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之中,距离普通人最近的艺术巨制是什么?

家住在「白鹭郡东」的同事抢答:不用花门票钱就能参观的大师杰作,非小区和公司莫属。

每个工作日早晨,从「白鹭郡东」出发,路过「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沿运溪高架一路直达「EFC欧美金融城」,搭乘超高速电梯走进公司大门。

40分钟的车程,可以快速体验一条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在杭作品的观光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离不开建筑,建筑是生活的容器。而透过建筑之眼,可以开启另外一个美好世界副本。

一年200个出差日,拓展部的同事与宿集合作的设计师同行,辗转腾挪全国各地,到更冷门的县城和乡村中去,对秘境之中的秘境进行全方位巡礼。

存量时代或许不足以容纳建筑师理想中的空间尺度,他们把目光瞄准未经开发的原生场地。草原、雪山、大海、戈壁,成了建筑师执导剧本的新片场。

草原宿集·飞茑集

冷门的县域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筑,与城市里的庞然坐标分庭抗礼。

这些有趣的建筑,或是创作空间和预算无下限的精品民宿,或是包含美术馆和数字游民社区的乡村艺术群落。

它们的存在,让荒废的空心村摇身一变生活美学场,籍籍无名的乡野晋升热门度假目的地。也让建筑背后的设计师,赚足了观众缘和口碑。

「借天地造物,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也更容易大放异彩。」

黄河宿集·飞茑集

建筑行业的设计师基本上都有这样的共性:对生活保持热忱,信仰设计的力量,不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且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

对于他们来说,创造人类梦想家园,不是张贴在广告墙上的口号,而是工作中奉行的宗旨,一个终极的标的。

聚焦日常生活中,设计师作为单独的个体,他们展现出的独特人格魅力,也让我们相信:建筑存在于理性之上,但它也可以是情感和个性的有形表达。

宿集营造社

,赞486

等待南迦巴瓦,日照金山

林芝宿集即将带你深入「人类最后的秘境」

热爱户外、勇于体验无帐篷洞穴露营的设计师会打造出什么样的房子?

爱喝勃艮第葡萄酒,于是开始学习法语、走上 WSET 考证之路的设计师如何规划空间的结构?

2023雪鹿奖「年度建筑师」榜单揭晓前,我们采访了这群共性与个性兼具的设计师,试图总结出建筑行业中的关键词。

外面的世界

「少待在室内,多出去转转。」几乎是每一个设计师内心朴素的愿望。这也许是对时代内卷化的反抗,也极大地出自于职业的本能。

2023年冬天,新疆特克斯县塞克云端草原,建筑师武州、范久江、翟文婷和宿集团队一起骑马上天山。从山脚处上山,往返19公里,单程2个小时。在漫天水墨的雪中骑行,武州体验到了马背上的快乐。

「去年阅读了项飚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借人类学的视角,在传统的地理空间被互联网压缩得越来越扁平的时代,反倒越来越觉得建筑师应该让自己跟具体的地方产生深层次的关系,才能抵抗同质化的危机与内卷的焦虑。」

旅行是设计师的常态,去到更大的世界,灵感和创作欲望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动。

去年,建筑师戚山山第一次踏入中亚世界,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探访中亚古国文化。

建筑师陆颖芝也策划了一次非洲旅行,「第一次去到非洲,感受稀树草原、沙漠沙丘的一望无际, 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世界的同时,赞叹当地旅游业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真。」

室内设计师张健徒步川西亚丁大转山,「在波拥措营地,央迈勇神山倒映在波拥措的景象极其震撼。假如能在这里建一个融入自然的民宿该有多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草原宿集·飞茑集

自然景观的稀缺程度,决定了设计师接手新项目的兴奋程度。陆颖芝认为,「民宿是旅行的配套,而建筑设计师会更擅长分析场地,让建筑与风景有意义地对话。」

在接手项目前,建筑师梁井宇会着重考虑项目周边的环境,「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外部环境怎么样?是否有足够吸引人的自然条件、特别的人文景观或不同寻常的特征?最大的期待是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地理位置。」

