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当江青提议李讷当北京市委书记,毛主席是如何答复的?
煮酒望明月
2024-03-21 21:18山东
毛主席一生有六子四女,最终只有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至今在世。其中,李讷作为毛主席的小女儿,也是这么多兄弟姐妹中唯一从小到大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孩子。
对于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女儿,毛主席一向疼爱有加,在女儿身上寄托了许多美好的期望和心愿,也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只有一件事,毛主席却拒不答应,究竟是什么呢?
1
寄予厚望,疼爱有加
1940年的一天,在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的一处窑洞内,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哭声。随着这声音一响起,立刻就有人前去报告毛泽东主席,孩子出生了,是一个小女儿。
毛主席对于这个小女儿很是疼爱,特地为女儿起名为“讷”。
仅从这一个字,就可看出毛主席对于孩子的期望——虽然她的身份注定是不平凡的,但却希望女儿可以成为一个普通人,过上普通而幸福的一生。
毛主席让女儿姓李,是延用了他曾经使用过的一个笔名——李德胜。
毛主席在过去的岁月中使用过不少笔名、化名,但他自己却最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原因很简单,在1947年,蒋介石企图对延安展开进攻,歼灭全延安地区的中共组织,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能不能打,怎么打,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就在这样紧张的时刻,毛主席化名李德胜,指挥我军部队主动放弃,诱敌深入,采取解放军最擅长的运动游击战战术,最后将胡宗南的部队打得节节败退,不久后就退守台湾了。
毛主席选择李德胜这样的化名,其含义有二:第一、“德”又有“得到”的谐音,象征着共产党打赢胜仗是势在必得的。其次,“德”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毛主席认为,要想打赢胜仗,最重要的就是打正义的战争,目的是为了解放全人民。
正因这一个化名寄寓了如此的厚望,毛主席才决定让自己的两个女儿选用姓李,而不是按照中国的传统和他一起姓毛。从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毛主席不拘一格的行事模式和开明的个性。
从古至今,子女跟随父亲的姓早已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铁律,但毛主席却敢于打破这种铁律。在他看来,姓也只是一个代号,他更希望为子女选择一个更有意义的姓氏,去激励他们成长成才,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而李讷终究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她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智慧,虽然因为战局不断,她不免要跟随毛主席四处辗转,但她却从来没有因此放弃过自己的学习。
李讷在还不认字的时候,就会拿着报纸央求父亲或是其他认字的叔叔伯伯教她学习,会的字多了,就常常自己去找各种各样的书来看。
1959年,李讷考进了北大历史系,在学校里,大家都对这个爱学习的姑娘记忆深刻,即使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但李讷待人接物的热情,对待学习的认真,让不少人都对她充满赞赏。后来,李讷因为身体原因休学一年,在休学期间,还有不少同学前来看望她。
童年时期的李讷是幸福的,她的衣食住行、读书写字,都是毛主席看着过来的。
李讷还是警卫员们“对付”毛主席的“秘密武器”,每当毛主席因为工作而忘记了吃饭休息时,警卫员们便会把李讷带到毛主席的办公室,小女儿一叫,毛主席就禁不住要放下手头工作,陪女儿玩一会。
李讷长大后,与毛主席的父女情也只增不减。毛主席一向知道女儿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也从不多干涉她的决定,任由女儿在社会中凭借着自己的本领闯荡,也直到1965年后,毛主席才把李讷调到自己身边当联络员,专门负责了解北京各大院校的基本情况。
2
两次婚姻,颠簸曲折
李讷的身份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但毛主席却从未想过要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什么达官显贵,在他的内心深处,只希望女儿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对象,幸福一生就好。
