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帝陵

一、背景与意义

《史记·五帝本纪》 中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被誉为“中华第一陵”,在全球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中拥有崇高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黄帝陵圣地空间保护与营造

针对目前黄帝陵存在的陵庙邑失序、圣地感不足、祭祀服务保障不足等问题,规划从目极环翠、立轴致远、拜谒理序、古城更新、寻根交往几个方面进行圣地环境的保护与营造。

1.目极环翠

我们综合考虑山水格局和文化格局,划定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范围。以“目极环翠”为指导,选取三个制高点环眺黄帝陵,将视线敏感、目力所及的范围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同时,划定圣地核心保护区、保育提升区、建设控制区等不同圈层进行分层管控。

在宏观尺度,选取主要公共节点地区,保证远望桥山黄陵获得较完整的山形景观,对视觉敏感地带提出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在微观尺度,考虑主要祭祀线路上圣地氛围营造,提出临水及临路建筑后退红线30米,建筑掩映于树木之中等管控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目极环翠”视觉敏感分析 图2 管控区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规划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规划鸟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立轴致远”主要空间节点

2.立轴致远

历史的陵轴是黄帝陵空间格局的统领,随着城市的发展,陵轴不断的被弱化。吴良镛院士强调:“历史的这条轴线是很重要的,强化陵轴线是有文章可做的,可以强化一些附属设施如印台阁,做了之后,整个黄帝陵就突出来了。”

因此我们通过强陵轴、营支点、显功德、筑印台的方法,突出陵轴对整个空间秩序的统领。规划中采用虚实结合、画龙点睛的方法,强化和延伸陵轴。在宏观尺度上,延伸陵轴遥指台湾,呼应台湾方面遥祭黄帝陵,以象征两岸统一的精神联系。在微观尺度上,强化陵轴线空间序列,在魁星楼遗址复建印台阁,在陵庙邑平衡支点之上建功德碑等,以倡文风,兴文运,使轴线序列不断丰富和强化,恢复陵轴线对陵庙邑关系的统领。

3.拜谒理序

规划重点保障年度国祭,兼顾节日公祭和平日民祭功能,升级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对拜谒组织、拜谒环境、交通保障几个方面进行专项提升,优化拜谒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拜谒理序”沮河生态环境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古城更新”主要提升节点

调整现在“走回头路”的拜谒线路,打通完整的祭祀环线,形成从轩辕大道的前序情感酝酿、庙祭高潮到陵祭沉淀的完整仪式序列,并且在尾声进入坊州古城,带动古城发展。

4.古城更新

坊州古城作为世代守陵人的居住场所,是圣地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今城市发展对圣地意境产生很大影响。“古城更新关乎百姓幸福”。我们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策略,避免大拆大建,同时疏解老城人口至黄陵新县城,疏解非“守陵文化”职能。

通过:空间“界”定、梳“巷”成网,“台”塬地貌等手法,恢复坊州古城原有格局肌理。利用城墙、城门、植物、广场等空间载体,重新界定坊州古城界面,界定古城空间。通过5 街12巷、书院、龙王庙、关帝庙等重要历史空间的恢复和新功能植入,理街成脉,梳“巷”成网。利用现有的绿带、台阶、坡道、台墩、陡坎等要素,尊重台塬地貌的空间层次,形成曲折有秩、景台跌落的“台”塬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东湾“寻根交往”服务保障

5.寻根交往

黄帝陵是华夏祖源圣地,寻根交往已成为其核心职能之一。针对黄帝陵祭祀保障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规划落实上位要求,选取东湾作为寻根交往区域进行打造,为海内外华人交往提供高端配套服务保障。加强国际会议交流、华人论坛等功能,同时预留了国事接待活动的功能。借力黄帝陵寻根交往活动,让全球华人共同追溯华夏文明之源脉,建立更广泛的认同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