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握有至高无上之权,皇帝要你生就是要生,要死要活就是要亡,违命也不会有好结果。须知,尽管帝王已达到无人能敌的地位,但权力欲望依然存在,甚至在行将就木之日。

在各个朝代中,有许多天真的人物被帝王挑选来陪葬,他们既可以是一个平平常常,平平常常的宫女奴才或身边党羽的臣子或宠幸的妃子。但不管是谁?只要是皇上选中了,那么说明用不了多久也是要死了,毕竟陵墓里基本很难生存。那么,他们到底能在陵墓里撑上多少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陪葬的历史

为皇帝陪葬是很早就有的,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据有关记载,陪葬自商朝即已正式施行。而且远古时期这些部落中似乎也出现过相似的现象。

以后各朝各代皇亲国戚之墓均有另一人残骨出现,且为殉葬。特别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陪葬就更盛行了,只要被他们相中,就有必要通通拉上来随葬,其中不乏妃嫔、大臣。由于在帝王看来,死后还要继续称霸一方。

案例之一是吴王之女在离开时,拉来一位普通平居民给女儿随葬品。齐桓公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国王的力量名存实亡,但后来快要去世时,还拉来许多人给他下葬。古时陪葬这一礼仪,看似势在必行,但如今随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这一有失伦理道德、触犯法律之事早已有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最让人信服的事例,莫过于秦始皇陵兵马俑了。秦始皇为不丧权,便率领千军万马为他陪葬。当然,因为到秦朝时,这一概念慢慢地就不存在,也就不选择活人而选择用陶俑来扮演千军万马,这些陶俑代替昔日活人一起随秦始皇埋葬在陵墓中。

但随后,自汉朝以来,陪葬这种恶劣风气再度卷土,在此后朝代发展中并未得到真正的扬弃。甚至到了清朝,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都还有用人殡葬的习俗。而要想真正消除它,要到康熙时期才开始,此时,陪葬已改为大批奇珍异宝。

二、活人陪葬是权力和财力的标志

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划分为各种阶层,有高高在上的,也有俯首称臣的。那些王官贵族们选择活人随葬以显示其身份与地位。一般平局民老百姓安葬,也许是单纯应付稍有本事,家人也许只拿些财产随葬,与王官贵族不同,为了显示家底,他们选择了以活人陪葬这一做法,这一过程终究要消耗大量财力物力。

而且有关活人殉葬的做法各不相同。有些可能直接还是大活人时被拉来随葬,再把墓口强行封住,使这些人处于等待死亡状态,而另一些则要等到随葬者在世时使他们服毒或上吊后再和死者合葬。更有甚者,有一些陪葬者连墓的建造者也趁他们还未出来时就把他们安置在了墓地里。

三、在陵墓里能活多长时间

众所周知,充足的食物、清洁的水源、洁净的空气是人体所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若缺少其中之一,则,均可致死。但是,那些活生生地被封印在陵墓里的人们,不要说这些良好的前提条件了,就是那些脏空气不洁的粮食、水源也很难寻觅到,留给人们的只有一堵厚厚的墙,吸进去的不过是稀薄的空气。

通常,这些内容的欠缺大概会持续一周,但长期下来当然不可能。特别是陪葬数量较多时,氧气消耗较快,死亡时间加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对有生命的随葬品者必须表示很同情。明明他本人并没有犯下什么过错,而且还是个单独的人,但由于封建社会帝王君主最有权势,造成了他一生都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