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时间点讨论“川”这条耳塞似乎有点晚了。虽然这条塞子正式上市不过一两个月,但早在之前半年多的时间里,它就已经在各个城市的展会上以工程机的形式多次亮相,各地烧友对它都不陌生。

在持续半年多的展出和调试过程中,其实“川”的声音是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的。早期的版本有着相当强大的解析力和凌厉的线条感,但中频有些“紧”,不少烧友会感觉这条塞子调得有点偏科。但我手上的这个最终版本其实和之前的展会工程机已经有了不小的区别,甚至和目前网络上很多对于“川”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出入。考虑到那些一直在关注这条塞子的烧友应该都对它的最终表现相当好奇,近期来咨询的人也是持续不断,蛋蛋就借这篇文章分享一下完全版的“川”到底是个什么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川”之前,达音科最具代表性的旗舰无疑是2019年推出的万元级单动圈“玥”。那款耳机无论是腔体造型还是包装设计都有着相当鲜明的特色,包装盒里的各种小细节构成了品牌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而“川”这次则没有在包装盒的设计上着墨太多,整体采用了较为保守的黑色,字体和图案有着较浓的中式韵味。其内部配件包括5种音色和佩戴体验各不相同的耳塞套,如果你喜欢比较不同耳塞套的声音,怕是能玩上一两天了。全新设计的收纳包这次备受好评,橙+白的配色很有时尚范儿,外观不像常规皮质收纳包那么千篇一律,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包身偏软,抗压性不够好。其圆筒形+抽绳袋口的设计提供了非常充足的收纳空间,耳塞套、转接头,乃至升级线等配件都可以轻松放入,再把袋口一扎,拎着很是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的腔体材质选用了904L不锈钢,喜欢高端腕表的朋友对它肯定不会陌生,劳力士家最受欢迎的几款运动表都是用这种材料制作的。904L不锈钢具备良好的光泽度,经过抛光打磨后更容易呈现出精致华丽的效果;其含铬量较高,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因此有着不错的耐腐蚀性能。而对于耳机、手表这类贴身佩戴的用品而言,它还有另外两大优势,一个是同时具备了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韧性,另一个则是亲肤不易过敏。在904L的加持下,“川”的腔体显得坚硬、光滑且晶莹剔透,质感极为出色。

面板并未使用常规的平面设计,而是做成了曲面,呈现出了较为复杂的光影变幻效果,从而构成了“川”这个意象。此外,达音科又在其表面覆盖了类钻石硬化镀层来减少磨损。实际体验下来,我感觉“川”的表面虽然也会沾指纹,但不会太明显,其划痕相比大多数镜面耳塞也会更少更浅,但建议大家平时还是尽量用收纳袋好好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的原配线材采用了基于磐PRO特调的8股二次提炼长结晶单晶铜材质,声底干净通透,密度也不错。我拿它搭配过手头上一些中高端塞子,感觉这条线的声底绵密中正,时常能够起到抚平毛刺,提升音色细腻度的作用。要注意的是,这条线采用的是白色的尼龙编织外皮,在全新的状态下搭配“川”的镜面腔体确实是精致优雅,但既不耐脏也不好清洁,使用时要比较小心。

在“川”之前,“玥”如同环形山般个性十足的外观是我心目中的最佳设计之一,而“川”和“玥”在风格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如果说“玥”是用阴影+磨砂质感制造出了近似月面的立体感,那么“川”则是用极其光洁细腻的材质和富有变化的线条模拟出了流水的清澈透亮,它的美显得更加精致,易于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采用了九单元圈铁静的配置,单边搭载大尺寸的柔性悬边生物振膜动圈单元,四颗达音科定制动铁单元和四颗EST静电单元,这个配置在如今的“堆料时代”或许还称不上豪华,但在达音科目前的产品序列里已经是最高待遇了。这款耳塞是有点欠煲的,要让它进入一个比较顺滑稳定的状态,建议到手先煲机50-100小时,文中我所分享的这条“川”煲机时间在200小时左右。

在我看来,“川”可以说是达到了达音科在人声领域的一个新的巅峰。而在分享它的人声表现之前,我想先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声才算是好的人声呢?