戴着镣铐跳舞

「我们主要设计商业型空间,最大的挑战是戴着镣铐跳舞,压力就是在预算内还得跳出一支优美的舞蹈。」

这几年,室内设计师余大青与多位甲方保持长线且持续的发展。「我们不是依照“一次生两次熟”的合作逻辑,而是秉持“一次熟”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在自己开了餐厅后,站在甲方的角度考虑运营成本,就更加游刃有余了。」

一步到位理解甲方,首先要成为甲方。其次,还要拿出超越甲方原有设定的设计图纸,实现项目超预期价值。梁井宇说,「最怕合作久了,彼此熟悉,还没拿出手,甲方就知道你做的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果真那样的话,合作恐怕就快到头了。」

边界感

建筑有一套属于自身的词汇,设计师关心的基本单元建立在这套词汇之上。如何打破沟通的壁垒,需要相同的认知与信任。

良好的边界感,是属于设计师与甲方业主的默契。武州总结出利于项目顺利进行的合作模式,「甲方需要在项目大的方向上有清晰而坚定的判断,剩下专业设计的部分留给专业的人去具体实操。」

建筑师谢鑫也有同样的想法,「能够多次合作的业主都是比较愉快,因为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对互相的专业度是信任的,有边界的。」

另一方面,设计师需要对空间和使用者有着深入的了解。建筑师李佳颖会用更「真实」的角度看待建筑,「仅保有对建筑学的认知去做建筑和空间是不可能的。对生活的敏感,对使用者的理解,对场地的感知,可以让我更好地创作。」

空间的魔法

空间可以影响生活习惯,也引导人们在其中建立起不同的生活秩序。建筑师翟文婷这样来解释人和空间的关系: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做食物,所以需要一个大且有光厨房来满足自己的喜好。但现在大家都住在统一精装修的家里,小且相对逼仄的厨房,让我觉得没办法在这样的地方还能继续享受我的热爱,生活习惯很可能就这样慢慢地被空间“规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阳·飞茑集

戚山山认为,「建筑建立的是空间状态,是关于人在此时此地的状态。言行举止、动作快慢、注意力和思维模式都会被改变,久而久之生活习惯和理念也被改变。」

设计师偏爱做民宿,是因为他们可以用想象力填充一个未被定义的领域。而我们向往旅行,同样向往旅途中有一个充满魔力的空间,为生活注入与众不同的体验。

美丽的精神状态

宿集事务部与设计师的接触最为紧密,在前期频繁交涉各项目进度、以至于熟悉到可以拉家常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设计师的有趣在于身份的反差。

脱下严谨的职业外衣,他们乐于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大胆探索生活的可能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葡萄酒已经取代设计成了余大青老师的主业。」「偶尔在公司的几天,还能收到翟文婷老师寄来的手作饼干。」「每回碰见谢鑫老师,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不愧是清华大学辩论队出身。」

尽管是操控空间的人,也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体验到「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024年,陆颖芝的愿望是「少一点应酬」;武州希望自己不要再网络的碎片信息中内耗;张健则希望开展更多户外旅行,减少加班频次。

去年6月,内蒙古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几十位设计师聚集在这片绿的原野,见证草原宿集的开业。

陆颖芝回忆草原上的日子,「这是让我特别难忘的一场旅行。大家都陶醉在太阳下的内蒙草原上,骑马、拜访当地牧民、户外围炉用餐等,让我们能暂时忘却城市生活,开心的两天让大家充满正能量。」

名利场

一个不想出名的建筑师,会是一个好建筑师吗?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它的姿态可以百年不变,成为与未来对话的工具。如果设计是一大宗教,那么作为拥趸的建筑师,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打造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

设计是浪漫的,可持续的。2024年,借用余大青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希望为这个行业注入一点朴实无华的祝愿。

「2024,和甲方一起名利双收。」

青山周平,澡雪佳隐·江山项目建筑设计师。

Q

最近对建筑设计有哪些思考?

