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毛主席在外地工作结束,刚一回到北京,中南海的警卫张宝昌就向毛主席打起了陈毅老总的“小报告”。

毛主席了解完事情的始末缘由以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哈哈大笑,同时宽慰张宝昌不要觉得奇怪,直言:陈毅就是这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陈毅老总究竟在中南海做了什么事?毛主席所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又是怎么回事?毛主席和陈老总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们是怎样的一种相处模式呢?

井冈山风云际会

1927年,朱德、周总理和叶挺等同志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第一枪,陈毅也在南昌起义结束以后迅速响应加入队伍,成为革命军队的一份子。

为响应城市革命的号召,年轻的毛主席10月份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同样开启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但是革命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南昌起义军血战三河坝,革命力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部队进攻长沙受挫以后,便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来到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血战三河坝的朱老总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在敌人的重重夹击中谋得一条出路,八百残兵变为上万虎贲,在井冈山和毛主席胜利会师。

陈毅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井冈山,两个同样喜欢诗词作品的人,第一次见面就有了强烈的共鸣。

毛主席的年龄比陈毅大八岁,但是两人在诗词作品的创作上丝毫没有时代的隔阂,反而是互相成就互相进步。

在陈毅结识毛主席之前,他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中国诗词底蕴和积累,但他的诗词风格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影响,已经渐渐偏离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范畴。

尤其是1919年陈毅留学法国之后,他的诗作风格更是偏向了西方化,开始研究起了西方的诗歌和散文,甚至有以后再也不作旧体诗的想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中国局势变化的太快,陈毅看着中国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毅然决然的投笔从戎,从此世上少了一位填词作赋的诗人,多了一名杀伐果断的士兵。

直到1928年在井冈山遇到意气风发的毛主席,陈毅内心隐藏多年的诗兴被再次唤醒,阅读了毛主席所作的诗词作品以后,陈毅非常震惊,原来旧体诗还能这么写,随后就投入了对格律工整的旧体诗词的研究中去。

和毛主席相处的这段时光,影响了陈毅后半生的诗词创作和语言风格。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战略转移,毛主席跟随部队长征,而陈毅却因为腿伤严重未能成行,二人就这样分开了。

与陈毅一同留下的还有上万名地方部队的战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陈毅只能带领他们开展游击作战,多少次九死一生,多少次逢凶化吉,支撑陈毅一直坚持下来的,还是毛主席的诗词作品。

井冈山根据地发展时期,主席和陈毅交流和讨论诗词的过程中,经常会互相交换佳作,陈毅非常喜爱毛主席的语言,就将主席亲手抄写的诗词作品加以珍藏,每次诵读,都会感觉到诗词中迸发出的无限精神和活力。

三年南方游击战时期,陈毅也有非常多感时而作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梅岭三章》等作品,“断头今日意如何”、“取义成仁今日事”等词句,至今读来仍能感觉到当年陈毅高昂的革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因为有了诗词的共同爱好,毛主席和陈毅成为知己,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两人都没有忘记诗词创作,作品更是遥相呼应。

笔耕不辍,遥相呼应

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笔下最多的就是革命战士,他写红军战士们流血牺牲,高唱英雄主义的赞歌,表达自己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的作品广为流传,毛主席看了以后也非常感动。

自此以后,两人开始了诗词创作上的遥相呼应,尽管相隔万里,但两颗为了革命热忱的心却始终联系在一起。

毛主席曾经创作《如梦令·元旦》,歌颂革命战士奋勇向前红旗如画的美景,于是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结束以后,陈毅就仿写了一首《如梦令·临沂蒙阴道中》,与当年主席的那首《如梦令》遥相呼应。

1945年毛主席远赴重庆谈判,同时毛主席的作品《沁园春·雪》也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这首沉寂多年的作品一鸣惊人,当即在重庆文坛上响起了一声惊雷。

这首诗词的爆火引起了多方的瞩目,这让蒋介石非常不满,于是他也召集手下的文人雅士,希望他们能出一首同样的作品来压一压《沁园春·雪》的锐气,但是国民党的文人们绞尽脑汁,最终也没有任何一首作品能盖过《沁园春·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坛诗词的笔战如此热闹,自然也是惊动了远在山东的陈毅,在千里转战的百忙之中,陈毅也奋笔疾书,于1946年发表了属于自己的《沁园春》,一方面响应毛主席,一方面和敌人做文化上的斗争。

1963年,毛主席亲手填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也就是在这首诗词中,出现了脍炙人口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那时候的陈毅正在外交领域深耕,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像他这样杀伐果断的沙场宿将才能在国际场合上取得一定的话语权。

