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黄衣小哥笑,有人知是外卖来。你希望外卖来的快一点更快一点?

外卖小哥把速度拧到了最大。哪怕现在的电动自行车有速度限制,他们也有办法轻松解除。

其实不光外卖员,对于电动自行车技术上的限速,多数人都想破解。就这样,一场潜规则变成了众所周知的明规则。

限速和解除,安全和需求,似乎变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销售门店都能提供解码提速服务

在北京西城某销售门店,能提供解码服务是营销人员最大的卖点。记者此前在走访调查时,该店工作人员特意向其推荐了一款车。

买车后不用半小时就能解除原有速度限制,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50公里左右。作为销售人员,他们当然十分清楚此前的新国标是什么。

速度上限是每小时25公里,电机的功率要低于400瓦,电池电压不能超过48伏。这一强制性的标准,显然已成一纸空文。

不光这家门店,在北京的其他销售门店,只要顾客有提速的需求,店里都能免费提供解码服务。所以,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还在2022年时,南京的媒体也调查走访过市里的销售店,营销人员都表示,可以解除速度限制,让电动自行车提速。

按照销售人员的说法,一些小型的电动自行车解码后,速度可从25公里提速到35公里,最快甚至能达到每小时4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销售门店的店主明确表示,按照要求,各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在出厂时,时速都限定在了25公里内。而且在骑行的时候,一旦速度超过15公里,还会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对骑行者来说,龟速骑行本就不爽,对于警报提示更是“深恶痛绝”。这样一来,解除速度限制就成了刚需,对门店来说,这也成为他们的一项销售亮点。

工作人员表示,车子解码后不但速度提升,讨人嫌的警报提示也没有了。而且解码的速度很快,往往几分钟就能弄好。很多新购车的用户还没有骑出去,就会提出解码。

一些消费者也说,解码之后的车速,基本上每小时都能达到40公里左右,而且车子骑起来一点问题没有。

除了销售门店,大量的维修门店也有解码方法。这些维修人员的解码速度更快,看起来就是一串电动车钥匙,插进充电口随便弄几下,几十秒的时间就能让车速突破限制。

维修店里的解码服务是收费的,在北京一些店里的收费标准是解码一次100块。在不少消费者看来,技术人员掌握了特定工具,这可是一项无本万利的业务。

不光门店和维修铺子有解码的方法,消费者还能从网上购买工具或者教程自己动手。

网上的专用工具和教程

从技术上来说,有的解码,有的是剪掉车上的某段线,还有的可安装控制器,不但能解除限制,还能调档提速。

在网上,不少门店都在专门销售解码器或控制器,而且这种设备是通用的,可以用于不同品牌的电动自行车。

这些产品的售价,普遍在110元到140元之间,而且店主都表示限制解除后,速度最慢也能达到35公里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码产品本身属于违规工具,所以这类设备在网上销售时也会改头换面,表面上看都是以防盗或者报警设备来遮掩的。消费者购买下单后,店家才会把解码使用教程发送给买家。

不同门店的产品也有区别,有些产品速度提升不明显,只能达到30公里左右,而且车子在提速后依然有报警提示,需要剪掉特定的电线才行。

还有的产品效果更好,而且解码后还能分档位,通过换档可实现不同的速度。有购买者表示,换档后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50公里。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能看出解除限制对消费者来说是刚需。

