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公布年度财报的地产行业龙头,出现了。

不是奄奄一息的民营房企,不是财大气粗的国家队,而是民营企业、房产中介巨头:

贝壳。

当恒大、融创、碧桂园出险,万科陷入舆论漩涡,房地产水深火热,贝壳却赚钱了,而且大赚特赚。

这家公司,凭什么能闷声发大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本以为跌到谷底的房地产,又下一个新台阶。

前几天,易居CEO丁祖昱披露了一组“凉凉”的数据:

2023年,大约有235家房企发布了相关破产文书。

2024年,仅仅前2个月,有超过20家房企申请破产。

全国房地产的开发投资规模回到2018年水平,商品房销售金额略高于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回到2015年,新开工规模创下了2013年以来新低。

若与2021年行业顶峰相比,销售金额下降31%,相当于少了一个四川省的GDP。

但是,贝壳却偷偷闷声发大财。它有多赚钱?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贝壳净收入同比增长28.2%,达到人民币778亿元,相当于每天2个小目标打到卡上。

存量房交易、新房交易、家装家居、新兴业务四大板块,齐刷刷正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贝壳财报,钛媒体APP梳理并制图

2022年贝壳的净利润还是亏损状态,净亏损13.97亿元。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58.9亿元,创下近五年最高。

平均一算,每天净赚16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贝壳财报,钛媒体APP梳理并制图

开发商纷纷搞起了区域合并、减员增效,贝壳却在疯狂吸纳新店,逆势招中介。

2023年贝壳门店数量达到了43,817家,增加8.1%;经纪人数量突破40万人,比前一年足足增加了3.36万人。

开发商现金流枯竭,近半数销售百强房企全年投资暂停,贝壳却进军土地市场。

3月15日,北京顺义区一宗地块,吸引37家企业争夺,其中包括一个新面孔——贝好家(北京)置业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正是贝壳旗下的住宅开发服务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企查查

明明是靠房地产吃饭,可房地产越差,贝壳却越赚钱,看起来似乎很矛盾。

矛盾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楼市的两个重要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趋势,中国房地产市场加速“美国化”。

中美两国房地产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呢?中国是增量市场,新房成交占主导。美国是存量市场,二手房成交占主导。

有数据显示,美国新房交易量仅占住房交易总量的10%左右。

不过,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去年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超过了新房的成交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已有7个省和直辖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建商品住宅交易量。

贝壳董事长彭永东和团队调研发现,优先选择购买二手房的客户,从2022年6月的23%,上涨至去年底的35%;同期,优先选择新房的客户占比从31%降至18%。

购买力没有凭空消失,而是从新房转移到了二手房。

也是从去年开始,一种现象开始在各大城市间蔓延:

南京,2023年新房成交52305套,同比下降18.8%;二手房成交99353套,同比上涨超30%。

杭州,2023年市区(含富阳、临安)新房共成交104665套,创下2018年以来新低;二手房成交量79112套,同比上涨35%。

成都,2023年二手房成交量跃升至22.1万套,是新房的1.51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最大的房产中介平台,贝壳不生产房子,也不囤积房子,只是房源的搬运工。

每一套二手房通过贝壳平台成交,就有一笔佣金进账。

新房卖不动,二手房卖得风生水起。于是乎,原本打给开发商的钱,也转移到了贝壳的账户。

2023年,贝壳存量房交易的总交易额为人民币20,280亿元,增幅高达28.6%。比去年整整多卖了4515亿元。

史上最大的卖房潮里,真正赚到钱的人屈指可数。而贝壳几乎是躺着数钱。

不禁让人想起,19世纪初那场全美疯狂的淘金热中,大部分人都没赚到什么钱。但卖铁锹的萨姆·布瑞南却成了当时加州首富。

贝壳的角色,不正是“卖铲人”吗?

