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大家恐怕不知道——在军事行动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武器装备和作战人员素质,而是情报的获取。

如果作战双方其中一方可以通讯通畅大量获取情报,另一方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就好比一个既聋又瞎的壮汉和一个感官健全的人之间的生死搏斗一样,既聋又瞎的的壮汉一定没有好的下场。即便他的对手是一个大家认为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生,只要心理素质尚可还是能拿下一杀的。

在军事作战的过程中,对于情报的获取自古以来都是兵家之争的重中之重,围绕着获取情报的各种手段和技术只要一出现,首先都会利用到军事领域。

举个例子:1783年法国的蒙戈尔菲兄弟发明成功了第一个可载人的气球,在短短的11年后,法国就成立了法国航空静力军团(compagnie d'aérostiers),主要的作战手段就是由气球载人升空进行军事侦察。在1794年6月26 日的弗勒吕斯之战法军和反法联盟的战斗中,双方兵力都在8万左右,但法国人能够集中兵力击败反法同盟联军。盟军的失败导致了奥属尼德兰的永久丧失和荷兰共和国的毁灭。这场战役标志着法军的转折点,法军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的余下时间里一直保持优势。

历史书上的描述几笔带过,但为什么“法国人能够集中兵力击败反法同盟联军”呢?原因就是气球的运用。6月22日,该航空静力军团接到命令,将气球移至弗勒鲁斯平原,在沙勒罗瓦 的奥地利军队面前。这是由二十名士兵拖着充气气球穿过三十英里的地面实现的。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一名军官升空进行进一步观察。6 月 26 日,弗勒鲁斯战役爆发,气球漂浮了九个小时,在此期间,库泰勒和安托万·莫洛记录了奥地利军队的行动,并将其扔到地面上供法国军队收集,并使用信号量来发出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空静力军团”实际上从成立之初到最终解散也只有26个人和两个气球。但即便是这么点人力物力,在法国凡是描绘弗勒吕斯之战的各种作品中,气球必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难道不是吗?掌握军事情报,26个人的“军团”也可以左右战局。

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新的技术,就会第一时间内注入到战争机器中。一战、二战期间另一个新的技术就开始在战争中运用起来了,这就是无线通讯。无线通讯广泛的介入战争有两种形式,第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电报机。它采用单一电台进行发报操作,通过摩尔斯电码广播讯息。

这个东西是一个几乎在国际上通用的电码标准,利用发报机的“点”和“划”音频长度不同来传递字母信息。

为了不让敌人侦测到,也很简单,只需要在相互发报之前共同约定一个密码本就可以了,以数字和字母在密码本上进行对照,就可以知道真实的信息。当然了,类似于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机既加快了输入效率,也提高了解码难度,这是另外的话话题了。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讲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讲机是一个无线载波信号系统,可以双向的即时通话。更有利于快速的传递战场情报。但同时有一个缺点,只要敌人侦测的无线电信号频率和对讲机的发射频率相同,就可以窃听到对讲机内的谈话内容。这就相当于在对讲机的频率领域内对方放了一个侦察气球,通话的内容被人家尽收眼底,毫无秘密可言。

而且这是即时通话,传递的是最急切的信息,因此人的大脑可很难实时的翻密码本。这时候在军队中就有了一些利用方言小语种通讯的士兵。例如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风语者》就是在说这种情况的。片中利用讲美国西南部纳瓦霍族的语言充当密码本,让美国陆战队的通讯员可以无惧日军的窃听。

当时的纳瓦霍族战士可谓是战争的稀缺资源,但这件事有没有可能通过技术解决呢?也就是让对讲机的通话内容不依靠特定语种来“加密”而是做到真正的加密呢?

在这里,我们就得提到跳频技术了。通常,我们使用的无线电波通讯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检测一个特定的无线电波频率中电波强度的变化或频率的漂移来获取无线电波中所承载的信息。在这种模式下除了我们选定的无线电波频率之外的任何电波都会被视作背景干扰。

但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发出无线电波的设备在发射信号的时候不断飘移,用不同的频率进行信号发送,那么我们从波谱仪上看到的无线电波就会成为下面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一段连续的通话内容就会以跳频的方式随机的分布在不同的信号频率内。

敌方即使截获了其中的某一个频段上的通讯信号由于信号的持续时间太短(大约是几十纳秒),因此也只能当作无线电背景噪声来处理。

而我们看似随机在不同频率上发送信息的模式叫做“跳频模式”,这是伪随机,是两个设备在通讯发生之前约定的一个特定频率跳跃模式。既然是“约定”的,那么发送方所按照约定规则所发出的信号,接受方就可以按照约定的规则接受并还原这个信号。最终在电子电路的帮助下就可以达到即时对讲的效果。

这项技术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一个自鸣钢琴,在没有人操控的情况下可以完成自动演奏功能。

其演奏的内容来自于一种叫做“钢琴卷纸”的打孔纸。

当卷纸在钢琴的拾取机构上卷动的时候,钢琴就可以自动的完成演奏。现在回头再看看跳频的动图,大家是不是就可以发现这两种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历史上,发明跳频技术的恰恰就是一名演员——海迪·拉马尔。

相传,这位美女跳频技术的发明就是来自于一台88键的自动演奏钢琴。

但是跳频这件事情是有一个漏洞的!如果你的敌人也得到了一台有事先约定规则的跳频步话机的话,那么还是可以利用这台步话机来接听到解密的信息的。

因此对于“事先约定跳频模式”这步操作军事专家们就又套了个“壳”。这就是密码分发设备,通过加密信道和特定的加密解密算法对跳频设备赋予新的通信密钥。用这种方法来管理和认证各种通信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本上军事装备中都会有这么一道锁做机密信息的最后处理。一些坦克、装甲车、飞机、军舰等大型军用装备上的加密模块是连着火工品装置的。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火工品装置会第一时间工作,保证这些模块不会完整的落入地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