偶然性的设计,不控制的设计。

互联网时代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快速发展的AI、大数据等新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设计。机器能快速大量地处理需求,可以迅速做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机器相比,作为人类的设计师在科学性与效率上,可能无法超过前者。

相比之下,我认为“人”始终拥有一个机器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手作所产生的偶然与不可控的效果。而建筑的价值,就是通过人们的手工,建造,使用,塑造出一个个有温度的空间。

A

Q

2023年看过最有趣(或喜欢)的书/电影是什么?

最有趣的电影是《Leave the World Behind》(《断网假期》)。

A

Q

2023年你做了什么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2023年我去了乌兹别克斯坦,第一次踏入中亚世界,探访中亚古国文化。

A

Q

设计师是建筑的导演,项目初期,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到了项目中后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图纸更完美地落地和呈现?聊聊你的心得和故事

这个问题应该倒过来,因为前期比后期浪漫。最享受的阶段是项目初期的设计阶段,所面临的场地条件和现状问题,都是设计需要面对的良性挑战,也是创造的基石。而许多项目中后期的落地阶段,很多是建筑师难以控制和无法接触的,也是残酷的。

A

Q

与你多次合作,且合作愉快的甲方是谁?为什么?设计师与甲方建立信任和默契的关键点是什么?

宿集营造社、松赞、安之若宿。一种“几乎不需要沟通方案”的信任。建立信任和默契的关键点也是在于信任,不光是主创设计能力的信任,也包括团队深化能力的信任。

A

Q

你认为设计师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想象力?创作欲望?deadline?反过来说,设计师与现实最大的冲突又是什么?

「第一生产力」是想象力。目前与现实最大的冲突是设计愿景与落地施工的冲突。

A

Q

你是否相信「建筑/空间能改变生活习惯和理念」?为什么?

完全相信。建筑建立的是空间状态,是关于人在此时此地的状态。言行举止、动作快慢、注意力和思维模式都会被改变,久而久之生活习惯和理念也被改变。

A

Q

一度有很多人表示:「建筑设计师更爱做精品民宿,容易出彩,也出名。」——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你是怎么理解民宿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

做民宿有魅力,其一是因为区别于大型酒店的模式化,民宿形态可以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可以让我们重新去思考为什么做、怎么做,而不是套路化出图;其二是因为“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好的民宿/集群兼备着各种有趣的功能和公共空间,做一个民宿又等于做了一个美术馆、书店、餐厅、咖啡厅、市集、瞭望台及一系列未定义的场域,如何组合又成为一道精彩的题目。

A

Q

近十年,越来越多精彩的,融合风景与建筑空间的民宿/精品酒店出现在大众视野,你见过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安之若宿·山。

A

Q

2023年看过最有趣(或喜欢)的书/电影是什么?

日本摄影家二川幸夫半个世纪前策划的一套丛书叫《世界的村与镇(Villges and Towns)》。

A

Q

2024年,你希望你做更多的是什么? 你希望你做得更少的是什么?

少待在室内,多出去转转。

A

Q

设计师是建筑的导演,项目初期,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到了项目中后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图纸更完美地落地和呈现?聊聊你的心得和故事

项目初期更多的是面对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挑战:不要辜负甲方的信任,以及场地本身独特的条件,去实现对过往自我的超越。到了后期,感觉自己确实更像是个“导演”,要想各种办法把设计理念和头脑中的方案意向,传达给参与实施落地的各方。就像给演员讲角色的行为和心理,或是给摄影师讲气氛和情绪。但不管怎样努力沟通,似乎除了自己,大家对项目依然无法彻底理解。因此项目建成之日也是最为忐忑的时候,就像电影的首映,虽然自己仿佛看过无数遍,但还是会紧张各方的反应。

A

Q

与你多次合作,且合作愉快的甲方是谁?为什么?设计师与甲方建立信任和默契的关键点是什么?