不光买房人在给贝壳转账,开发商也得乖乖给贝壳打款。

2023年,贝壳新房交易的总交易额突破万亿。

漂亮的增长数字背后,越来越多新房项目患上了“渠道依赖症”。

在以前,往往只有远郊区那些不起眼“小透明”刚需盘才需要开渠道。

@真叫卢俊 统计了近三个月的上海新盘发现,93个在售新盘中,有约56个开通了渠道。意味着上海新房市场有近60%的新房开通渠道。

单价10w+起步、寸土寸金的内环内,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北京央企开发商人士轻轻揭开了残酷真相:

“在一些区域,如果不用渠道,很可能你一个月都没人来看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趋势,99%的房子将回归居住属性。

贝壳增长最猛的业务,并非新房or二手房交易,而是装修。

没错,贝壳已经进军家装家居行业了,而且搞得风生水起。

财报数据显示,贝壳家装家居的总交易额为人民币133亿元,比前一年增加了145.8%。

很难想象,仅仅三年时间,贝壳就杀进了家装行业第一梯队。

据新浪财经,贝壳目前手握被窝、圣都两大品牌,2023年净收入达109亿,几乎赶上行业老二索菲亚。

家装行业蒸蒸日上的表象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想通了。

越来越多城市,房价跌回3年前,5年前,甚至10年前。现在来看房的买家,个个手持40米大刀,动辄砍价几十上百万。

与其狼狈卖房,不如给自己留点体面。重新装修,重新来过。

有位安徽博主分享,家里有套楼龄快30年的老房子卖不掉,干脆不买新房了,重新装修拿来当婚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位江苏博主则表示,自己本来就是个怕麻烦的人,干脆重新装修一下继续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边统计学一下,有个广州的朋友跟我吐槽,他家小区房子没见有新成交,楼上楼下倒是每天都在隆隆作响忙着搞装修。

比起更大的面积,更核心的地段,更高的升值预期,住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即便多花100万买来的房子,未必住得更快乐,月供压力却是实打实变重了。但多花10万装修房子,确实能提升生活质量。

我还观察到,很多大城市出现了“反向置换”的苗头。

把新房子、大房子卖掉,换成老房子、小房子,把月供压力降低,把现金拿在手里,落袋为安。

一位在杭州的博主分享了自己“反向换房”的经历,很值得拿来说一说。

几年前,她摇中了热门板块的新房,去年才刚刚收楼。

她买的这个小区,当时不止一次触发摇号,中签率也只有个位数,可谓是一房难求。

令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住进光鲜亮丽的新家,而是把新房卖掉,换成了一套老破小学区房。

说白了,房子能不能增值,并非她最先考虑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案例。

一对住在北京鸟巢附近的退休夫妻,原本有套160平左右的大房子。因为儿女不跟自己同住,去年他们把四环边的大房子卖掉,在五环外的昌平买了套70平左右的小两居。

如今,老两口手握1000万天天游山玩水,别提多舒坦了。

还有一群中年人,处理掉手上的房子之后,重新开始租房。

他们宁愿当一身轻松的租客,也不想当月月还贷的业主。租一个大房子,认真装修一番长住,享受更松弛的生活体验。

2016年“房住不炒”正式提出后,房价结结实实地又涨了两轮,炒房成了全民参与的活动。

但现在,“房住不炒”似乎真的要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壳的逆袭告诉我们一个真道理:

最糟糕的市场不是价格下跌,而是没有产生实际的流通和交易。

楼市固然不景气,仍然有着相当庞大的需求,也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

房价不会永远上涨,也不会永远下跌。但房产投资注定将逐渐成为少数人的游戏。

过去人们总说三四线容不下灵魂,一二线容不下肉体。于是既有“山窝窝飞出金凤凰”,又有“逃离北上广”。

但现在,保租房、长租公寓、可售性保障房也能够容纳年轻的梦想,购买商品房不再是安家大城市的唯一选项。

让居住的归居住,增值的归增值,不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