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瓦窑沟M8墓室出土的葬车。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墓地出土的镶绿松石铜饰(拼版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第一期地层出土的象牙制铲形器。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龟山遗址出土的陶器(拼版照片)。

■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陶猪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郑畈水坝剖面清理情况。

■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ⅣM3出土的陶鬶。

■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M2墓葬出土的“金覆面”。

■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出土的遗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出土的元代细白瓷鱼纹印花盘残片。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正射影像图。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瓷器。

据新华社电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日在京揭晓。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按年代早晚排列)入选。

宣布评选结果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关强表示,过去一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考古中国”24个重大项目统筹推进,265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系统开展,1367项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有序实施,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这些考古新发现,以更加鲜活的笔触生动展示了泱泱中华的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

据介绍,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经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由评委投票选出。终评会评委通过抽签方式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21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出土的大量物质遗存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文化相同,而金耳环、蛇首匕、陶器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

保存了距今10万年至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石器工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演进的清晰轨迹。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不仅全面揭露了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更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扩散提供了新的确凿证据。

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

是太湖西部地区史前时期重要的中心性遗址,包括马家浜、崧泽、良渚和商周各时期的文化遗存,为认识皖东南及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

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考证出该遗址是以水稻种植为主,兼以粟作为辅的农业经济模式;这里五千多年前的古人对水稻驯化程度即已达到现代栽培稻水平;制陶技术方面则发现目前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将中国高温黑釉技术提早了将近一千年。

河南永城王庄遗址

是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遗址发现的环壕遗迹、高等级墓葬及出土遗物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

不仅填补了商代青铜文化、黄金文化的空白,还出土了金覆面,而金覆面是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重要来源,这一发现为探讨中原商文明与巴蜀地区三星堆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崭新视角。

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

不仅是首次发现的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大型建筑群,更深刻影响此后中国的建筑风貌,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形成初期的风格和气魄。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

建立起霍州窑业历史分期标尺,厘清了宋、金、元、明和清时期的产品面貌和技术特点,填补了北方地区细白瓷发展史的缺环,是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大贡献,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伟大进程的鲜活物质载体和生动诠释。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