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独角兽」是华夏能源网推出的专注于双碳创投方向的原创报道栏目,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公司,深度对话明星创业者、知名投资人,挖掘双碳赛道上科创实力与商业胆识兼备的“未来独角兽”。

“AI算力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同意不同意,安在他头上的这句名言都火遍了科技圈、能源圈。

乐创能源,一家迅速爆红的黑马公司,就站在了AI与能源的交汇点上。2023年7月24日,乐创能源举行了盛大的战略矩阵新产品发布会,推出了基于大模型框架的energyGPT、算法群、大模型等颠覆性产品,引领储能行业步入AI智慧时代。

试图用AI等前沿技术来重新定义“智慧能源”,让乐创显得过于另类,甚至无法被读懂。

但乐创能源希望走出一条特别的路,致力于为内卷的储能行业带来改变。

2015年乐创能源成立,2018年全面聚焦工商业储能。针对这一细分领域市场化程度高、商业模式复杂、盈利难等特点,乐创能源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突破口,开发出了从产品到运营与服务的全流程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也是因为区别与其他储能制造企业卷硬件、卷价格的模式,乐创能源获得了众多资本青睐。在两年内,乐创累计拿到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了愉悦资本、能链智电等知名投资机构,2023年11月底更是拿到了蚂蚁集团的独家投资,成为唯⼀一家被蚂蚁集团投资的储能科技企业。

过去一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呈井喷之势。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31.39GW/66.87GWh,2023年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超过260%。跟随行业大势,2023年乐创能源新增投运的工商业储能电站超250座,位居行业前列。

快速增长之下,储能及相关新能源设备,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经营性电力资产。

未来,在这些庞大规模的电化学资产之上,到底能“生长”出怎样的终极模式?乐创软硬件结合的做法,会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围绕这些问题,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独家深度对话乐创能源创始人潘多昭,来看看这位90后创始人对智慧能源底层逻辑的理解,以及对工商业储能未来趋势的洞察。

“挺不安分”的创始人

相比于储能公司,乐创能源更愿意自我定义为一家科技公司——业务能力不是销售产品,而是智慧储能解决方案。

回顾乐创能源的发展历程,这是一家从创立之初就不缺少科技基因与前瞻能力的公司。创立它的九零后潘多昭,自诩为“挺不安分”,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学期间就开始了新能源创业,带领近百名学生团队,设计建造并亲自带队运营了两栋零碳建筑,其中一栋就坐落在交大校园内。

毕业之后,潘多昭于2015年创立“乐驾能源”,主营业务为软硬一体化的智慧能源物联网。三年后,公司战略进一步明确,开始聚焦工商业储能,并与美国Powin合作共同研发AI算法储能系统。

2023年,“乐驾能源”正式更名为“LegendEnergy乐创能源”,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储能AI大模型,并推出悟空储能magic等系列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定位上,乐创能源提出“成为用户侧智慧能源软硬件产品研发,投资、能源资产管理运营的全球化服务商,为用户侧提供超越期待的全程智慧能源体验”的终极目标。

华夏能源网了解到,创立前三年,乐创能源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提升算法和数字化能力上,通过在新能源车换电服务领域的积累,构筑了数字资产管理“护城河”。

这位公司2018年战略转型打下技术基础。转型后,公司开始专注工商业储能产品的研发,并推动数字化方案落地。

2022年开始,随着融资到位,乐创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模型的实证,目前已完成单站模型到批量模型再到体系化的蜕变。截至2023年,乐创能源管理换电站500+、储能站300+,进入国内工商业储能第一梯队。

实际上,储能行业机会众多,技术百花齐放,乐创为何独独钟情于工商业储能?

潘多昭告诉华夏能源网,“过去几年大储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反观工商业储能,尽管电芯设备等硬件产品可以标准化,但工商业储能的客户高度分散、需求高度复杂,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说是“非标品”。

储能电站的运营,由于与峰谷电价差和峰谷时段强关联,工商业储能的通用性不强,市场化程度极高——不仅要适应不同地区的政策,还要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用电习惯和使用周期。

这些因素,也使得工商业储能用户更看重产品的智能化与后期的运营服务,这成了制约工商业储能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商业储能自由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变得更高。企业不仅要理解工商业储能投资、生产、项目开发、运营运维、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还有具备应对各个环节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潘多昭说。

大多储能企业,在入局之初就把精力更多放在了产品上,而忽略了全流程的服务与运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他们就只能挣扎在价格战的泥潭中,削尖脑袋降低成本。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是一条没有底线的厮杀。

“数字化是破局行业的重要手段。围绕能源数字化,乐创的业务涵盖了软硬件产品研发、投资、能源资产管理运营,我们不想去卷价格,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智慧能源资产管理运营体系。”潘多昭告诉华夏能源网。

在小赛道中寻找“大逻辑”

2021年7月23日,两部委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的装机量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30GW)以上。

这释放了非常强烈的市场需求信号,引来嗅觉灵敏的资本与企业蜂拥而入,新型储能由此开始狂奔式发展。而各地方陆续对风、光新能源发电项目提出了强制性“配储”要求,更进一步推动了新型储能的装机增长。

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乐创一直在思考:想要分享储能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红利,做什么最有价值?

