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艘2.8万吨级的船坞登陆舰,再到4艘4万吨级以上的两栖攻击舰,十来年下来,这12艘两栖大舰,都是同一个市内主力船厂的同一个30万级干船坞的出品,这个情况其实算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就算是6万吨级到8万吨以上的顶级航空大舰,都把订单分别给了南北两大船厂;至于驱护舰之类,则生产单位还要更分散一些;都没有出现像所有两栖大舰集中建造的情况。过去这么集中建造的好处,是该船厂工艺一流,无论民船还是水面舰艇,其生产质量都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另外所有这12艘两栖大舰,其主机都是柴油动力;而该船厂背后的企业,本身就是这类先进船用柴油机的原产单位;综合配套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所有这12艘两栖大舰都有世界上最大容量的后沉浮泛水船坞舱。
本身技术要求非常特殊,由同一个技术熟练的设计建造团队来统一负责,也可以确保在今后实战运用中的绝对可靠。不过这个主力船厂也不是一点短板都没有,最大的短板就是位置地处闹市核心区,生产区域本身非常局促。除了30万吨级的干船坞外,严重缺乏周边足够面积的吊装准备区,更缺乏大型船厂生产大吨位船舶必须的模块露天堆放区。因此不得不把30万吨级干船坞内部的部分空间,临时开辟为模块堆放与吊装准备之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占据原本用于舰船合拢的宝贵位置,造成原本可以同时生产3艘4万吨级大舰的坞内空间,实际上最多只能同时生产2艘。另外一大短板,就是干船坞之外的下水区只有500米的净宽度。一旦有大舰下水,不论上游还是下游的来船,都必须停航数小时。
最后一个不足,就是舾装岸桥的长度与水深同样受限,无法同时舾装4艘4万吨级或者更大吨位的舰艇。所有这些短板与不利条件,随着往市区之外新造船基地的成功搬迁而全部迎刃而解。新基地的干船坞由过去的30万吨级直接扩大到50万吨级,并且配备了1500吨级以上超级龙门吊。这样一个船坞就可以同时建造4艘5万吨级的新型两栖大舰。而且周边还有几个平方公里的空闲土地,可以建造全新的室内厂房与模块临时堆场。下水区域与舾装岸线也扩大了几十倍而完全不受限制。全新的条件下,不但可以继续突击生产各种两栖大舰与大型护卫舰,就算未来接单1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平台也完全够用!原本最大的担心,是在搬迁期间,导致后续大型两栖大舰的流水线式建造会产生暂时停顿。
现在看来这完全是多虑了,因为目前在新基地的超级干船坞内,已经明显有1艘5万吨级的新平台,外加至少3艘大型护卫舰集中合拢中。这样就与老基地的第4艘两栖攻击舰的工期完全衔接了。如果首舰顺利测试并交付,那么必将出现一坞下水20万吨的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