几乎我们所有的甲方都是合作多次的了。这本身就证明了合作是愉快的。名单好长,就不点名吧?我们和甲方这么多年的相处,彼此价值观一致是信任和默契的关键。具体到每个项目,设计师需要把甲方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但又不是拘泥在字面意义的“追求”。重要的是理解并发自内心地认同“追求”背后的意图。这样才有能超越甲方原有设定,实现项目超预期价值。最怕合作久了,彼此熟悉,还没拿出手,甲方就知道你做的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果真那样的话,合作恐怕就快到头了。

A

Q

你认为设计师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想象力?创作欲望?deadline?反过来说,设计师与现实最大的冲突又是什么?

想象力、创作欲望都很重要,它们就像点燃思想的火花,但要持续燃烧,则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这来自对设计的信念,或者说信仰——因此我们要在不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对设计信念坚守如初。反过来说,就是不能被现实压倒,不随波逐流,或追赶时髦。

A

Q

一度有很多人表示:「建筑设计师更爱做精品民宿,容易出彩,也出名。」——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你是怎么理解民宿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

我总是把民宿的设计当成对理想居住生活的畅想。不像自己现实中的家,就算再好,也只是一个地方一种生活。而我喜欢的理想的居住生活却有好多版本,因此每一次设计都可以是对不同的版本追求。这也许是我爱做民宿的原因吧。

A

Q

2023年看过最有趣(或喜欢)的书/电影是什么?

没有特别深的印象,业余时间都专注于葡萄酒了。

A

Q

2023年你做了什么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开始学习法语和WSET三级(WSET是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的简称)。

A

Q

设计师是建筑的导演,项目初期,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到了项目中后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图纸更完美地落地和呈现?聊聊你的心得和故事

因为我们主要的设计项目类型都是商业型空间,所以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带着预算的“镣铐”去跳舞,压力就是在预算内还得跳出一支优美的舞。

A

Q

你认为设计师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想象力?创作欲望?deadline?反过来说,设计师与现实最大的冲突又是什么?

对于商业设计来说,第一生产力是协助品牌落地后看到客人美言美语的反馈后的大满足,并且还能和甲方一起名利双收。

最大的冲突是施工方。

A

Q

当你考虑接手一个民宿/精品酒店项目,你会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项目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客房打算卖多少钱一晚?

最大期待:和甲方一起名利双收。

A

Q

2023年你做了什么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骑马上天山,最辽阔的雪景和最原始的快乐。

A

Q

设计师是建筑的导演,项目初期,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到了项目中后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图纸更完美地落地和呈现?聊聊你的心得和故事

项目初期,设计师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调动自己的直觉去捕捉每个场所中最打动自己的那个原点,并通过设计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

项目中后期的现场把控是特别重要的。例如我们为自己营造“墟岫园”的时候,平均每星期都要去三四次现场,现场的身体感受是不会骗人的,每个空间、每个细节、甚至每棵树都是在现场反复调试才能确认的。

A

Q

与你多次合作,且合作愉快的甲方是谁?为什么?设计师与甲方建立信任和默契的关键点是什么?

设计师与甲方建立信任和默契的关键点是认知的同频,大家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和对行业的认知,愿意为实现好的作品共同努力。另外良好的边界感也是特别重要的,就是甲方需要在项目大的方向上有清晰而坚定的判断,剩下专业设计的部分留给专业的人去具体做。宿集营造社是我们合作过的甲方中这两方面都特别好的。

A

Q

你认为设计师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想象力?创作欲望?deadline?反过来说,设计师与现实最大的冲突又是什么?

设计师第一生产力是认知的高度和直觉的敏锐度。

我认为设计师与现实并不存在本质的冲突。每个项目推进过程中一定都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和矛盾,用设计去平衡和转化这些矛盾冲突其实是设计师工作的常态,很多设计中最精彩最独特的部分往往也是从这些矛盾冲突中激发出来的。

A

Q

你是否相信「建筑/空间能改变生活习惯和理念」?为什么?

