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屋顶书单No.003

《全球城市史》

[美] 乔尔·科特金著王旭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49.00

*本书根据Modern Library出版社2005年版本译出

导读人︱卢丹婷「德科未来城市」编辑

城市的竞争与洗牌过程,总会诱发我们这样的思考: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成功?那些闻名遐迩的大都市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在美国城市学家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的口中,尽管世界各地受到不同的种族、气候、地理位置等影响,但是这个世界的城市们有着共同的特征:神圣、安全、繁忙。这个公式至今适用,我们可以借此来观察自己所在的城市能级高低。

乔尔·科特金是全球公认的未来学和城市问题研究权威,曾任教于纽约大学纽曼研究所和南加州建筑学院。他在《全球城市史》一书中,以不到20万英文字,从经济史、社会史、人口学、地理学等角度综述了世界城市上下5000年历史。全书没有一般学术论著的艰深晦涩,而是像带我们进行了一次穿越城市时空隧道的旅行。

本书虽然于2014年引进中国,但实际上写于2005年。其中关于中国的案例,也止步于此。作者在书中为上海黄浦江边拔地而起的浦东新区而感慨,如果现在他再写一遍,肯定会更震惊于近20年间中国城市化的迅猛进程。即便如此,作者还是敏锐地察觉了中国「政府」和「经济」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城市进程的影响。

●一句话了解一本书

神圣、安全、繁忙,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会兴盛;反之,会被历史所抛弃。

什么是神圣、安全、繁忙?

从巴比伦到威尼斯,从罗马帝国到伊斯兰城市,从工业城市的崛起到互联网已然十分便捷的今天,成功的城市化区域都体现着古老的原则:神圣、安全、繁忙。即,构建神圣的空间,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拥有一个商业市场。

·神圣——对城市的归属感

各地早期城市的兴起,大多以宗教为起源。美索不达米亚最大的城市巴比伦,神职人员是城市秩序的主要组织者;拥有连续而持久的城市文明的中国,拥有「奉天行道」原则和祖先崇拜模式;「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力量的源泉是他们特有的民族神话和神圣的使命感。他们都有一种认同宗教神圣的「心理一致性」。

今天的城市仍然有着这样的功能,体现在城市中,可能只是一个显眼的地标,旨在激发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产生独特情感。作者认为,如今最引人注目的成功的城市建设,是中国在本土信仰体系和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结合之下进行的。神圣,放在几千年前,是神权;放在几百年前,是宗教信仰;放在现在,其实就是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安全——安定的环境

安全,指的大多是安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结构。罗马帝国之所以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超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因为宗教信仰和有组织的军事力量。进入现代后,安全显得更加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纽约为首的美国城市之所以能够复兴,就是因为城市警察采用了新的执勤方法,将维护公共安全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功完成了经济和人口的恢复。

·繁忙——商业的兴盛

仅有神圣和安全,不足以产生伟大的城市,有活力的经济,才能维系大规模人口长时期的生存。公元前9-8世纪的腓尼基地区是商业富强之地,但是腓尼基人只顾做生意,无心建成统一帝国,最终衰落。后来以「商人」出名的威尼斯,不甘心于做贸易的「中间人」,而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经济力量。在「工业区」概念没有普及时,威尼斯按照功能划分社区,有专门的居住社区和造船、军需品和玻璃制造社区。在14世纪,威尼斯从事工业的人口数量超过了1.6万,它不仅是西方世界的贸易商和银行家,还是西方的生产车间。

·中国的特殊之处

中国最早的城市也履行着神圣、安全、繁忙的基本功能——有环绕的城墙拱卫其安全、有商业市场维系其繁盛的宗教中心。但中国的早期城市发展较为特殊,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和文化上的独立自主,边境地区的动荡与不安并不影响主要城市的发展;发达的农业,使得它又长期拥有稳定局面。在中国,权力和神圣可以互相切换。首都的位置,常常决定了中国城市的命运,因为政府机构本身就足以刺激市场经济的萌芽。

●既要、又要、还要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神圣、安全、繁忙三个元素似乎总是缠绕在一起。这也是乔尔·科特金所说的:在神圣、安全和繁忙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所抛弃。城市在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实际上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回答。

18-19世纪,以英国伦敦、美国为主的工业城市经济和城市人口迅速崛起,但是也带来了交通、环境、犯罪等一系列问题。这其实就是在繁忙的同时,神圣与安全缺失的问题。

乔尔·科特金将其评价为:新型的工业社会可能创造史无前例的财富,但是这是以牺牲基本的人类价值为代价的。

在此之后,寻求「更好的城市」,成为了首要的目的。巴黎选择重新开发首都的中心区,伦敦选择顺其自然发展,任由居民城市向城市边缘迁徙,伦敦周围成为郊区连着郊区的「一根绳子上的50头洋葱」。最终,伦敦的模式在洛杉矶得到完全发展。1907年,工业城市洛杉矶开始刻意做「将独栋住户和工业向城市外围扩散」的城市规划,而不是任由城市漫无目的地随意发展。尽管因为缺乏公共面积,生活氛围消失,然而洛杉矶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分散、多中心和大规模郊区化

亚洲在20世纪后半期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迁徙,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压制后,迎来了爆发。上海启动了世界上最具雄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的地铁系统和飞机厂的改造。1990年,跨越上海黄浦江最大的浦东新区于1990年动工。十年之内,一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并配备了绿化带、豪华酒店、140多层高的办公大楼、平整的公路、现代化的轮渡终点站、地铁和地下人行隧道。

在作者看来,亚洲「更好的城市」,也在向「分散、多中心和大规模郊区化」发展。

●未来城市发展的谏言

·繁忙

有趣的是,20年前,乔尔科特金就看到了中国城市在同等其他国家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占据先机:中国城市因为有抱负的年轻家庭会从农村移向城市,而不断得到扩充。

对于那些人口下降、活力不足的国家城市,新的住房需求依然巨大。一部分来自年轻人(刚需),一部分来自年龄较大的富裕人口的增多(改善)。还包括那些不经常居住在城市,但是喜欢这座城市的文化,或是在这里做生意的人。

然而,他并不看好凭空用文化「造城」。噱头可以把人吸引到城市,但最终让人留下来的,还是产业、学校等基础设施、和更先进的社区,以及让居民的经济、家庭利益和城市的命运密不可分。

·安全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安全问题不只是边界的安全。犯罪、环境污染和疾病这样的安全问题,会影响城市的发展。

·神圣

在有关当代城市环境的讨论中,神圣的作用经常被忽视。城市不是要一味强调时尚、城市风格或者彰显个性,而是要注重家庭和社区稳定。最终,一个伟大的城市,依靠的是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城市所产生的那份特殊的深深眷恋,一份让这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感情。认同感和社区意识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着哪些地方将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