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罗罗姐非常震惊地发给我一个表格,说七七现在数学启蒙,然后就有罗汉果发给她一个减法表,问她有没有让小七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她就震惊了,说竟然还有这种东西。认识罗罗姐这么多年,我总算有机会说她少见多怪了。

自从各种数学培训班比较普及,幼小衔接班流行,为了让家长尽快看到孩子的学习成果,老师会要求孩子背各种表格,甚至现在有些校内教学,老师也会让背诵。我就经常收到一些咨询,问下面这些表格到底有没有必要让孩子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上面这些表格中的算式,大家在求学生涯中是否背诵过,现在大家的孩子在上学时,有没有被要求背过。反正,大多数我是不会背的,而会背的那些,也是因为遇到的次数足够多,自然就记住了,并非刻意背诵。一些记忆力好的孩子,也会在反复练习中,把常见的算式结果能背下来,但这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如果这些数字强制要求孩子背下来,需要增加多少负担呢,退一万步,背下来这些肯定能加快计算的速度,但对于更多变式的数学题来说,尤其现在常见的大情境数学题,没有丝毫帮助。既然如此,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背诵这些单看是一道算式,合起来就是一堆摩斯密码的东西,有多大意义呢?

其实不仅是这些算式,在孩子整个数学学习阶段,还会面对大量的定理、公式,甚至一些所谓的做题套路,有些老师也会要求孩子背诵,我还见过有些“很负责任”的数学老师,上课让孩子把总结的规律抄在书上,然后隔天挨个检查背诵。比如之前罗罗姐还发给我一个截图,问真的有地方这样教么?那是一道()+6=15形式的题,有家长分享了如下解题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套路教给孩子,可能对短期做同类题型有用,但意义真的不大,尤其是规律性的总结,会背真的不一定会用。

那孩子在数学学习中需要背诵么?先旗帜鲜明的表态,必要的背诵是必须的。

01

不管孩子的数学成绩在什么水平线上,小学阶段,下面这些知识,必须背!

比如各种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我们不可能每次用到的时候都重新推导一遍,像前面提到的圆的周长公式,重新推导就是一个大工程。

还有常见的各种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这两种常见的量,是孩子熟练掌握乘法的意义后开始学习的,因为这两个公式背诵负担不大,孩子通常都能牢记。

我们将孩子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背诵公式,因为这类题目特点比较鲜明,孩子遇到题目,只需要根据题目中出现的提示词速度、时间、距离、路程等判断相对应的量,套入公式即可解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遇到变式的情况就会有麻烦,如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或者题目中找不到明确的提示词,不再说速度,而是说每小时走了多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孩子是在理解各种量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就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速度就是一小时、一分或一秒走了多远,路程就是总共行驶的距离。这样不管题目中的描述方式如何改变,都能将其和公式联系起来。

除了上述基础的公式外,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过(),乘法口诀非常重要,它是孩子后续进行乘除法计算的基础,肯定需要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背诵。

还有六年级学习圆的知识,我会让学生背诵一些特殊的π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背诵的需求,其实是孩子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自己产生的,不仅每天都会用到多次,而且计算量超级大,如3.14×1.5²反复出现,与列竖式相比,还是记忆下来所消耗的时间成本更低。

02

利用记忆曲线背诵相关内容

记忆曲线在各科学习中都适用,包括数学。上面提到这些必背的内容,不必着急一蹴而就,而是应该让孩子在多次读写应用中熟记。

比如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我从来不会今天要求孩子背诵,明天就检查,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分析口诀的含义,找到能帮助计算的算式、图画和可以解决的问题,并且会针对一组口诀分析其中数字排列的规律,以及一句口诀如果忘记得数该怎么做等等,通常还会和孩子玩一些对口诀的小游戏,教给孩子一些辅助记忆的方法。

经过这样反复多次、多样的熟悉巩固,最终不用刻意检查,孩子都能轻松记忆。

再看上面提到的特殊数字π值,这应该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对于孩子来说,记忆负担最大的一组数字,因为这组得数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而且数字很长,小数数位多。我的处理方法是分组记忆,先记1π到9π,再记平方π。那段时间,教室的前后黑板,都会写上这组数字,让孩子随时可看到;上课前利用一分钟读一读;抄在书上,每次做题前先看这组算式,再动笔写题;还会组织开火车、打地鼠等游戏,形成每个小组间的竞争氛围,督促大家主动的多读多背。

孩子在这样反复经历读写的过程中,无形中就记住了这串复杂的数字。反倒是有年轻老师找我吐槽,班里学生怎么也背不会,做题又慢,又容易出错,一问才知道他就布置了背诵的作业,孩子缺少反复持续的读写记忆,这样的学习任务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极大的负担。

03

对于更多的数学知识,理解才能真正促进学习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孩子在数学学习中,还会遇到大量的公式定理、解题模型、变化规律等,关于这些知识的考察,与背诵语文课文的考察方法完全不同。语文课文通常就是直接填空,或者根据语境填写诗句,但真正的数学考试,从来不会直接让孩子填写一个公式,而是将其放在题目情境中,让孩子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或者是用自己的方法推导公式。

以非常典型的植树问题为例,缺少经验的老师喜欢给孩子总结三种模型,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和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然后让学生背诵棵树与间隔的关系公式,再套用公式做题。有经验的老师则通常教给孩子画图或者用手指替代树来找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越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在背诵三种模型公式的时候,越是容易混淆,做题时甚至会出现找到模型却用错公式的情况。

实际练习中会遇到很多麻烦,首先,题目并不会明确告知属于哪种模型;其次,植树问题的变式练习特别多,比如道路两旁都植树,环形跑道植树,花坛一周植树等。

面对不同的变式,孩子有可能无法正确的选择公式解题,甚至不知道题目属于哪种模型,而真正理解,善于用画图自己总结规律的孩子,则会根据每道题目要求画出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进而解题。

但我们不可否认,由于每个孩子认知能力的区别,的确有人就是理解不了,此时,多背诵不失为一个笨方法。比如有的孩子理解了用凑十法做9加几的题目,那他看8加几,7加几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凑十吗;但个别孩子就是无法理解9加几,为什么要从另一个数中拆出数字1,那就通过多背诵来弥补吧,虽然慢一些,但最终也能达到准确计算的效果。

简单总结一下:

1.常用的基础图形计算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需要记忆;

2.乘法口诀、圆计算中的相关π值,因为出现频率高,计算量大,也需要背诵;

3.不要急于一次背会,而是利用记忆曲线,在反复多次读写中背诵;

4.数学学习是有趣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引导、帮助孩子去理解每一个所学知识,而非机械的背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减法的表,确实让我震惊了,我想不出来,现在竟然会有人让孩子背那些数字。一些套路化的学习,是可以快速展示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偏偏,我是重过程远超过结果的人,所以,一直非常赞同小周老师所倡导的理解后记忆。

当然,如果孩子就是死活没有办法理解知识点,或者常见的数字算很多很多遍也记不住,死记硬背应该也是能提些分数的。学习的所有路径中,一定有优劣之分,但如果相对优的路走不通,相对差的路也不是一定不能走,无非低效一些,但只要往前走,就比站在原地强。就像英语启蒙,原版路线用听说拉动读写的路径会更高效,但很多学龄后孩子没那么多时间给英语起拉听说,或者家长引入无门,那些,学校怎么教就怎么学,把单词都背住,结果也不会差。

所以,不要焦虑,各科学习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法,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就完事儿了。

Read More

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