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因冻伤和患夜盲症减员的人数,一度比战斗伤亡还要多。

1952年春,15军29师85团3连1排驻扎在二线阵地庄子山,任务是防御敌人进犯,并在坑道作业间隙中休整。

由于战斗连续不断,制空权又不在我军手中,因此前线部队的生活异常艰苦。

长时间吃不上新鲜蔬菜,加上缺乏营养,导致不少战士患上“夜盲症”,到了夜间就什么也看不清。

这给部队的站岗放哨和行军打仗都带来了严重困难,甚至直接影响战斗力。

为此,志愿军司令部号召全体指战员,利用战斗空隙,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杨仁举所在的3连专门抽调了9个同志组成蔬菜班,由排长单化良负责领导,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取得明显效果。

不少战士吃了蔬菜后眼睛复明,还给墙报组投稿登在墙报上:“蔬菜是个宝,人人少不了。愈我夜盲眼,杀敌立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6月下旬,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班长邓玉辉带领杨仁举和杨海清两人,到与阵地交界垭口下面的蔬菜地扯草。

大约8点钟,突然从甄菜洞方向拐角处窜出来两个陌生人。

对方见有志愿军,便突然止步,相互商议后,又继续向3连的菜地走来。

杨仁举看他们行动鬼祟,又很注意志愿军的举动,不由地产生了疑惑。他仔细打量,发现这两人既不像人民军,也不像志愿军。

走在前面的,背着人民军常用的布袋式背包,上穿一件陈旧的志愿军白衬衣,下着一条泥水浸过后的白短裤,手拿一把红褐色油纸伞,背包沉甸甸、胀鼓鼓的。

后面那个有些矮胖,身高不过一米六,上穿草绿色衬衣,下着人民军红杠军裤,胸前挂着冲锋枪。

这两个兵不兵、民不民的“四不像”让志愿军战士们更加警惕。一瞬间,美、李、蒋的特务影子在杨仁举脑海中浮动。

他本想立即动手,但考虑到对方有枪,而自己这边三人全是赤手空拳,只得见机行事。

杨仁举准备在持枪者走近他身旁时,出其不意地一跃而起,先抓住对方的枪,再细致盘问。因此他并未惊动邓玉辉和杨海清,怕两人沉不住气,引起对方先动手,占了先机。

主意已定,杨仁举便若无其事地边扯草边注视对方行动。在对方距离十米、八米……两米时,他突然起身,一个箭步猛扑持枪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仁举紧紧扣住对方右手抓住的冲锋枪,同时逼问:“通莫,你的哪里卡(朝语:同志, 哪里去)?”

持枪者答:“我们是到9404送信的。”听口音像是南方人。

杨仁举想9404是自己师的代号,但他去的方向却又背道而驰,看来,这两人确实有问题。

于是,他进一步追问:“送什么信?”

“送的机密材料,都在前面背包里,不信你去看!”这时,邓玉辉和杨海清立在菜地里,冷静地观察,倾听双方对话。

前面背包的很不耐烦:“要看就快看,耽误了时间,你们负责!”

杨仁举心里想,万一真是送机密材料,误了时间确实不好,便随手松开了持枪者,前去检查翻看前面那人的背包。

此时,持枪者突然后退了三四步,放低枪口对准了他们三人。

杨仁举见事不好,心想糟了!为啥不叫邓、杨二人去检查背包呢?这下,枪在别人手里,自己性命攸关,咋个办?

如果再去抓枪,首先自己将被放倒,邓、杨二位也会同遭毁灭!

情急之下,杨仁举只得以退为进,简单看了背包的上层,发现装有几本中国人民慰问志愿军的纪念册。

背包的说:“下面两封牛皮纸封的也是‘纪念册’。”说话时神态很不自然,而这边持枪者又凶相显露,有一触即发之势。

杨仁举后悔一念之差,放了持枪的那人,才造成自己如此被动。

这时,一旁的班长邓玉辉突然递话:“小杨,看完了就‘请’他们走吧,不要耽误人家时间。”

杨仁举一听,立马会意:“好,对不起,耽误你们了。”

那两个人听后,转过垭口,便如风似的去了。

这时,杨仁举他们三人赶快放下活计,跑回连部向上级报告。连长也觉得必须马上上报,因为前面不远处,就是29师的弹药仓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很快传到守备部队,他们潜伏6小时,终于抓住了妄图炸毁志愿军弹药库的这两个化装特务。

经审讯,这两个男的,就是上午杨仁举盘问的那两个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