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欢迎大家点击左上方德慧智关注并星标,经常文末保持互动:点赞,在看,留言,就可从订阅号菜单收到我们最新文章!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逾三百万人共同成长!

【德慧智】官方公众号:三十年教育研发经验的全生命周期教育平台,以伏羲黄老文化经典为核心的心脑慧性教育理论与孔子原儒思想结合,结合现代科学工具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超三十多万家庭和五大学校试验区学生身心受益!成就孩子幸福人生,成就社会幸福家庭!

据医学科学研究,人类约有150亿个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全部完成于胎儿期,平均起来,每天要生产五六千万个,胎儿诞生后就不会再增加。

但是,人出生以后大脑的重量却会增加,出生时重约400克的大脑,发育到满1岁时已经重达800克,而1岁以后的成长就慢了下来。

这些出生后脑部增加的重量,是来自脑部网状组织的结构或覆盖物的结构。

脑细胞和脑细胞之间的联络网络——突触,突触越深厚、越细致,那么他的智能就越发展。

从出生到3岁时期的3年中,孩子大脑的联络已经完成60%,完成了一大半,每1岁增加近20%。

但是3岁以后,却开始变慢而减缓速度,每1岁成长约10%,到6岁就要完成至80%。

从6岁至8岁这一阶段,发育速度又再减慢,每年成长5%,8岁时脑部的发育达到了90%。

所以0一3岁的时候,是孩子们大脑智识最关键的发育期,这一时期婴儿的智识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

当家长们能在此时期给予婴儿天才所必备的精神营养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天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使孩子们高质量地完成好这个60%的慧与智的同步发育,让孩子们的慧与智在这一时期同步建立起来,完成这个奠基工程,这个责任和义务就天然地落在父母的双肩之上,落在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双肩之上。

这个责任重大而艰巨,千万不能错机失缘。

老子《德道经》中“其未兆也,易谋也。”家长们将婴儿期教育“谋”于智识抑制未动之先,行“易”于慧识的充分展开,同步提供丰富的营养慧识和智识的精神食粮,全面早期展开慧智同步教育,那么慧与智同步开发而平滑地过渡也就自然而然。

因为“先天中确立后天最易”,0一3岁是孩子们最初始的“先天中的后天起步阶段”,它决定着孩子人生之旅的一生是否成功,能否实现父母的殷切期望。

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着一些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和教育取向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满周岁时,有一个“抓周”仪式。

在地上摆满各种象形性的玩具,如笔、墨、书、小算盘、金元宝等等,将孩子放在其间,让孩子自由选择抓取其中的一件,从孩子抓取的第一件东西上预测孩子未来的取向。

这种仪式,其实是直接对孩子胎教和0-1岁期间婴教成绩的一次全面检测和考试,是对家庭胎婴教育成绩的一次真切检验。

可惜,这种考试检验方法近百年来在民间已经逐步消失了,失落了。逐步失落的原因,是人们对婴教的主动放弃,是人们逐步错误地解读、理解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礼仪。

人们将目光仅仅投向孩子“抓周”物件结果上,品头论足地讨论孩子的将来,而并未对自己的胎教和婴教责任状态及时地反思检查其中的不足,从而尽早校正教育方法,加强婴期教育。

中国还有一句有关教育的警示性格言:“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正是中国祖先们在大慧大智下观察人生教育的科学论断,只是很少有人参悟出其中教育意义上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岁看大”,并不是简单地在3岁时通过观察孩子的品行而预见他的将来发展趋势。

这句话,其实是对家庭胎婴养虚阶段教育现状的一个总结!

孩子3岁的表现结果,是3岁之前是否进行高质量“胎婴养虚”教育的必然结果。

因为,3岁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完成了60%,这个60%已经在产生着定向的作用。

教育的好坏也同样决定孩子一生的60%,当然也就可以预见到孩子的将来长大以后的取向。

3岁看大,是警示为人父母者自省家教的现状与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不能放任自流。

“7岁看老”,7,是个先天数,孩子先天的慧性,在此时是否已经获得开发并且稳定下来,并且不会被智识所屏蔽,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对7岁前开慧教育和智识奠基教育结果的检验。

孩子后天的智识,由于脑已经发育接近90%,因此在此之前智识的增加是否同步跟上了大脑发育的速度,也就可以窥测其人生的全过程了。

在孩子大脑逐步发育的过程中同步开展教育,是最有效、最轻松、最关键的教育阶段。

这就是0-7岁的婴幼时期、尤其0-3岁的婴儿期更为重要的原因。大脑逐步发育的过程,又是智识逐步丰富和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极易损伤孩子慧识的时期。

