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留给世人一部书文双绝的“奇作”,名为《书谱》,其中有不少名句至今仍是学界引用的热门,比如“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句话是说,当一位书法家能够将笔法融会贯通,做到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时,往往年事已高,不再青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达到“人书俱老”这一境界,是学书人毕生追求。不过,纵观书法史,有几个做到的呢?一部书法想要成为“神品”,不仅笔法精妙,还得气韵生动、格调超然才行。比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等,用笔之丰富令人叹服,作品之外流露出的人生态度、骨气品格更令人折服。

在3000年书法史中,有一位名家将温文尔雅的君子气与笔法细腻精到融为一体,将文人书法带到了新高度,他就是文徴明。文徴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也是明代楷书、行书的“扛把子”。明成化六年(1470年),文徴明生于南直隶苏州府,文家书香门第,他自小接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熏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的文徴明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与众不同,而是始终勤劳刻苦,在顶级名师沈周、李应祯指导下学习诗文书画。从十岁起直到他以90高龄逝世,文徴明几乎未尝一日有懈怠。文徴明与仕途无缘,索性不再强求,专研书画。他为人温润如玉,乐善好施,品行之高令世人赞叹,直到几百年后还有人口口相传,清代朱彝尊评价他:“先生人品第一,书、画、诗次之。”

文徴明的字取法于赵孟頫、米芾、黄庭坚、欧阳询,并直入魏晋。他一生转益多师,取古法为己用,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常人学赵体,易陷入过于妍美圆熟的境地,进而导致“俗气”产生,但文徴明能用晋唐笔法进行中和,这一点对我们学习行书很有启发。

文徴明艺术生命非常长,而且越到晚年,佳作越发频频出现。他84岁时所写《陋室铭》,已然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作品中笔法之丰富、韵味之超然,3000年书法史找不出第二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陋室铭》一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文徴明一生的真实写照。此作顺锋起笔,入纸后笔尖提按衄搓、扭转调锋,处理得非常自然,行笔中锋、侧锋并用,笔画苍劲有力、圆转婀娜,牵丝引带,一气呵成。

结字紧凑而四面开张,疏密、松紧对比明显。字势稍加攲侧,左右高低错落,上下收放自如。既有赵体之妍巧,又有欧体之峭拔,笔笔有法度,字字有来源,每一处都妥帖细腻,是我们学习行书、提高书法眼界的上佳之选。

而今,我们将文徴明《陋室铭》原作进行了超高清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清晰度超出市面上其他版本,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