限速和提速之间的诱因

小林是在北京工作的外卖小哥,为了省点钱,他打算自己从网上看教程而后给车子解码。

按照查找的教程,他打开了车子的脚踏板,一团五颜六色紧紧缠绕在一起的电线出现在眼前。他自己不懂,只能按照查来的教程,一步步去寻找提到的两根电线。

之后他按照要求,把两根找到的电线给拔掉了。骑着车子出门转了一圈,却发现速度并没有上来。显然,小林找到的教程又是骗人的玩意儿。

网上充斥着各种解码提速的教程。一种广为流传的办法是,转把拧到最大再摁住刹车,然后钥匙发动车持续几秒,车速的限制就能解除。

此前小林也尝试过这种办法,根本行不通。所以,他不得不尝试拆开车子,然后按照新的教程去拔线,但结果还是不行。

最后,小林还是找了个维修门店,掏了100块才把速度限制解除了。像小林这样想要解除时速限制的外卖员很多,自己动手不懂技术,大部分还得花钱让专业人士解决。

比如另一位在丰台区送外卖的小张,他的电动自行车是从销售店里解码的,速度每小时可以达到55公里。

而且,他每月还额外多花310元,从一个平台上更换电池,而且更换次数不限制。这样一来,小张能随时保证自己的车子处在“活力满满”的状态。

像小张这样的外卖员,速度就是他们的收入。他每天工作的时间是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速后按照每小时50多公里的行程,一天下来他能跑200多公里。但如果被限制在25公里以下,跑的里程少就意味着收入少。

在不少外卖员看来,速度慢所有流程都会慢。有时候远远看见一个红绿灯路口,如果速度快,在绿灯转成红灯的瞬间就能过去。可如果速度不够的花,只能白白在路口等上几十秒甚至上百秒。

等待不仅仅代表收入减少,碰上一些难缠的顾客,还时不时会被催单甚至投诉。所以说,外卖员的“速度焦虑”,不仅有收入的因素,还有顾客甚至平台的倒逼。

因为从整个外卖流程的这套系统来看,从设计之初它就是有速度要求的。在激烈的竞争局面下,犹如上了发条一样越转越快。

对外卖员来说,他们当然可以按照限速25公里行驶。可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些跑得慢的外卖员,就会被这套系统淘汰掉。而留下来的外卖员,速度只能是越来越快。

所以说,表面看是外卖员在解除速度限制,可实际上是整套体系在倒逼着他们不得不这样去做。真正在“提速”的,是控制着这套体系的人。

除了外卖员,那些在城市上班的通勤一族,对于速度也是有自己要求的。有些居住地离公司不远的上班族,电动自行车是他们的主要代步工具。

一位在北京国贸上班的白领就坦言,如果电动自行车有限速,自己就不用刻意买车了,直接骑共享单车就可以。之所以要提速,就是让自己的通勤时间更灵活自由。

毕竟,每个人都不愿意时间卡得死死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打破时间平衡。不光是城市里的上班族有时间需求,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对于限速也不满意。

一位居住在邢台的家庭主妇表示,她每天要送孩子上学,而后再到附近的工地打工。车子的速度如果被限定,她时间上根本赶不过来。哪怕是提速到30到40公里,时间也才勉强够用。

所以说,不是公众不想慢下来,也不是人们不知道高速行驶的隐患,而是需求迫使人们不得不这么去做。

安全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每年大量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多数都是因超速、闯红灯或者是逆行等因素导致的。可即便如此,提速的需求依然旺盛。哪怕是从源头来看,各大车企依然还保留着可解码的“后门”。

业内人士表示,技术上不但可以做到限速,而且也能彻底封堵住解码的可能。但如果这么做了,一些电动自行车品牌就要失去市场了。

为了竞争,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品牌,速度就是他们的卖点。这样一来,也倒逼了大品牌不得不留下“后门”,以便保住自己的市场。

不过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即便大的品牌也能解码提速,但在外卖、跑腿等需求旺盛的市场,大品牌的速度还是干不过小的品牌。

这就意味着,对速度的要求,不是在技术层面,而是在社会需求层面的。

从个体的角度去看,所有人都在竞争,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就是“内卷”。竞争的本质就是速度和效率,别人都快了而你很慢,这就有可能会被社会淘汰。

4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一直在高速发展,当年还喊出过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口号。在这种氛围上,快和高效成了社会的主流,各行各业都在加快速度,事实上就把所有人跟提速绑定在一起了。

所以,提速与否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整体意识和观念问题。至于单纯从技术上限速,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出限速观点的人群,还会招致大众的冷嘲热讽。

结语

诚然,大众也都知道电动自行车提速后的隐患风险,但快节奏的社会,逼迫着人们不得不这么去做。而要想真正解决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问题,可不仅仅是一限了之的。

只有知道大众的需求是什么,给快节奏的社会减减速踩踩刹车,解码提速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