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又一家公司宣布倒闭了,很抱歉,我是第一次听说这家公司——熊猫不走。

我们家算得上是蛋糕比较稳定消费者单元吧,一家人成员每个人过生日对专门定一个生日蛋糕,一是小孩有机会吃甜食了,二是大家都有过节的惊喜。

连我们都不知道,说明这家融资到B轮的蛋糕+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推广以及渠道开拓还有很大的潜力。

当然,要做这样的直营品牌落地的O2O业务模式是需要资本投入烧钱的,估计是资本不看好这样的模式,一是消费频次还是太低,二是美团外卖以及一些本地连锁店和夫妻店比较多,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据说他们的APP或小程序用户已经达到2300万了,可是因为用户家里成员过生日时间也就那几天,周活跃用户可能只有不到百分之一。销量有涨有跌,门店的房租和员工的工资都是固定支出的,如果没融资支持,就没有足够钱砸广告,获得新客户订单,是很容易资金链断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这家公司传出了公司群解散,几千个员工的工资已经4个月没有发,老板发了一个声明说已经确认了公司破产倒闭的事实。

老板杨振华说自己“倾尽所有车房抵押借款2000多万”,无力再偿还供应商的债务,希望员工直接推给了劳动局或者法院想办法,搞得我还以为他去法院公安局自首了,结果员工说他是失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也看了不少了,可能你会感慨一句,创业不易。

不过我仔细阅读之后,发现一个比较扎眼的信息:

「让法人姚秀华也借贷700万公司」。

慢着,老板杨振华不是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熊猫不走的公司创始人杨振华是第一大股东,法人的确是姚秀华,并且不在现在的核心公司的八大股东之列,姚秀华已经于2019年退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姚秀华还是52家公司的法人,这家O2O门店每在一家公司落地,就开设了一家分公司。

摊子铺的很大,没有深耕几个城市做透做扎实,但是很多资本导向创业公司就是这样,没有用户量和成交量没有办法融资讲故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熊猫不走是一个烫手山芋,做这个公司法人是真的倒了血霉了,姚总现在心里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很多人朋友对于法人没有特别大的敏感度,觉得法人还是一个荣誉,代表着自己是公司的CEO,其实"法人"是「法院要找的人」的简称。

熊猫不走的创始人杨振华已经跑路了,那几千个员工要找劳动局和法院要工资,法院就会找姚秀华这个执行董事,即使他现在在公司没有股份,但他是核心公司和族群企业的法人。公司注册资本虽然不多,加起来也得承担不少。

并且这个法人之前就借贷了款,也打了水漂,钱还得自己还。

姚估计是熊猫不走的资金链断裂了,被老板架在高位下不来,比如忽悠他说,这个公司是你的,咱们不能退,得挺住之类,我和你同在之类,过一段时间就又投资机构来投了之类的。

总之,他是稀里糊涂就个人贷款了700万来救摇摇欲坠的业务,现在实控人失联的话,几千个员工讨债法院也得找他。

老铁们,这叫什么?活活的大冤种啊!

你可能会疑问,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借700万出来?其实现在很多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只要你有房产,有车,又是公司法人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公司注册金额的十倍来贷款;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还不起债和利息就直接没收你名下的房子、车子去法拍,包括冻结银行卡里面的钱等。

如果你个人的房子被没收还不够还的话,那么你老婆名下房子也会被没收。

之前高院还出了一个规定,好像是负债人在婚姻期内产生了债务,配偶也有连带责任,就算离婚了也是可以追讨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借钱或者贷款不给家里的商量,出了事情整个家都成债务奴隶了,退路都没有了。

创业创到这个份上,我不是仅仅同情熊猫不走的员工,我是比较同情这位法人——姚秀华。

他是被他的老板杨振华做局了。为什么我这么断定!

