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新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笑到最后是痴者(散文)

以《聊斋志异》流芳百世的蒲松龄先生,有这样一段“赞痴”的宏论:“性痴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一世落拓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公的这番宏论,是否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无痴不成才,无痴不成器。对于有志于攀峰登顶的人士来说,蒲的“痴”语当推再好不过的启迪。

痴者,无知、愚痴、疯癫、怪诞、傻瓜之谓也。这是常规之解,谁也不会否认。然而,对于某种挚爱的事业达到痴迷着魔的执著程度,显现出的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气概和豪情。这种痴,陪伴着卧薪尝胆的探索和寻觅,蕴涵着志在千里的追求和向往,最终登临的也将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和高度。所谓“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总是贤”,就是最好的注脚。

浏览史料,大凡能在历史记忆中留下一些痕迹的杰出人物和开拓者们,哪一位不是凭借痴情工作、献身事业而赢得世人称颂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痴情于研究,新婚之夜居然忘记了陪同新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痴心读书,竟然把一张价值1500美元的支票当做书签用,最后还丢了。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习字入神,竟把墨汁当做蒜泥蘸着吃。我国古文运动的创始人韩愈一生读书以致“而发苍苍,而视茫茫”,终成大器。鲁迅先生吃饭、乘车时都构思写作,他为后世留下的1000万字闪光的文章中,许多题目都是“突然想到”随手记录下来尔后编撰成篇的。

诸如马克思、列宁、孙中山、毛泽东等领袖以及居里夫人、达尔文、华罗庚、闻一多等等著名人物,为了勤奋治学,以致淡忘了其他饶有兴味的事物,舍弃了许多赏心乐事。富兰克林就说过:“除了读书以外,我不允许自己有其他的娱乐。我从不到酒馆、赌场或其他娱乐场所去消磨时光。”还有一些很有创见和造就的人才举止怪诞,生活上不衫不履、不修边幅,而在事业上如痴如醉、废寝忘食,最终获取的却是赫赫勋业、巍巍建树。

所有这些近乎于愚笨怪拙傻得可叹的“不规”言行,体现了一种潜心致志一意向学的攻关气魄,凸起了一种持之一恒百折不挠的治学精神,也构成了一切杰出人物共有的高尚人格和鲜明特征。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又一批痴迷事业者前赴后继,人类社会才不断地有了新的思想导航。假如没有这样一批又一批痴迷事业者开拓新路,人类社会至今也可能仍在荒蛮和黑暗中苦苦摸索。倘若我们运用一句惯用的赞语称颂他们,所有痴迷事业的优秀之辈,真正堪称用“特殊材料构成的人”。

历史实践一再证明:痴劲出人才、痴劲出成就。正是这种痴劲,才使一切杰出人才的潜在能量得到充分发挥。有了这种痴劲,他们敢于质疑问难“胡思乱想”,对于许多清规戒律视而不见,因而常常“犯规超轨”。有了这种痴劲,他们常常食不甘味苦思冥想,对于许多生活常识不懂不问,因而常常闹出笑话。当他们痴入“迷宫”,耐着寂寞奋力开拓常人生畏的路径时,他们的境界曲高和寡,其兴趣不可能迎合市侩,其视野不可能惑于声色,其志向不可能囿于物欲。

因而,大凡痴迷事业者也不可能时时有掌声恭语陪伴,处处有笑脸鲜花迎送。他们含辛茹苦肩负重荷,却必须付出勇气抵御世俗的讥讽和时髦的嘲弄。他们用闪亮的思想播种光明,却常常会遭受善良的误解和恶意的中伤。然而,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洗掉的,终将是惛惛苟且之辈。能在岁月的里程碑上嵌进英名的,毕竟是雄才杰秀。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我们所处的新时代特别需要成千上万个大智若愚的痴心攻坚者。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应有“天降大任于斯”的雄心,更应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用先哲们的痴业献身精神激励斗志,让这种孜孜敬业思想在我们所在的岗位上闪光出采。

书痴文工,艺痴技良;痴心从业,必出华章。愿我们以此共勉,笑到最后,无愧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杨新润 陕西扶风人,1953年10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排长、指导员、营教导员、干事等。1988年转业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历任副处长、党总支副书记、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巡视员。2013年10月退休。3500多篇新闻作品刊于90多家媒体。出版有散文集《老父的家园》《炊烟的香味》《乡愁的模样》和《宁夏概览》《宁夏对外交流》等书籍。是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扶风诗词楹联学会顾问。

原文编辑: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