太相信了!在大理生活的十二年完全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大理的外来人个个都是“生活家”,都把享受生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这反过来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对“好的建筑”的理解。云南有个词叫“好在”,就是说好的建筑一定要能滋养人,要能容纳和激发好的生活。但很可惜,我们目前看到的大量所谓网红建筑都只关心怎么拍照好看,根本不关心人在其中的真实体验好不好。

A

Q

一度有很多人表示:「建筑设计师更爱做精品民宿,容易出彩,也出名。」——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你是怎么理解民宿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

从某种角度讲,“精品民宿”类的小型项目确实能够给年轻建筑师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从建筑到室内的各个细节,再到家具和景观,都可以全方位把控。但也要警惕民宿设计过度风格化的趋势,真正好的民宿设计是要从地域和场所出发为客人提供独特而有厚度的度假体验。

A

Q

近十年,越来越多精彩的,融合风景与建筑空间的民宿/精品酒店出现在大众视野,你见过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斯里兰卡国宝级建筑师巴瓦设计的两个酒店是我最喜欢的。第一个是Kandalama遗产酒店,坐落在狮子岩附近的山脚下,建筑与自然山体在这里合二为一,立面的植物将整个建筑隐入山林之中,同时在炎热的气候下为室内提供了幽深的氛围和清凉的身体感受。另一个是Lunuganga庄园酒店,巴瓦生前是自己的私人庄园,去世之后由巴瓦基金会运营为庄园酒店,从1948年买下庄园到03年去世,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巴瓦一直在不断地设计改造,是建筑与园林相融合的“神品”。

A

Q

2023年看过最有趣(或喜欢)的书/电影是什么?

书:《刺猬的优雅》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作者是妙莉叶·芭贝里(Muriel Barbery)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我是看英文版的,我很喜欢作者很细腻地形容感觉与生活的细节,譬如喝茶、吃面之类,优雅的文字让我读完一段会重复细味。

电影:悲情三角 ( Triangle of Sadness ), 人物与桥段虽然很夸张,但这种讽刺性的喜剧很有张力,很容易让观众代入其中。

A

Q

2023年你做了什么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第一次到非洲旅行,感受稀树草原、沙漠沙丘的一望无际, 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世界的同时,赞叹当地旅游业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真。

A

Q

与你多次合作,且合作愉快的甲方是谁?为什么?设计师与甲方建立信任和默契的关键点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会得罪人的呢!我觉得跟每个甲方的合作其实都是一面镜子,都是一个让自己再多认识自己的机会,愉快与否不是关键,最重要还是自己有没有学习到什么。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是有化学作用,有同理心的人自然更能联系各方友好。甲方与设计师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因为它的性质是不对等的,但又拥有共同的目标。 大家一开始接触都需要适应,都会有渴望彼此心灵相通的情况,这样就一切顺利了。其实要在任何关系中建立默契都是一个需要磨合的漫长过程。互相欣赏是必要的开端,但是关键还是要双方花点时间精力沟通想法,认定大家是能一起排除患难的,也能对位思考,这样用心建立的关系应该会更容易持久。

A

Q

你认为设计师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想象力?创作欲望?deadline?反过来说,设计师与现实最大的冲突又是什么?

一定是想象力。设计师是个体,现实是集体的一种不可控,如果要说冲突那么就是越有想法的设计师往往只能被少数认同,但同时会有几倍以上的批判。如果要做到普罗大众认同的设计,设计师需要有很大的妥协,不然就是现实刚好与ta同步,那么这位有想法的设计师就是走运了。

A

Q

当你考虑接手一个民宿/精品酒店项目,你会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项目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我从2020年开始接触民宿项目,我最初会因为场地美景与有机会参与建筑项目而非常兴奋,在不利客观条件下都愿意无尽投入。4年过后,由于不同的原因,我们想象出来的大部分项目都还是在进行中。现在可能经历多了一点,会多考虑周期预算这些实际问题。

A

Q

近十年,越来越多精彩的,融合风景与建筑空间的民宿/精品酒店出现在大众视野,你见过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上年草原宿集开幕的时候,我有幸被邀请去体验,这是让我特别难忘的一场旅行。主要那次难得与其他建筑师与民宿老板们结伴,大家都陶醉在太阳下的内蒙草原上。 宿集团队用心安排在地独有的体验,让我们骑马、拜访当地牧民,户外围炉用餐等,让我们能暂时忘却城市生活,开心的两天让大家充满正能量。

A

Q

2023年看过最有趣(或喜欢)的书/电影是什么?

