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留给后世的名篇,其中记叙苏子半夜睡不着,但见月色入户,于是欣然步行前往承天寺寻访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二人把臂夜游,欣赏藻荇交横、竹柏清影,确实是一大乐事。

这篇短文背后承载着苏子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至于没有几个人注意到,故事的起因全来自于两个失眠的人。

常有人说,人到老年睡得早,起得也早。老年人群的睡眠质量不佳已经是口耳相传的公论,然而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同样为睡不好觉而饱受困扰。

在2023年3月,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等单位发起的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在北京成立,并于现场发布《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国内失眠人群高达38.2%,即接近5.09亿人存在着各种的睡眠障碍问题;近60%的青少年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女性由于经期、孕产期等问题,失眠发生率是同龄男性的1.5到2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认知当中,失眠算不上“上得了台面”的大病,但一夜失眠造成的精神萎靡足以毁掉次日行程。失眠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连贯、中途睡醒后难以再次入眠,如此持续6个月以上则称为慢性失眠

其中牵涉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睡眠不足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HPA)和交感神经系统(SNS)调节免疫内环境失稳,睡眠剥夺(PSD)也会导致多种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如何治疗睡眠障碍?干细胞疗法有话要说。

干细胞具有强劲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医学工作者认为,慢性失眠患者体内往往存在长期炎症反应,而干细胞对凋亡神经细胞的补充修复、对炎症反应的抑制能力使其能显著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

从免疫调节方面来说,针对慢性失眠患者体内大量自由基所引发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的退化/变性/凋亡进行溯源式治疗,利用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能使其趋化至损伤区域,通过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发挥抗炎效果。

有研究团队针对睡眠剥夺后的大鼠病理结果开展分析,实验表明睡眠剥夺2d后大鼠即出现脑皮质神经元坏死,引发系列精神疾病和免疫紊乱。失眠加剧了免疫失调,且伴随有IL-6/IL-2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计数增加。研究人员据此进一步开展了临床试验。

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39例慢性失眠病人进行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将患者随机划分为移植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移植组给予干细胞移植1次,对照组则口服阿普唑仑1个月,两边均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来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和口服阿普唑仑对照组在治疗后均得到更好的睡眠质量,但干细胞组的疗效更为持久,口服对照组在停药后3个月时睡眠质量评分重新下滑

研究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人体自身的内源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修复,但这类细胞数量很少且处于静止状态,很难被标识和纯化分离。研究人员考虑采用MSCs移植来替代补充已经退化变性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或者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向多巴胺能谱系分化,磁激活细胞分选富集表达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多唾液酸化形式的神经元前体细胞。除了这两条治疗路径之外,研究者还提出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后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睡眠相关神经递质的表达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干细胞治疗睡眠障碍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积累的实验数据大多围绕啮齿类动物,尚缺乏较为系统性的临床试验报告。

不过,随着干细胞技术在其他疾病门类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其在睡眠障碍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探索其应用类型、数量、移植时机和给药途径是未来的研究重心。

希望终有一天,失眠患者能迎来安心愉快的安详夜晚。

参考文献:

[1]https://share.hntv.tv/news/0/1637424965989658625

[2]钟曌,张丽萍,赵显超等. 干细胞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现状和展望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 (03): 221-224.

[3]王亚莉,齐江彤,崔玉华等. 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 (02): 378-381+385.

[4]吴佳颖,肖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现状及进展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 (07): 643-645+648.

*内容为【干细胞精研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