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社会慢慢已经演化到了信息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单一的战争危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更是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中之重。

像中国这样爱好和平的国家,顶多是在“维护自身安全”上下功夫。

而美国呢,也不知道是不是坏事干多了、做贼心虚,竟然贼喊捉贼地颁布了一系列“敏感数据”流向的限制措施。

什么是“敏感数据”?这项数据又对谁限制呢?

别急,美国总统拜登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近日,拜登突然签发了一项所谓的“行政令”。

这项行政令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出售美国人的位置、健康和基因等敏感数据信息。

拜登冷不丁的来了一出,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很多人看来,这一举措的颁布,意味着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数字冷战”再一次重大升级。

面对外界的各种揣测,美国政府的官方解释姗姗来迟。

会议开了大半天,总结就是一句话:

防止美国民众的敏感信息,流向可能利用这些信息“从事不法行为”的国家及其相关实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解释,就差直接提我们中国的名字了。

早前美国政府就曾多次无端指控中国,说我们利用黑客活动非法获取美国的商业机密及个人信息。

尽管这些指控缺乏确凿的证据,可是美国还是蛮不讲理、黑白混淆。

面对美国政府得寸进尺的行动,中国方面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不满。

因为美国此次行政令,实质上就是在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这种无理限制数据流动的歧视性做法,明显就是在打压中国及其他相关国家的正当发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白了,美国口中的解释其实就是在贼喊捉贼。

毕竟成天盗取别国敏感信息、利用黑客从事非法活动的,可不是我们中国!

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窃密行为。

我们还积极地在国际舞台上倡导《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开放、合作、安全的全球数据治理体系。

反过来再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

美国一方面认为,敏感数据的流向如果不加以限制,可能会被用于勒索、间谍活动等,特别是对美国军方或国家安全部门的人员构成威胁。

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将这一套打法用到别的国家身上。

相比起他们对中国毫无根据的指责,自己本身的滥行可就证据十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美国的限制措施,中国积极地做出了应对措施。

既然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中国不排除限制某些数据流向美国的举措,也可能在全球市场上直接与美国企业进行竞争!

另一方面,中国也愿意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推动构建一个开放、公平、安全的全球数据环境。

中国的目标是保护自身利益,同时维护全球数据流动和信息交流的公平与自由。

如果美国有意见,那就请先自己做个正面的榜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