李一冰写的《苏东坡新传》。东坡魅力,强悍而豁达,竭尽一切,善事其生,如千载月华——唯有安步徐行于大雨中的人,才能“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地坦然归去。

A

Q

设计师是建筑的导演,项目初期,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到了项目中后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图纸更完美地落地和呈现?聊聊你的心得和故事

设计初期的挑战是能恰当的找寻到既能形成高质量生活空间,又可以触动情感以形成精神共鸣的平衡点。到了中后期,关键在于构造细节、色彩与质感的把握与拿捏,这些微观层面的体感,决定了最终的品质与目标实现度。这种拿捏一方面需要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A

Q

很多设计师也是旅行家,踏遍空山大泽、乡野秘境,最打动你的风景是在哪里?如果请你在这个风景里造一个房子,会是哪种风格?为什么?

我想首先是安静的地方,一个只能听到自然声音的地方,其次是可以观山踏水且目光里辽阔的场所,至于房子,可能内部更多的去塑造感受自然的空间,外部则越隐蔽越好,尽量不要去打扰自然。

A

Q

2023年你做了什么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去没有信号的草原,找自己。

A

Q

设计师是建筑的导演,项目初期,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到了项目中后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图纸更完美地落地和呈现?

项目初期,对于我们来说,最难的是在短时间内去充分理解项目,包括项目未来的使用者、场地的地质景观以及所在地方的社群与风土,并结合这些,挖掘出项目任务书背后的“隐藏”内容——建筑师自己的任务书。

在这个任务书中,我们对空间、形式、结构、材料与构造的预想,都会形成比较明确的聚焦。这是整个设计最重要的起点。而在中后期的项目施工图设计与现场建造阶段,对方案完成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首先会设计绘制非常详细的施工图纸,对于某些特殊节点做法还会搭配电子模型方便现场工人理解。当然我们也会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施工条件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设计一些难以在当地实现的建造。

在项目开始初期,我们就会在服务建议书里要求业主赋予建筑师控场的权利,比如施工过程中未经建筑师验收确认,施工方在整改前是无法拿到相应阶段的费用的;再比如要求现场的“项目经理”每天在群里更新施工进度照片,对于关键节点会提前派项目建筑到现场等等。建筑从图纸走到现实,是需要业主、建筑师、施工团队一群人捆在一起共同往前的,哪一方掉链子都会造成本不该出现的遗憾。

A

Q

你是否相信「建筑/空间能改变生活习惯和理念」?为什么?

每个人在生活里的热爱都是不同的,比如我闲暇的时候喜欢做食物,我就需要有一个大且有光厨房来满足自己的喜好,我觉得客厅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我周末可以在厨房待一整天都没关系,但现在大家都住在统一“精装修”的家里,小且相对逼仄的厨房,我觉得我没办法在这样的地方还能继续享受我的热爱。失去了让自己可以彻底放松下来的事情,可能就会开始找新的途径去缓解日常的焦虑。我的生活习惯很可能就这样慢慢地被空间“规训”了。

A

Q

近十年,越来越多精彩的,融合风景与建筑空间的民宿/精品酒店出现在大众视野,你见过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巴瓦在斯里兰卡设计的坎达拉玛酒店。

A

Q

2023年你做了什么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无帐篷洞穴露营。

A

Q

2024年,你希望你做更多的是什么? 你希望你做得更少的是什么?

