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是一个比较神奇的网站,当年进网吧,看其他的网站电子书就看不进去,看这个网站上的一些水煮三国之类的网文就很有趣,其实这个网站设计的很简陋,相当草根。

不过这个网站关闭了之后的,一些冠着“天涯神贴”的文字帖倒是全网各个平台都是,成为了流量密码。

有很多自媒体专门搞搬运所谓的天涯神贴来搞流量吸粉,比如在小红书之中添加关注送一些整理资料;有的是开视频号放一些帖子吸引流量的;有的是在百度放一些天涯合集吸引人下载,但是要解压文件密码需要打赏才能拿到;还有搬运一些内容做直播短视频。

天涯可以说是起源于草根,又终于草根。随便在淘宝和拼多多上搜索“天涯神贴”都有很多合集和文档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买到,主要是KK、金翅明王、道哥、蛇从革、禅道商海、九一隐士等ID一些内容比较知名。

挑着看了一些,很多是博主和粉丝之间的互动复制集锦在一起,有的是这些博主更新的一些文章,整体而言,那些知识搬运工的“流量感觉”真的很好,可能是他们只看数据,什么好就搬运什么。

真要去看原创那些博主的合集,就会发现并没有多神,那些被叫做「神贴」,是因为大多是十多年前写的东西,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穿越时间思想洞察力太强了,而油然而生一种仰望。

一旦你去看具体创作内容时候,就会觉得很多博主受制于时代局限性,乍看很牛逼,再看又觉得不过如此,有的再深想还有不少问题,甚至相当傻逼,以至于我怀疑很多帖子实际上是网上一些金句张冠李戴、移花接木,贴上“天涯神贴”,改了时间之后再发出来的,实则为一种流量运营模式。

那个时候没有粉丝经济,一些知名ID火了如果不像当年明月那样出书,很难成为大IP,不过可能这些人本身并不是奔着做互联网影响力去的,更多是一个上网发声和表达的出口,相对来说比现在很多知识付费(割韭菜)产品还是要诚意很多。

有没有干货呢?肯定是有一些,但整体来说,这些合集主旨就是底层如何杀出来,如何搞钱,搞权,情感人性之类的,就是满足私利为主的各种奇技淫巧吧,其实现在很多也差不多是这些,主打一个越low越有流量越赚钱。

抛开这种精华帖子吸流量,再制造某种期待,其实留存这些资源看一段时间,就觉得没多少含金量;可能全部公开作为搜索一些资料还有点用,真要去看就会有种只想喝一瓶水,结果被丢进游泳池的感觉,太特么水了!

尤其是大多数内容集中在如何买房占据一多半,比如KK、明王的文档都是如此,实际上买房并不是一个要不要买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购买能力的问题,因为涉及到挑地段,二十年前甚至放宽到十年前买房确实还是有升值可能性的。如今房市楼市并不景气,现在大家普遍对于买房已经没有当时的热情,尤其是经过疫情之后已祛魅了。

比如当年带着很多人炒房的欧成效自己都炒房炒亏了,出来做短视频博主了,所以关于炒房一部分文章基本没有什么价值了,而这些买房拿到结果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眼光已经定型了,所谈的东西更多算上一波的成功学吧。

还有一些比较吸引人的是一些博主对历史的见解和评论,不过基本上源自于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理解深度,他们的历史眼光比较庸俗和猥琐,只有灰暗人性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也没有对于深远的战略格局评鉴能力,和一些胡说八道的公知一脉相承,可见舆论这么多年并没有实质进步,究其原因,这是对话网友平均水平所决定的,大多数合集是问答形式出现的,所以整体而言质量水平比较有限。

当然这些天涯合集内容也算是当时网友的天花板了。而且很多合集动不动就1000多页,有这个功夫看完,一般自学能力也不差。我一直说,一个时代有没有文化素养,不能看平均,平均的话现在网络文化水平也只有中学,就算你达到了平均水平的天花板,其实也相当平庸。

问题大家真的有这么多时间去投入看网友口水讨论帖子?值不值得花精力?有些朋友之所以容易被一些不明觉厉的东西所忽悠,其实获取真实信息和历史的方法是缺失的,再就是看的好东西又很少,很多人看不进去书,所以文化鉴赏力也比较差。这就跟女人挑男人一样的,有的喜欢在垃圾堆里找黄金,怎么能体会爱过雄鹰的女人又怎么看得上乌鸦呢?!

要我一句话评价天涯神贴,就是「职业互联网搬运工运营者,以"草根"接地气之名,对于底层老百姓持续的认知忽悠」。

当然我的参考系比较高,现在读书主要是看经典以《老庄》和《毛选》为主,尤其是后者现在看和以前看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是需要倒着读,再就是兼顾《道德经》、《易经》各种注解以及《武经七书》等。

其实现在互联网上讨论的质量远远比十多年前高很多,比如对于华夏上古史、古中医、法家、墨家、兵家、考古以及对于西方伪史、犹太人历史揭露等,见识和水平比之前要高太多了,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有的方向都是以前人很难想象的到的,堪比之前向外看的拨乱反正。比如《明朝那些事》读者觉得很爽文笔也不错,但基本上史料真实性很多都是有问题的,甚至大是大非都看不清楚,同样被一些卖电子书的传的天涯第一神作的一个叫"虚声"的博主写的《不被理解的……》也是同样问题,历史眼光太差。

至于一些混社会的经验,一本《厚黑学》和几本讲PUA的书基本上用作防身,身边各种牛鬼蛇神和操控人性的伎俩都能够有火眼金睛的判断力。所谓那些权谋,还不如看《鬼谷子》和《资政通鉴》靠谱。中国人擅长于人情世故,再多道理说教也比不上《红楼梦》透。

我现在发现,看中国的古书看得多的人,头脑比较清楚;看外国人的书除了看马列以外,其他好像都不是很清楚,大多是从众状态,稀里糊涂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认知税吧。

那些想学习的朋友,不妨参考我上面的书单,世界上的书和文章是看不完的,大V也是崇拜不完的,信息流是刷不完的,我们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历史长河之中的沧海一粟,有生之年把能看书的精力放在多读一些经典是上,多读几遍就甘之如饴,减轻负担,把书读薄,毕竟更多时候我们还要做事。

(最近在考虑要不要做个付费社群就读我推荐的那些书,感兴趣的可以私聊)

▼博主简介

靠谱的阿星(李星),广告学本科,外国哲学硕士,科技媒体知名撰稿人,电子工业出版社《媒体化战略》一书 作者 , 公众号「靠谱的阿星」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解读和数字营销模式观察,多年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工作,荣获2017年、2021年钛媒体年度作者最具人气/最具影响力奖,2018、 2019年、2021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作家”,搜狐2018产业风云年度自媒体,CMO训练营导师兼专业合伙人。交流合作,请加私人微信号: kaopudea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