对于储能电芯、集成商环节的玩家,可以说,终极目标是登上全球出货量前十榜,成为“出货量之王”,这也直接决定了这一环节企业的估值逻辑——建立更多产能,卖出更多产品。

乐创能源选择的是另一条路:通过平台级的管理、实现对储能资产的最优化运营,也即智慧能源运营商。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是一条多数蒙眼入局者并没有看清的路。

潘多昭有他的底层思考。他认为,在众多参与智慧能源的路径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工商业储能是最直接、最具可能的一条道路。“中国的工商业储能是开启智慧能源的钥匙。”潘多昭说。

“带领乐创能源,从工商业储能这一高门槛领域,逐步具备全面进入储能行业乃至整个能源行业的能力。”潘多昭认为,这是他的使命。

智慧能源具有更高的价值,这已经是产业界共识,乐创希望最终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到运营商转型。”

中国商业地产二十多年的繁荣发展,万达商管模式造就了行业典范;通信产业从2G、3G升级到5G时代,通信基础设施之上“长”出了三大运营商。同为产业基础设施,储能行业的终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储能行业是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国内诸多的大储项目已经陷入了“建而不用”的困境,被知名院士批评为“摆设”。基础设施如何良好运营发挥出价值,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应有之意,更是政府决策层领导在焦虑的问题。

潘多昭认为,“源网荷储”四个产业环节中,可调可配可组网的关键就是“储”。解决灵活调用的问题,需要多在运营环节想办法。

例如,在某个城市,除了电网的电力供给,这个城市其它的电力调配和成本优化工作可以由一家或者几家公司组合成智慧能源运营商进行处置。这个组合的核心就是以储能为核心构建的网络,要具备连接智慧资产、控制优化的能力。

工商业、用户侧的储能做到数字化、智能化,并成为大电网侧调峰的有效力量,就能有效解决储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这里面蕴含着创新的机遇。潘多昭认为,这才是新型储能的应该抓住的底层逻辑,“小赛道中的大逻辑”。终局思维来看储能,平台、算法、运营、服务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点。

错位竞争与“象”共舞

在新型储能市场的竞争中,新势力与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以系统集成环节为例,传统大厂势力强劲,如阳光电源、比亚迪、中车等;跨界玩家来势汹汹,如华致能源、库博能源、四象新能源等;新势力在异军突起,包括乐创能源、奇点能源等等。

面对开局就要决战的储能行业,潘多昭和乐创所代表的新势力们,必将与“大象”共舞,杀开一条血路,才能有出头的可能。

“这是每个新兴产业的现实。回顾光伏行业历史,很多在起步期跑到前几名的核心企业,最终不都倒下了?行业又诞生了新的巨头。”潘多昭并不惧怕这样的局面。

2022年时,潘多昭曾判断,“创业公司进入工商业储能领域的窗口期还剩下三年半。”目前他告诉华夏能源网,当初的判断没有变,但鉴于资本市场对光伏、储能等行业的IPO收紧和巨头的不断投入,窗口期可能还会不断缩短。

乐创如何参与这场生死战?潘多昭给出了四个字答案:错位竞争。

“创业公司要识别巨头公司的舒适区,在他们的非舒适区寻找差异化的机会,抢占先机。新势力企业,还要保证活下去。要不断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包括融资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经营能力等等。一家能够突围的企业必须要在技术、服务和产品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在潘多昭看来,储能的智能化将是下半场竞争的新常态,这就是乐创实现错位竞争的机会所在。“应该不断提升从产品到服务再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最终以实力说话,构筑出智慧能源时代的核心能力,这是乐创赢下未来的关键。”

卷技术、卷创新,恰恰是乐创的拿手活。乐创首发的储能行业大模型,通过AI多模态控制策略主动优化配置,提升储能电站综合效率,可以将IRR提升3%,降低运维成本30%,实现故障减量85%。

基于大模型的算法,乐创能源可以实现光伏预测、负荷预测和容量评估等功能优化和调教。通过对能源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形成有效的优化策略和充放电策略。进一步对工商业储能的投资运营价值进行了深挖!

潘多昭向华夏能源网透露,未来乐创能源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2024年,我们会加速推进储充光碳一体化智慧零碳解决方案的实证和落地,将其作为原点,像树枝一样不断发芽,最后成长为一棵大树。”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