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年,A股历经了一段惨类的行情!上证指数从最高的3731点跌到了最低的2635,而个股的跌幅更加惨烈,打了那些鼓吹大牛市的人的脸。

今年春节前,大盘触底反弹,上证指数在短短十个交易日内重返3000点。

很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又开始鼓吹大牛市。

别被忽悠了!这些人的动机不纯,有的是为了赚流量,有的是为了卖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断定,今年以及在可预见的将来,出现大牛市的概率很小,逻辑如下:

1、供需不平衡

A股本质上还是一个资金推动品市场,筹码严重供需失衡是过去两年走熊的主要原因。

2020年,沪深交易所A股累计筹资(IPO、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转股等)15417亿元;2021年为1.82万亿元。

由于这两年,发行了约4万亿的权益类资金,出现了一波蓝筹价值股与赛道成长股的行情。

即便如此,在日成交额过万亿的常态下,上证指数最高也只达到了3731点,与上一轮大牛市5178的顶峰相距甚远。

2022年,沪深两市募资总额为1.69万亿元。其中,IPO5869.66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3年,沪深两市募资总额为10734亿元。

虽然这两年的募资总额有所下降,但绝对额仍然很高。

然而,由于基金发行数量不能同步跟上,加之前几年的限售股解禁,A股供需失衡,股市持续走熊。

最近,村里表态: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

所谓逆周期调节,就是行情好的时候多发一点,行情差的时候少发一点。

不过,即使暂停IPO与再融资,前几年遗留下来的限售股解禁增加的供应量,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

保守估计:以目前的流通市值,在供需相对平衡的情况下,日成交额要维持在1.5万亿甚至2万亿以上,才能走出趋势线的长牛行情。

2、估值虚高

尽管有一批银行、石油、煤炭等高股息股价值被低估,市净率低于1甚至1.5,但A股市场绝大多数股票估值虚高。

这些高估值股票来自两个途径:

一是前两年爆炒的白马价值股和赛道成长股,30倍市盈率的茅台被炒到了60倍以上,蓝筹股被炒成了概念股。

经过这两年的大幅调整,有些白马股重新回到了比较合理的估值区间,但还有一批股票仍然估值不菲。

例如金龙鱼,从最高的144最低跌到了最低的29,不到原来的零头,动态市盈率仍然超过60倍。

第二个来源是新股IPO!

前两年,在扣除未盈利公司后,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都在四五十倍之前。

上市后,上涨50%就是六七十倍的市盈率;上涨一倍,市盈率过百。

以去年的争议股浙江国祥为例,身处工业空调这个并非很热门的行业,发行市盈率居然超过了50倍,市净率超过10倍。

前几年的新股泡沫,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价值回归。

价值回归有两个路径:一是自身业绩的增长,消化高股价;二是价格的下跌。

对于大多数新股和次新股来说,更大的可能是走第二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存量和减量博弈

如果A股出现一批数量可观的漂亮50,依靠自身业绩驱动指数持续上涨,就不需要资金推动也能走出牛市行情。

那么,这个可能性存不存在呢?

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并且还将持续下去,总需求收缩是可以预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行业都处于存量甚至减量博弈的阶段,导致未来出现新增白马股的难度越来越大。

怎么办?

通过IPO逆周期调节休养生息,加大退市力度,使得供需相对均衡;而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内生性增长,开拓国际市场以对冲国内的总需求收缩。

只有这样,A股才能避免继续走熊,不用依靠几只权重股的强行护盘,就能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