1964年,陈毅出访非洲,看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以后,也即兴创作了一首《满江红·黄金海岸》,算是对毛主席作品的响应。

陈毅对毛主席诗词作品中蕴含的革命精神非常赞扬,经常用“不管风水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句子来教导子女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要保持高昂的热情和精神。

而毛主席对陈毅也是赞誉有加,他赞扬陈毅的诗词就像他的性格一样,豪爽开朗而又奔放,在革命意志方面,二人是有共同点的。

除了诗词创作方面的互相欣赏,在日常的工作中,陈毅也深得毛主席的器重,更是将他的这种豪爽开朗的性格带到了工作之中。

不拘一格的陈老总

进入外交部工作以后,陈毅的言行就变得非常谨慎了,因为他知道,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起初是跟随周总理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几年以后,陈毅已经从久经沙场的将军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新中国外交家,在外交这个新领域上,做出了很多杰出的成就。

时间进入六十年代,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逐渐多了起来,陈毅肩上的担子就越来越重了。

1960年,古巴外长亲自亲自访问中国并商谈建交事宜,但此时的毛主席正在外地巡视工作,于是接待古巴外宾的这份工作就交到了陈毅的手中。

起初陈毅是有些犯了难的,毛主席不在,自己作为外交部长接待外宾,如何能够显示出来毛主席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呢?

苦苦思索以后,陈毅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个奇妙的主意,他径直来到中南海,找到了毛主席的警卫张宝昌,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没想到张宝昌却连连摇头表示拒绝,陈毅想到了什么主意呢?

原来陈毅是想借毛主席在中南海的私人处所用一用,这样既完成了接待外宾的任务,也让外宾知道,毛主席人虽然不在这里,但是愿意把私人场所借出来,对于这次会面还是非常重视的。

张宝昌连连摇头,面露难色,陈毅只能让张宝昌征求主席的意见,可是那个年代通讯条件很不方便,电话只能联系到下边的行政单位,所以并没有及时向毛主席请示。

但是时间紧急迫在眉睫,陈毅更是反复向张宝昌言明这次外交的重要性,最终才说服了张宝昌,在中南海完成了此次会见外宾的任务。

事情虽然已经结束了,可张宝昌的内心却依然是非常忐忑的,没有经过毛主席的同意就借用他的私人场所会见外宾,毛主席要是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回答呢。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陈毅在这时候又提出了一个更让人意外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向张宝昌表示自己有些困了,能不能在主席的床上睡一觉。

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张宝昌大惊失色,刚刚未经允许私自用了主席的场所招待外宾,现在还要在主席的床上休息,陈老总可真是不拘一格快人快语啊。

虽然张宝昌有些不乐意,但是想到毛主席平时和陈毅的关系很好,二人经常有说有笑的,也就只能同意了。

可当陈毅看到主席的床铺以后,还是深深的被震惊到了,主席睡的竟然是一张旧的硬板床。

对此陈毅非常不解,他急忙询问张宝昌为什么不给毛主席换一张舒服一点的床铺呢?

说到这里,张宝昌也是非常感慨,是毛主席不让换的。

原来,1949年主席第一次来到中南海的时候,就有人提议给毛主席换一张舒服的床铺,原本是好意却惹得毛主席发了很大一通脾气。

毛主席一向节俭习惯了,他认为那张旧床只是掉了一点漆并没有坏掉,以往行军打仗的时候,都是睡的硬板床,有时候连被褥都没有,怎么现在刚刚解放,就睡不了硬板床了呢?

就这样,主席坚持着睡硬板床,床上也经常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供他随时翻看。

陈毅听了之后非常感慨,毛主席的精神真是值得人永远学习啊。

当天天气温暖又是午后,陈毅在招待外宾的时候又喝了酒,躺在主席的床上很快就入睡了,警卫们也没有打扰他,几个小时以后,陈毅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几天之后,毛主席工作归来,张宝昌就向毛主席报告了这件事情,没想到主席并没有怪罪他,反而哈哈大笑说陈老总就是这样开朗直爽的人,这些事情不用放在心上。

结语

1972年,一生乐观开朗的陈毅逝世,在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毛主席亲手为他修改了悼词,并向这位共同奋斗几十年的战友致敬。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并不太好,原本陈毅追悼会是没有安排毛主席出席的,可就在追悼会开始的前夕,毛主席的情绪忽然变得非常激动,也想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在中央的紧急安排之下,毛主席穿着大衣出席了陈毅在八宝山举行的追悼会,亲自送了这个老战友最后一程。

革命年代筑成的情谊坚如铁石,毛主席对陈毅的关怀情真意切,磨砺成至交,患难益知己,时间越久远就越是显得可贵,作为后来人,我们又怎能不羡慕这种真挚的革命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