做更多 - 户外与旅行; 做更少 - 加班。

A

Q

设计师是建筑的导演,项目初期,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到了项目中后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图纸更完美地落地和呈现?聊聊你的心得和故事

项目初期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找到开展设计的切入点(或者说是概念主题),往往这些主题又是需要从项目本身挖掘。中后期则需不断地推敲、论证甚至是颠覆,然后需要非常用心用力的跟进,才能会有比较满意的呈现。

A

Q

你认为设计师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反过来说,设计师与现实最大的冲突又是什么?

想象力和感知力;最大冲突:想象无限,预算有限。

A

Q

近十年,越来越多精彩的,融合风景与建筑空间的民宿/精品酒店出现在大众视野,你见过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既下山 · 梅里;物与岚设计收藏酒店;虹夕诺雅 · 京都;虹夕诺雅 · 富士山;京都安缦。

A

Q

很多设计师也是旅行家,踏遍空山大泽、乡野秘境,最打动你的风景是在哪里?如果请你在这个风景里造一个房子,会是哪种风格?为什么?

2023年我走了川西亚丁大转山徒步。在波拥措营地,央迈勇神山倒映在波拥措的景象极其震撼。假如能在这里建一个融入自然的民宿该有多美好!

A

Q

2023年看过最有趣(或喜欢)的书/电影是什么?

黑塞的《悉达多》。

A

Q

设计师是建筑的导演,项目初期,设计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到了项目中后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图纸更完美地落地和呈现?

我觉得是要更清楚地认清国内现在的整个产业的状态和更灵活地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不能因为过多地依赖某些技术和做法而让落地的过程变得狭窄而艰难。我们会提前将影响落地的项目场地、预算、交通采购、运营管理等要素提前放在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考虑,提出一个综合性的落地策略。

A

Q

你是否相信「建筑/空间能改变生活习惯和理念」?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建筑/空间能改变生活习惯和理念」这句话其实挺傲慢的,我更愿意说是“影响”和“改善”。一个好的建筑/空间一定是基于设计师对生活有着理解和关怀,仅保有对建筑学的认知而去做建筑和空间是不可能的。要不,密斯的业主干嘛要和他打官司?:)

A

Q

一度有很多人表示:「建筑设计师更爱做精品民宿,容易出彩,也出名。」——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你是怎么理解民宿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

我不认可这个说法,我理解建筑设计师喜爱做民宿是因为它是一个更饱满与人互动很强的建筑类型,场地和建筑法规的灵活度也大,可以产生不一样的创作可能。

我理解去住“民宿”,入住者的状态更像去主人家做客和体验主人的生活。因为国内土地和市场因素,我更愿意称国内的“民宿”为度假产品的细分(mini精品旅馆),与传统度假酒店相比,在规模和服务上更寻求个性,甚至对居住体验的标准要求更高。如何结合场地的一方水土一片天地,营造目的地的居住体验?是有趣且挑战的题目,涉及了两个述求:你和自然的关系,你和人的关系。

A

Q

近十年,越来越多精彩的,融合风景与建筑空间的民宿/精品酒店出现在大众视野,你见过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我很喜欢旅行也喜欢体验各个有趣的民宿,在旅行中遇见各种突发状况或不完美也是件趣事。

回想走过的国家和住过居所里让我饶有兴趣的回忆的,是京都的石原家(在体验了京都的御三家后还是很怀念石原家)。这是一家面积很小风格传统的日式旅馆,由一对惹人喜欢的老夫妇经营着,每一个空间细节都充满了家的氛围,而不是只在表面做做样子,舒适温馨。老奶奶知道我们是建筑师,热情的与我们聊她的家,每个部件与家族的渊源,传到她这一代如何去维护修理,花园的故事,子女的故事,街区的故事.......老奶奶Hiroko的打理与照顾让我与石原家产生了联系感,质朴真实。

A

2024年3月31日,海南三亚,「县域无界」中国宿集高峰论坛暨2023雪鹿奖颁奖盛典重聚海南国际文创周,将聚焦年度现象和出圈案例,探寻文旅发展的新路径。

一年一度民宿行业盛会,别错过这张入场券。

参会嘉宾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