而李讷从小受到的教育,也让她向往找到一位有能力、爱劳动的对象与自己相伴余生。1970年,中央在井冈山下的江西省进贤县办起了五七干校,一听说需要干部下农村去锻炼,李讷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只身一人来到了进贤县。
在这里,李讷结识了一位名叫小徐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中央办公厅北戴河招待所的一名服务员,他个性开朗,为人热情,跟李讷很能谈得来,干农活做苦力也是一把好手,在二人的接触中,双方逐渐对彼此都产生了好感。
就这样相处了半年多,他们的关系很快被江青所得知。
江青对于小徐的身份还是有些介意,在她看来,小徐作为一个服务员,跟自己的女儿在身份上是不相称的,但是李讷的倔强性格此刻又体现得淋漓尽致,非要跟小徐结婚不可。
看江青一定不同意,李讷干脆直接托人给毛主席带去一份报告,在报告中说明了自己和小徐的情况,希望父亲可以同意自己和小徐结婚。
当时,毛主席刚结束一场重要会议,在人民大会堂118厅的沙发上,毛主席拆开了自己女儿送来的这份报告,看完以后,他立刻叫来了警卫员,仔仔细细地询问了小徐的为人和家庭。
小徐出身于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山海关火车站的工人,而小徐本人虽然只是一个服务员,但是爱学习爱劳动,人品是不错的,毛主席听罢沉思良久,最后在李讷送来的报告上写下了同意二字。
李讷与小徐的婚礼很简单,连同双方父母在内,总共也只邀请了十多个人,摆了两张桌。他们的新房由于是男方准备的,是一间非常朴素的平房,亦没有多余的家具,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再铺上红色的喜庆的被褥,就是两人的婚床了,
毛主席送给二人一套三十九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作为给女儿的新婚贺礼。
婚后,李讷与小徐继续留在干校进行劳动,结婚后一年多光景,二人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徐小宁。
但比较遗憾的是,结婚后,由于两人的性格差距较大,李讷和小徐之间常常产生各种各样的不愉快,最后甚至分居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6年,小徐去了河北铁道学院读书,正式与李讷离婚,李讷带着儿子,独自回到了北京。
在那时,李讷已经完全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带着儿子住在四合院的一间小平房里,洗衣做饭劈柴烧煤都要亲力亲为,儿子徐小宁在课余时间,也会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
但是毕竟生活还是很艰难,毛主席警卫员的妻子韩桂馨见自己从小看大的孩子孤身一人,心里十分难受,便主动张罗着要给她再介绍对象。
李讷本想拒绝,但是韩桂馨的热情让她不好意思拂了别人的好意,1984年,李讷与王景清第一次见面,都给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李讷原本还在心里担忧,王景清是否会嫌弃她,但是王景清却很坚定的说:“我怎么会嫌弃你呢,你不嫌弃我都算好了。”
这段中年恋的进展十分顺利,王景清对李讷的关怀备至也打消了她内心的最后一丝顾虑,二人正式结为夫妻。婚后生活非常平静又温馨。
后来王景清到陕北去锻炼,本不想让身体不好的妻子跟着去受苦,没想到李讷却执意偷偷跟上了出发的列车,对王景清说:“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3
高瞻远瞩,用心良苦
毛主席既然如此疼爱自己的女儿,那么又是什么事情,让他能够执意拒绝呢?
1975年前后,李讷一度赋闲,又因与当时的丈夫小徐离婚,所以常常到母亲江青家里去探望。
毛主席也年纪大了,很希望儿女多来探望,兄长毛岸青和姐姐李敏都不能常常待在家中,李讷便再一次充当起了父母身边悉心照料的小女儿角色。
一天,在同父亲聊完天后,李讷收拾好家里的东西,就回家去照看自己的儿子去了。江青见毛主席的房门半掩着,便推门走了进去。
对于李讷的常来陪伴,毛主席也是感慨万分。看着女儿从那样一个小丫头变成现在做事井井有条的大人,内心深处却还是孝敬着父母,毛主席格外感动。
就在此刻,江青看着毛主席的表情,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把李讷调到北京市委书记的职位上,做谢静宜的副手。
这位谢静宜曾经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在特殊时期,是首批从毛主席身边进入高校稳定秩序的工作人员,与江青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这样的提议,让毛主席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