去年的时候,我就接到一些粉丝朋友的咨询,说公司最近资金链比较紧张,老板让他贷款帮忙救公司,等到时候投资人的钱回来之后就还给他,他有点不放心问我,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处理。

我就给他转发了几个现在有一种模式叫做「职业背债人」,找一些人找法人开新公司运营那一段时间就让法人拿着身份证去找银行去办贷款,银行摄像头还对着法人一堆拍,等贷款办下来之后,钱已经挪走了,留下来不知情的负债法人。

这位朋友听我了我这么一说,吓的浑身一哆嗦,这个事情肯定做不了,直接拒绝,找其他人,躲过一劫。

我还发过一条朋友圈专门谈了我当时的体会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知道接下来还会不会有类似杨振华这样的老板变成老赖,但是的确现在老板在自己救不了公司的情况下,就会拉几个核心高管一起筹钱。

有的高管实在没有钱,老板会忽悠——「你有房子、有车子,可以找银行去贷款?」或者提前在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时候让「你来做法人,接着借银行钱贷款周转一下?」

这个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一旦公司衰象出现,是长期经营问题积累,很难短时间解决。现在投资人已经非常精了不会投资需要烧钱处于走下坡路的团队,所谓”钱马上就到了”多半是自我安慰。再就是银行的利益年化基本是10%-15%打底,你确定公司利润率能够跑的赢银行的利率?要知道,金融资本是最暴利、嗜血的,你们这干实体小本买卖借款千万,就等于跟银行打工了!

当然,这么简单的问题,杨振华为什么也没有想通,恐怕是有投资人忽悠下,马上C轮融资,撑住之类的,结果掉链子了。

如果以后你们公司要你来做法人,请把我的这篇文章甩给你们老板看,问是不是要去找银行贷款了。

这样的情况,很多老铁会中招,因为他们身在局中有幻想,觉得业务很快就有好转,然后接着去喝马云心灵鸡汤——「明天很残酷但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会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自己死磕就是少数人了。还有一些老铁,觉得自己是打工人有了老板危难时刻,就会共情,觉得应该挺身而出两肋插刀,把职场当做打天下过长征不离不弃,以后就是原始股东了。

这种幻想在职场之中非常容易出现,核心是真的把公司当做家,甚至觉得自己不再打工,而是在创自己的家业。

当然,我不得不说,要你这么想的话,说明平时老板的企业文化做得很成功。

而我要说,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发明,之所以行之有效,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公司本身的创始人承担一切经营风险为基础的,唯有如此才能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创业者以自己的冒险精神和最终担保,作为组织经营活动最终追责人,由此才构成了信用经济。

但是现在很多老板有福的时候不和员工同享,有难的时候要同员工当,蒸蒸日上的时候不让员工当老板,日薄西山的时候就让高管接班,赶紧润了先。

这是对于企业家精神的亵渎,也是对于公司制的讽刺!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宝发集团的张增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张总曾经也是亿万富翁,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宝发集团破产,他背负2300万元债务,张增加卖房买车还清了1800万,51岁张总没有抵赖,而是给供应商打欠条,重新去打工,当街头泥瓦工,看到以前员工认出他,他下跪说说借人家手机拍视频给债主们说几句话让他们放心,自己欠的钱一定还。

围观群众有的唏嘘不已,有的抹泪,有的搀扶起张总,人群之中没有一个人嘲笑他是老赖,网友都说,张总是真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张总这一跪,却跪出了骨气。

看来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自己破产了还要拉人垫背,要人贷款,不要脸还跑国外去了,而 有的人跪着的身影都比有的人要高大......

▼博主简介

靠谱的阿星(李星),广告学本科,外国哲学硕士,科技媒体知名撰稿人,电子工业出版社《媒体化战略》一书 作者 , 公众号「靠谱的阿星」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解读和数字营销模式观察,多年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工作,荣获2017年、2021年钛媒体年度作者最具人气/最具影响力奖,2018、 2019年、2021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作家”,搜狐2018产业风云年度自媒体,CMO训练营导师兼专业合伙人。交流合作,请加私人微信号: kaopudea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