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年头,谁被骗都不是稀奇事,但富豪被坑,总是让人多几分好奇。

一周前,加拿大卑诗省最高法院就一份房地产欺诈案做出了长达140页的判决,一对华人夫妇王维和、田桂莲及其房地产投资公司,在一桩地产开发项目被欺诈案件中胜诉,获得516.5万加元的赔偿。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

2746万。

据法庭披露信息,事情起源于2016年的一起房地产投资。当时,王维和夫妇通过友人介绍,与两名当地承包商合作,投资了两块约150英亩的土地。

友人跟他们吹牛逼说,把两块土地分割开发,有可能赚5000万加币的利润,差不多是:

2.6个小目标。

两夫妻心动了,先是以465万加币买了地,又提供了286万加币作为启动资金,前期成本投入近4000万人民币。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不止是中国的地产割韭菜,就算去外国了:

镰刀也是咔咔的。

但比起案件本身,财哥更感兴趣的是夫妻二人的身份。

王维和这个名字大家或许有点陌生,他是已被摘牌的云南新三板企业维和药业创始人和实控人,也是加拿大维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细说起来,他也曾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

辉煌过,也隐匿过。

上世纪70年代末,王维和就开始从事三七贸易,到了80年代,已经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三七贸易商之一。

从三七贸易转型医药制造,另外一个关键人物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崇仁。

两人认识后,一个有产品和渠道,一个有技术:

一拍即合。

1993年,和维实业的前身维和制药在玉溪成立,主要研发以云南三七为主的药品、保健品。这之后,杨崇仁也升级为公司首席科学家。

一年后,31岁的王维和、53岁的杨崇仁受邀前往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一届国际人参大会。

会上,二人各司其职,丝滑配合。一个说产品,一个讲学术。当时有媒体报道,维和真正让中国三七:

走出了国门。

由于“维和”的这个词在后面会重复太多,怎么读怎么都违和,我们就称王维和为王总。

开完会回来,王总继续扩大三七制药布局。2008年,包含67名自然人在内的维和药业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199亿元。核心产品是血塞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7年后的双十一,维和药业登录新三板,总市值约3.6亿元,在云南省新三板企业中排名第8。

现在回头看,王总这家挂牌企业,充斥着资本的味道。

首先是用股权激励,把早期员工和企业绑定成利益共同体。

维和药业的67位自然人中,40人是公司员工,为吸引大家入股,王总以1:1的比例为这些员工提供出资款。比如员工认缴注册资本10万元,自己只用出5万,剩余5万王总来出。

天眼查显示的历史股东镜像中,公司股东一度达到63家机构、308个自然人:

这么多人搞团建一定很热闹。

融资方面,王总也把“亲人们”的概念贯彻到底。

2013年4月,云南首次公开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维和药业、天浩稀贵金属联合其他4家公司发行了规模4个亿的集合债,由昆明产投提供担保。

其中,维和药业融资9000万元。

公司成立两年后,王总还成立了维和无量药谷控股公司,在大理大面积种植三七,把货源牢牢握在手里。

3年后,维和无量药谷拉上昆明产投及其大理子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家昆明无量药谷中药材公司,三者分别占股45%、50%、5%。

从担保人到大股东,昆明产投和维和真正成了自己人。对王总来说:

借钱更方便了,也更容易找冤大头了。

2019年4月,9000万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到期,维和药业却还不了钱,便拿三七存货、林地资产、股票作担保,向昆明产投申请短期借款,由后者代还。

昆明产投在代偿了7245万后,把维和药业告上了法庭。

母公司的债还没还完,同年4月、11月,子公司无量药谷中药材又向昆明产投先后借了1.2亿、7000万,期限都是1年,用于归还银行贷款。

财哥就奇怪,昆明产投怎么就这么仗义:

帮了一次又一次。

财哥看了下维和母子公司和昆明产投的借款纠纷,到2023年11月,还有93.5万未履行。

2022年,维和药业摘牌。

除了昆明产投的债务,信披屡出问题、业绩对赌未完成、复杂的关联交易等也是关键原因。

从业绩来看,2015年上市之后,维和药业的营收从2016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6亿元:

而净利润却从9000万下滑至2000万。

除了被追债,业内分析还与三七行情有关。

2015年是云南三七种植的高峰期,到了年末三七价格下跌,维和药业在随后几年存货量一路走高,挤占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另一个影响资金的问题是客户拖欠账款:

这里的道道更多。

2011~2018年,维和药业有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共计-884万元。自2015年挂牌新三板以来,每年末的应收账款均超2亿元,2018年底达2.5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5%。

有意思的是,这其中70%~98%的应收账款都指向同一家公司:

云南医药开发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云药开发拥有2家名字带“维和”的子公司,且注册地址也完全一致。同时维和与云药开发的多位股东也有关联。

更微妙的是,云药开发同时是维和药业:

最大的供应商和最大的经销商。

自己和自己做生意,有些事是不好明说。

2018年9月,维和药业曾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云南监管局责令改正。

主要事由是维和药业为云药开发总价1.84亿元的购销合同,提供担保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在2017年年报中未披露。

虽然公司在2022年摘牌了,但也在继续经营。

当然,对王总来说,这些也不重要了。

夫妇二人早在2005年就拿到了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地产投资搞得风生水起,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拥有22套预售公寓,以及商业和独立住宅物业,其家族在阿尔伯塔省和安大略省也有房地产投资。

看来和搞实业相比,还是房地产更香。

结局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