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上海,白玉兰绽放,我们能在街角偶遇,也能在 Apple 静安相见。

随着白玉兰主题围挡揭开,Apple 静安也将于 3 月 21 日正式迎接四方宾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是 Apple 首次在新店启幕期间采用定制设计的 logo 和围挡,但当用一座城市市花作为元素时,总会有点不一样。‍‍‍‍‍‍‍‍‍‍‍‍‍‍

作为 Apple 在上海的第 8 家Apple Store 零售店(大中华区的第 57 家),这是品牌首次在上海市场非主流商业项目中选址,也为其多赋予了一层城市更新的使命。

Apple 静安由建筑事务所 Foster+Partners 操刀,位于静安寺商圈南京西路与华山路街角,毗邻静安公园和芮欧百货,遥望静安寺。巨大的商圈能级和下沉式广场的结构,使得静安寺广场在多年前改造初期就让众人期盼 Apple Store 零售店能够在此占据一席,毕竟 Apple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公共空间的驾驭能力有目共睹,我们当然期望品牌能够在上海市场、在购物中心外,打造出一则独一无二的地标作品。2024年春,众望所归。‍‍‍‍‍‍‍‍‍‍‍‍‍‍‍‍‍‍‍‍‍‍

此次静安寺广场在改造后依旧保留了原下沉式广场的基础结构和风貌,因此 Apple 静安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的融合、活化,并打造别有洞天的零售、社交场域。‍‍‍‍‍‍‍‍‍‍‍‍‍‍‍‍‍‍‍‍‍‍‍‍‍‍‍‍‍‍‍‍‍‍‍‍‍‍‍‍‍‍‍‍‍‍‍‍‍‍‍‍‍‍‍‍

负一层几乎呈正圆结构,拱形围墙连接 Apple 静安以及商店对侧的大阶梯,如同一座露天剧场,这里还会用于举办面向社区及当地创作者而打造的 Today at Apple 特别课程,让 Apple 静安独树一帜,也印证了 Apple 静安不止是一家封闭的零售空间,而是真正达成了我们常在关于 Apple 的各种报道中所看到“社区”两字。我们很容易能联想到未来广场将会成为一个集社交众生相的平台,即使没有演出、课程,大阶梯上也会有客人伴着咖啡小憩、聊天,看零售店内的人们进出,看交通枢纽的行人穿梭,同时人本身也成为了整个空间的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交通枢纽,不得不提Apple 静安的通达性,这是静安寺商圈与轨交14号线结合得最为紧密的街角之一,除了从下沉式广场进到店内外,客人从地铁站另有两个入口能够分别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进店,几乎是在用综合体与枢纽的连接方式在做一间零售店。

下图为地下二层的入口位,正对轨交闸机验票口,几乎无缝衔接。同样采用了极为规整对称的设计方式,与地下一层的主入口设计语言完美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该入口两侧采用了无障碍设计形式,彰显人文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聊完 Apple 静安选址区位的特殊性后,我们进到零售店内部,一睹这家占地面积约 3835.24㎡ 的全新高规格商店如何呈现别有洞天。‍‍‍‍‍‍‍‍‍‍‍‍‍‍‍‍‍‍‍‍‍‍‍‍‍‍‍‍‍‍‍‍‍‍‍‍‍

从主入口进入店内后,涌入视野的双层挑高巨幅形象墙面绝对占据视觉焦点,该视角毫无疑问会成为每一位进店顾客、游客、参观者的打卡点位。同时,再次领略完美对称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拾级而下的路径,结合进店后的视觉冲击,形成了步入剧院般的仪式感,也让 Apple 静安的规格独具显得更为顺理成章。‍‍‍‍‍‍‍‍‍‍‍‍‍‍‍‍‍‍‍‍‍‍‍‍‍‍‍‍‍‍

在到负二层主空间前,我们先在负一层稍作停留。阶梯两翼是如同露台般的产品陈列和服务区域。这里陈列了包括 iPhone、iPad、Apple Watch 以及配件等产品系列,是我们熟悉的 Apple Store 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该楼层还设有两个功能区域,分别为右侧的Apple Pickup 到店取货区域,以及左侧通道深处的 Boardroom 商谈室。

前者为顾客提供在线订购和到店取货的便利体验,隐藏式抽屉的感应解锁设计,让即使再追求效率的客人也能在此过程中收获些许仪式感的价值增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者则提供了更为私密的环境,用于为创业者、开发人员和各种规模的商务顾客提供建议和培训。进入到空间内部,仅仅是完美的隔音效果,就会让你获得定制服务的特殊感受,而精心设计的家具、装饰都蕴含着品牌零售店的元素和可持续的环保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中央楼梯而下,来到令人望眼欲穿的负二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间方面,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毫无疑问是双层挑高带来的视觉冲击,天、墙、柱,构成了基础框架。‍‍‍‍‍‍‍‍‍‍‍

天花板由双曲面木板系统铺成,最大限度地增加店面挑高,微微隆起的曲面让人联想到剧院的幕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店铺中心位置顶部的光线,让我误以为是做成通透玻璃的自然采光,事实上是可自动调整色温的人工照明穹顶。优秀的室内空间常会采用打造自然感受的技法,Apple 静安显然深谙此道,且用更为技术含量的方式,为独特的空间营造更为“稳定”的照明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pple 静安保留了原址的 8 根圆柱,运用了极具品牌辨识度的包柱材质,并以此撑起中庭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内墙面采用在中国本土可持续采购的花岗岩,展现Apple 对环境的长期承诺。与墙面几乎浑然一体的吸音布用于消除在这个如同礼堂般的空间容易产生的声音反射,提升顾客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品和功能区域布局方面,位于主 logo 下方的是Forum 互动坊,墙面中央则是巨大的 Video Wall 影像墙,在这里顾客可以通过免费的 Today at Apple 课程进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Forum 互动坊回身望去,能再次领略这家店无与伦比的对称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orum 互动坊旁墙面上的特别标志,显示 Today at Apple 课程中会为听障顾客提供助听线圈,帮助这些用户聆听课程内容,带来更好的无障碍顾客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整个负二层是更为全面如同教科书般的产品陈列以及Genius Bar 天才吧服务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是鉴于挑高空间照明的因素,Apple 静安为陈列台量身设计了精美灯具补光,使得产品能够得到最为清晰的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整个空间的圆形造型,此次陈列台因地制宜地采用了扇形布局,再次体现对称之余,也得以与环境形态完美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极致细节的空间设计考量、熟悉的产品和服务外,在此次探访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人”对于每家 Apple Store 的重要意义。据悉在 Apple 静安,将会有超过 150 名训练有素的员工为大家服务,除了多国语言展现国际化的同时,员工还可以说 25 种方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此次预览中最为打动人心的环节,来自店铺几位员工代表——十几年的老员工、上海“土著”、听障人士、兼职的舞台剧台胞演员和退休的大学教师分享了自己与 Apple 的故事,这是即使作为果粉在日常产品使用中所无法体验到的情怀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作为“人”对一个品牌的认同在此得到完美联结,而这也让我们充分意识到 Apple 零售店被称为“社区”的意义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待 Apple 静安的“绽放”,也期待有了 Apple 静安后的静安寺商圈乃至上海市场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