如果单纯只关注于智识的丰富与提升,则必然导致“智升慧隐”的弊端。

我们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没有运用现代西医科学的手段进行解剖和观察,已经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个“3岁看大,7岁看老”,完全与现代科学的结果高度地吻合。

也就可以说,现代科学研究的许多成果,只不过是在验证我们祖先在大智慧下观察到的结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否定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针对这个深刻的观察,我们只有运用德慧智同步教育的方法才能兼容并蓄,运用德育为纲,以慧育与智育为目,纲举目张地同步发展孩子的慧识与智识,慧智双运同步进行,“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地运用“中”来进行调控把握,运用德育这个精神营养物质和品格,主宰智识和慧识的同步发展,才是最佳的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的方法。

“上善治水”,运用经典德一的能量总领婴幼教育,全面再造孩子的心身,才是最可靠的教育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婴幼期的教育与少年期的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6岁以前儿童大脑所发出的脑电波大都为阿尔法波(α波),每秒波动数为8到14菲尔。

这种强烈的脑波,可以说就是一种慧识思维脑电波,它能够帮助儿童慧性直觉灵感型地学习和掌握新事物,能够无为地、全盘地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因此,这一时期的(7岁以前)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是人一生中最为发达的一个阶段和时期,极其珍贵,是培养杰出优秀人才的关键阶段。

例如,莫扎特之所以3岁时就会弹钢琴,那就是因为他出生后在摇篮中就一直长期不断地聆听着比他大几岁的姐姐,反复练习弹奏经典名曲;

可能还包括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时期,也同样在进行着这种聆听。

因此,他的阿尔法波脑电波就全息地开发了他的慧识和智识,使他对乐曲的记忆力惊人。

我记得说他是8岁还是9岁,曾经在一个教堂里听过念诗,听过一首交响曲,他听过以后,就能够一个音符不错地将演奏了那么长时间的一部交响各种乐曲的曲谱全部写了出来。

可见对音乐曲调,他的记忆力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达到了一种过耳不忘的境界。

所以,观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音乐世家”,几乎都与这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在婴幼儿期进行过直觉式、潜移式的音乐“教育”密切相关。

像其他的诗人世家、文学世家、科学世家等等,都与这种婴幼儿早期教育相关。

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这样的家庭中最容易培育出杰出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再展开一下:关于莫扎特成为天才的这一现象,如果用常道的智识进行分析,仅仅得出奇迹单纯是由于其姐姐的作用、巧遇胎婴期的最好时机而形成,这是并不全面的。

外因需要本因的主导,作用于内因才能产生作用。原因的关键,是莫扎特的慧识在没有智识障碍的前提下,从容地、游刃有余地驾驭着正在形成的智识,迅速地全面地展开深刻的记忆储存,这才是莫扎特成为音乐天才的秘密之所在。

由于经典音乐具有上善的能量,能够滋养慧性,那么慧识的功能也就能自由驰骋般地展开,驾驭着智识的记忆与发育的同步。

我们可以从这处现象当中,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慧识的活力才是使智识创造奇迹的主宰者!

慧识的活跃状态是使天才能成功三种因素中的本因,智识最佳时机的接受与储存是内因,而施教内容的选择时机的配合是外因。

只有这三因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我们在分析天才的成因时,千万不要片面局限地分析,才能避免理性升华时的谬误,这是为了防止有些家长在社会上随波逐流片面地追求智识的提升。

这种片面的智识是什么呢?是竭泽而渔。这样的一种智识开发,实际上对孩子们是伤害。

我们要预防这种教育模式,不注意三因的整体时机,而盲目地进行单一原因性地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我们再看看:孩子一旦超出了6岁的年龄阶段以后,大脑所发出的脑波就发生改变。

科学家们就发现了这一个特点,6岁这个阶段就是脑电波出现改变的一个界限,这个时候主要的成份就转成了贝他波(β波)的脑电波,波动数每秒约为14到30菲尔。

这种现象,就表明生命中的慧识已经开始隐退,而智识逐步充分登台,智识对慧识的屏蔽作用已经开始形成。

当然,这是指没有保护慧识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现象,因为各种科学监测的脑电波的图,他们只是对常规的孩子们进行普查的时候得出来的科学结论。

这个贝他波(β波)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帮助判断和推理,看一看这个判断和推理,的确就是我们后天的智识必须的,应当拥有的,贝他波(β波)本身并不具备学习的催化能力。

如何才能预防这种“一波独放”、“慧隐智显”现象过早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却能改变呢?

