋友有事拜托他,他都会热心的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如何,郑大清这种知恩图报、衣锦还乡后回报家乡的行为,都是一种正能量。不管走得多远、多高,我们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