如果回顾达音科过往的产品,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家的主力产品对于“优质人声”的诠释都有共通之处。干净通透的DK3001,中正细腻的玥,内敛耐听的禅PRO……尽管这些产品的人声各具特色,但都无一例外地坚持着一个原则,就是在保证较高还原度的前提下适当展露个性,并且绝对不会让过分的染色遮盖了声音的本来面目。这样的人声或许乍听之下不够“抓耳”不够“毒人”,但纵观音频器材的发展史,大多数能够经受住时光考验成为经典的器材,其实选择的都是这样一种均衡中正的声音风格。

其实,人声本身就是千变万化,有着无穷感染力的一种声音类型,优质人声设备的核心任务,应该是还原出不同人的音色特点,重现每一位歌手精湛的演唱技巧,而不需要过多的矫饰和染色。所以,蛋蛋始终认为,好的人声,一定是自然且耐听的,而那些脱离真实音色的“舔耳”“甜美”或“醇厚”的声音,或许也能让我们听起来很“爽”,却已然脱离了HiFi本身“高保真”的宗旨,也容易随着时间推移和烧友口味的变化而“过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可以说是达音科历年中频调校经验的集大成者,之前工程版的音色还有些发紧发涩,量产版适当增加了中频的宽松度,保持了均衡少染的底子,又将听感调校得更加顺耳。它的中频初听便让人感觉通透顺滑又不失松弛感,细听又能感受到绵密丰富的音乐元素层层递进。人声的口型适中,结像光滑,没有明显的齿音,对于细节的还原丝丝入扣,情感和韵味的表达都无可挑剔。它不是单纯的“女毒塞”或“男声塞”,而是能够将不同类型的人声都呈现得生动鲜活:蔡琴的温暖醇厚,KOKIA的通透大气,张学友的灵动多变,在“川”原汁原味的演绎下都散发出了十足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川”最吸引我的是其人声表现,但我并不愿意把它定义为一条纯粹的“人声塞”。均衡的三频能量分布和优秀的素质也保证了它良好的器乐还原能力。尤其是它的高频有着出色的延展高度,明亮通透又流畅,对于泛音的呈现十分到位,在演绎小提琴、琵琶、钢琴、三角铁等各类乐器时,那种清脆干净又不失能量感的高频,配合饱满绵密的中频音色,让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极其真实自然。“川”还有着宽广又规整的声场,对于乐器的定位十分精准,而它的动态表现也足够澎湃,能够还原各类古典交响乐和影视原声的宏大场面。

不过,从整体的风格和音乐适配性来说,我认为“川”的器乐表现还是稍逊于人声的。为了让人声的表现更加讨喜,它在一些小细节上作出了调整。例如,它的低频有着较好的凝聚力,下潜较深,泛音较少,收得比较快。这种低频在流行乐中能够很好地烘托中频的表现,打造不错的氛围感,又不会喧宾夺主,但在还原交响乐的定音鼓这类乐器时就会有点不够“劲儿”。此外,“川”的整体调性还是倾向于平和耐听的,瞬态响应速度并不突出,这让它在演绎一些大开大合的曲目类型,比如《卡门》时,会稍微差了半口气。如果给它的人声表现打90分,那么器乐表现我会给到80分左右。

总的来说,“川”的硬实力绝对当得起旗舰的名号,甚至我觉得综合它的声音表现和客观体验来看,8999的定价都显得有那么一点保守了。它的信息量、解析力和音乐风格的适应性,已然超过了上一代定价过万的旗舰“玥”,在同价位罕有敌手。而它对于音色的打磨和调校也达到了一种良好的平衡,音乐味十足且听感真实自然。虽然达音科并未将其驱动门槛做得特别高,但我强烈建议入手这款塞子的烧友选择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的旗舰级前端来搭配,例如HiBy R8 II、山灵M9 Plus等等,这样才能更加完整地感受到这款塞子的实力。此外,我也尝试过用拓品90套、ONIX Miracle等台机套装来驱动“川”,其音色饱满度和信息量比搭配便携设备还要更胜一筹,着实有着不错的可玩性和搭配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川”这款塞子让大伙等得真有点久了~~达音科上一款万元级旗舰已经要追溯到2019年底的“玥”,而“川”从初登场到正式上市,又经历了较长的调试过程。尽管达音科出新品的频率一直还算勤快,但对于旗舰的更新还是相当谨慎的~

想当年,“玥”这款塞子于我而言可以说是近乎“白月光”的存在,时隔四年多,我依然记得当时设计师在发布会上分享的关于登月的美好遐想,也记得当时它作为首款铍振膜动圈耳塞亮相时的惊艳。如果说“玥”作为当年的旗舰还留有什么遗憾,那大概就是它的声音风格不够饱满圆润,有一定的驱动和搭配门槛,以至于很多人当时都没有耐心去细品它的实力,更没有“玩好”这条塞子。

如果说“玥”带着那么一丝让人难以接近的“高冷范儿”,那么“川”的风格则是在保证旗舰的“高级感”的同时,适当迎合了当下的审美。简而言之,它是一款比“玥”更容易玩好的新时代旗舰耳机。在外,它以精湛的工艺和大胆的设计打造出了和“玥”截然不同的美感;在内,它有着一耳朵便能感知的过硬素质、顺滑耐听的音色和广泛的搭配性。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川”都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表现极其全面的一款旗舰耳塞,是达音科在“玥”之后又一次令人惊喜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