依据道医生理学的原理,只有德慧智型的经典诵读才具有这一功能和作用。

只有富含德一能量的经典充分地滋养慧识,通过慧识在无为中驾驭后天的智识,才能改变这一现象。

这一方法对人生的全过程,都有良好的确凿的科学作用,不要去怀疑祖先们总结的这一有待于我们亲自去验证的科学方法。

因为只有这一方法,能够产生慧智双运的结果。

这一点,我们在全国各地大量的教学实践结果,已经证明这一生理现象是可以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改变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如果不尽快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教育方法,指导孩子们的学习,那么6岁以后的学习,必然主要都是后天意识为主导的学习,先天无为和直觉式的学习能力将会逐步完全隐退,慧识将被屏蔽和扼杀在超负荷式的智力强化之中。

看一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是不是这样?那完全是一种现实——残酷的现实。

那么,我们只有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方法,来弥补这种残酷形式下的不足,抢救孩子们的慧识,用这种慧识能引领着我们的智识,走上一条正确的学习之路。

这种智力强化性的、片面的提升过程当中,难以使人具备科学创造能力,而只能成为后天知识的奴隶。

看一看,是不是这样的现象?读来读去,有没有读成书呆子?并不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产生新创造的基础。

因为要想具有这个创造能力,你必须在掌握前人知识的基础之上,有所新创造、新发明,那个才是你应当达到的一种结果,那才是后天知识应当完成的一个目的。

然而,我们现在是为读书而读书,拼命地学习已有的知识,作为今后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本钱而已。

我们还要看到,这种后天意识的学习,大都归属于推理性的记忆,因此在学习时都需要逐条、逐项地加以分类认知,然后再设法主动地加以记忆。

就像我们成人学外语一样,要起得早早的,在早晨空气清新的地方大声地开口诵读,用这些方法去主动地加以记忆。

这个记忆方式,在7岁前的孩子那里,简直是小儿科。

大人们玩这些笨拙的方法,对这些7岁前的儿童来说,在他们慧智同运的状态下,就能很容易轻松快速记住几个国家的文字,只要你培养他,他就能记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人的记忆能力与6岁以前所特有的慧性无为、直觉性接受储存的记忆模式相比较,也就相差悬殊,不可同日而语。

最近还看到,有的大学生为了考英语四、六级过关,过不去就羞惭地跳楼自杀。

如果这些孩子早期就开发了多国语言能力,如果说他们已经掌握了通过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慧识,这种记忆力不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吗?!那就可以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

因此,针对现在的教育现状,我们要大力推广我们祖先们传统道德文化当中早就已经有的最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的德慧智教育,要高度把握“7”岁之前的黄金时期,并且要遵循7岁之前儿童生理中无为慧识为主导的特征,切不可以在没有运用德慧智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将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照搬式地移用于学龄前时期。

因为进入小学以后的教育,是属于说理加分析和推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学前阶段的婴儿和幼儿,不适合孩子们大脑发育的特征,那样做是一种损伤慧识的错误教育理念。

对于婴幼儿,我们必须注意运用德慧智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孩子的无为慧识,把握住直觉认知、感性传输的教学方式;

在以运用慧识为主导的基础上,进行慧识与智识同步提升式的教育。

在教材的选用上,牢牢把握住“上善治水”的原则,在教育中高度注重婴幼儿强闻博记的优势,不要过早使用分析推理等方法。

宝贵的记忆能力,才是婴幼时期最为珍贵的财富。如果一旦强行对婴幼儿进行逻辑分析推理型的教育,那么他们稚嫩的慧识就会被成年人粗暴地砍伐得荡然无存,那么他们成人以后就会只存在干瘪的智识,毫无创造性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要想孩子成人以后具备科学创造力,就必须充分培育开发好7岁之前的慧识,并且在保护好慧识的基础上同步开发智识;

运用慧识为先导,极大限度地提升智识,慧智双运,同步开发,良性发展,从而突破医学界目前所掌握的一般规律。

一般规律当中有特殊规律,我们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就是要循着一个特殊规律,去为国家、为民族培贤育圣,培养民族的德慧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选自《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133—142页),2016版。

全文完毕

【点赞】+【在看】+【星标】获得更多好文推荐,智慧在路上,感恩您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在留言评论与分享

编辑:文摘组 配图:杨菲菲 美编:饮水思源

德慧智教育,信用就幸福!

欢迎扫码下方二维码

加社群管理员微信

一起参加学习吧!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累计帮助逾三百万人身心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可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告诉我们,定将妥善处理。

点个“在看”&“点赞”,

公众号里不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