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国航天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突破!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简称“长八火箭”)成功地将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送入太空,完成了其首次探月轨道发射任务。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长八火箭技术的飞跃,也为中国航天探索深空开启了新的篇章。

那么,长八火箭是如何将鹊桥二号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呢?面对这一新挑战,它又解锁了哪些新本领?让我们跟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体副总设计师徐珊姝的解读,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八火箭作为国内新一代主力中型运载火箭,它的成功发射不仅填补了中国太阳同步轨道3至5吨运载能力的空白,更展现了其多种轨道发射的强大能力。自2020年首飞以来,长八火箭已完成了三次任务,而此次飞行是其首次实现地月转移轨道发射,这一突破性的成就无疑为中国航天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赞誉。

在这次任务中,长八火箭采用的是芯级捆绑两枚液体助推器的两级半构型,全箭总长达到了50.3米。配合4.2米宽、8米高的整流罩,长八火箭凭借不低于1.3吨的地月转移轨道运力,成功将鹊桥二号中继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2万公里的轨道上。这一精确的轨道送入能力,不仅体现了长八火箭的高超技术,也为中国未来的深空探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探月轨道发射并非易事。徐珊姝指出,由于地月转移轨道的特殊性,鹊桥二号中继星的发射窗口期每个月只有3天。为了把握好这一宝贵的发射时机,科研团队采用了多窗口多弹道设计,在这3天里每天规划2个窗口,共计6个窗口和6条弹道,对应6套飞行方案。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火箭发射的概率和灵活性,即使错过一个窗口,还有其他窗口可以选择,不需要等待太长时间。

长八火箭作为“长征家族”中的年轻成员,虽然在过去两次发射中提供的是商业“拼车”服务,但并未执行过国家重大工程发射。那么,在这次任务中,这款新一代火箭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徐珊姝透露,长八火箭的运载能力正好与鹊桥二号中继星的发射需求相匹配,同时,长八火箭还继承了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技术成果,其芯级助推与天舟飞船的“货运专车”——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十分接近,因此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均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进一步提高飞行可靠性,长八火箭还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特别是面对高空风的干扰,长八火箭首次采用了自动滚转减载技术。这一技术让火箭在空中主动滚动调整“迎风面”,就像打太极一样,巧妙地化解了高空风对箭体结构的冲击。这一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长八火箭的飞行可靠性,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徐珊姝表示,这次发射成功从实践层面证明了长八火箭具备实施地月转移轨道发射的能力,为未来的探月任务提供了新的火箭型号选择。此外,长八火箭有望在太阳同步轨道3至5吨的商业发射中占据市场优势,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主力火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望未来,长八火箭还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据了解,长八火箭今年下半年将迎来新构型首飞,并随后转入高频次发射,成为中国后续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主力火箭之一。随着长八火箭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未来的深空探测和商业航天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和鹊桥二号中继星的顺利入轨,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象征。让我们期待长八火箭在未来的航天探索中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