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刘备白帝城托孤那一段,这故事啊,不仅在小说里写得让人感动,还跟历史上的真相挺接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司马光大神编写的《资治通鉴魏纪二》里,详细记载了这码事。书里说,刘备病重的时候,把诸葛亮叫过来,让他辅佐太子刘禅,还让尚书令李严当副手。

刘备跟诸葛亮说:“你的才华远胜曹丕,肯定能治理好国家。如果刘禅这娃能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行,你就自己上!”诸葛亮听了,哭得稀里哗啦的,说:“我肯定会拼尽全力,效忠到底!”

这故事啊,成了君臣之间互相信任、坦诚相待的典范,一直被当作正能量行为历代史学家都点赞。宋元之际胡三省称赞道:“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清朝赵翼也赞叹说:“千载之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帝王们是怎么看刘备白帝城托孤,先从《资治通鉴》讲起,这部伟大的史书有294卷,三百多万字,材料丰富、考证严谨,给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好多资料,官修史书里它可是绝对大佬级别的。

《资治通鉴》的智慧与内涵深受帝王与政治家的喜爱,自问世以来,在帝王的推崇下,其影响深远,逐渐发展为一门专学,注解、简编、续补之作层出不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资治通鉴》系列。

明朝孝宗皇帝曾命大学士李东阳在《资治通鉴》基础上编写《历代通鉴纂要》,该书对明代官私史学影响显著。明神宗常用此书于经筵日讲,并赏赐给藩王和大臣,推动了普及性史学的发展。内蒙古图书馆藏有1507年明正德二年内府刻本的九十二卷版本,而乾隆时期有内府三色抄本精美版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皇帝对《资治通鉴》的喜爱程度,从他所留下的众多批注中可见一斑。这些批注在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辑录为《御批资治通鉴纲目》,扬州诗局刻本出版。

康熙对刘备白帝城托孤,批注道:“三国人以谲诈相尚”,看来他对那时候人们的狡诈行为看得很透彻啊。

乾隆皇帝,同样对《资治通鉴》钟爱有加。他特别喜欢阅读明朝的《历代通鉴纂要》,为了随时阅读,下令翰林院专门编写《历代通鉴纂要》袖珍便携版,这部特制之书现今仍然保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善本室。

乾隆认为康熙的《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全书》议论太多,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乾隆亲自加以评断,敕命傅恒儒臣等人撰修,编纂成《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简称《御批通鉴辑览》或《通鉴辑览》,这书成为科举考试评史的标准,影响力超大。

乾隆对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批注,在赞同康熙的同时更加深刻,乾隆写道:“昭烈于亮平日以鱼水自喻,亮之忠贞岂不深知,受遗时何至作此猜疑语,三国人以谲诈相尚,鄙哉!”

封建王朝的君臣关系,往往复杂且微妙。在康熙、乾隆等帝王看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所说的那番话,更多是一种演戏与撒谎。

作为千古帝王,最大的看家本领,莫过于撒谎。撒一个弥天大谎,至死时众人仍难以破解,而更厉害的是,在他们离世后,人们还怀念他们,觉得他给大家画得这个饼又大又圆,余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的戏演得确实很成功,但并非所有帝王都能如此。例如,曹操的孙子曹叡托孤于司马懿,但后者最终篡夺了曹魏政权。

康熙和乾隆认为,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君臣之间很难真正坦诚相待,即使在生死关头,也难以将心底话全部倾吐。这反映了在封建王朝统治下,撒谎的能效、地位、作用及影响均极为重大。

帝王政治家,他们都喜欢《资治通鉴》,康乾二帝正是认认真真地读了《资治通鉴》,写了洋洋洒洒的读后感,从而对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权谋行为表示鄙视,真正领会到《资治通鉴》的精髓,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权力的独特理解。

可见撒谎对帝王的地位与影响,也成为了我们探讨封建王朝统治下君臣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撒谎要能成功,就需要帝王有一个看家本领,那就是测谎能力,请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