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陌生之地

在全世界采风,进入陌生之地是种怎样的体验?在今日的《聚焦摄影师》系列最新一集中,来自法国的摄影师Olivier Kervern和他的摄像机一起行走世界,机械的快门和陌生的风景往往相伴相随 —— Olivier Kervern穿行在埃及,西西里岛、香港、日本、埃及,贵州苗寨......一个异乡人,以近乎“印象派”的创作方式造访不同的人文景观,留下烙印在胶片上的现实。

2023年末,JNBY联合NOWNESS一起邀约法国摄影师Olivier Kervern ,深入苗寨当地,以“采⻛者”的视⻆拍摄创作一组作品,记录下他的所⻅所感。“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这里很美,像是一个热带地区一样,潮湿,美丽。”Olivier Kervern如此总结他的采风旅程。

Olivier Kervern擅长以涓涓细流般安静、温柔的凝视来记录眼前的风景,探析行旅中由陌生转向清晰的视觉变化。而在这次的旅程中,苗寨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雾气氤氲的风景,所有生动的视觉景观都巧妙地“定影”于胶片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一个新的地方总是既简单又困难。一切都是全新的,与家的感受相反,而困难则是出于人对一个新地方总带有固有的幻想。因此,你必须摧毁幻想,才能开始进入这个地方。”

在Olivier Kervern的眼中,一开始你要先对“幻想”进行摄影,当你完成之后,幻想会自然地被摧毁,紧接着便是此时此刻,你和你所处的地方所引发的一些更加个人化的共振、记录与想象。

苗族历史悠久,起源故事可以上溯至炎黄时代,经过数次大迁徙,散布在世界各地,在中国则主要分布于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贵州地带的苗族自治区地貌特殊,清凉宜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体验。摄影师Olivier Kervern漫步其中,走访了3-4个村子。他觉得这里就像一个城堡,被群山包围着、守护着,小而静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苗寨地处河流谷地,民居依山而建、面水而居。Olivier Kervern的镜头记录下这些木质结构的建筑物原生态的一面。苗寨的建筑多以吊脚楼为主,吊脚楼与周边的青山绿水遥相辉映,和谐自然。千百年来,苗族人在这里耕作,开辟出大片梯田,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Olivier Kervern来的日子恰逢苗族新年,遇到苗寨的人们在村寨广场一起围坐吃火锅,烟火气十足。到了白天,大家穿上带有传统纹样的衣服,到村镇广场里庆祝新年。Olivier Kervern的摄影视角并不喧宾夺主,而是让光和影闪烁地穿过人与物,捕捉着他所体验、领悟到的苗家日常。每一张对苗族日常物件的特写,也透露着“万物有灵”的特性。

“相机本身也有灵性,你必须学着信任它。”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livier Kervern坚持纪实式的摄影风格已逾20年,他以“自然地捕捉现实”为摄影信条,用怀旧情怀的眼光体察当代世界,他的照片或人文,或纪实,或抽象,或忧郁——都在以略带距离感的镜头参与着眼前的世界,试图凝固那易逝,以及无常的情绪。这其中,“在场”与“疏离”的摄影节奏往往在他定格的瞬间中角力。

在一次前往埃及的拍摄中,20世纪中期的怀旧感被Olivier Kervern静谧又慵懒的镜头召回;而在西西里以环岛公路为主题的旅行中,Olivier Kervern进入这片意大利的美丽之境。拍摄背景里有滨水区、沙滩这些自然的场景,也有破败的古老建筑,他的镜头以近乎解构的方式,深入这些断壁残垣般的审美表象内部,在底蕴深厚的西西里岛,捕捉下人与景观的疏离与交响。

上: Sicily, 2019

下: Journal sud, 2018

6 x 6 的画面,自然洒脱的创作方式,Olivier Kervern的照片几乎看不出商业或时尚摄影的传统痕迹。他强调直觉的主导性,而摒弃带有目的性的观察意图:“我只是试图去感受最真实的东西,而不是去判断、思考或对现实抱有理想”。毕竟,现实本身远比人的想象要复杂得多,“我摄影的目的就是要在现实的想法和现实本身之间建立一种等式。”

Fin D’Automne是法语中的晚秋,同样指代小津安二郎在1960年问世的电影《秋日和》。这也是Olivier Kervern于2022年出版的个人摄影画册的名字,由黑白摄影构筑。摄影集是对Olivier Kervern在2015年至2019年间连续三次日本之旅的回顾。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人,分阶段从东京到日本最南端的城市鹿儿岛,向南顺下,将旅行的目光转化为一个影像、一个永恒的纪念。

Olivier Kervern喜欢三岛由纪夫和夏目漱石这样的作家,还有须田一政这般的摄影师。须田一政是一位绝对的黑白摄影大师。据说他的拍摄速度是如此之快,几乎像幽灵一样,却以一种惊人的精确度完成了每一个镜头 —— 在按下快门之前,景框内的内容物就已经他在眼前浮现。

但Olivier Kervern的镜头并不主打锋利,更像是对日常的再发掘,投射世界,缓缓揭开现实的帷幕。摄影集《Fin D’Automne》弥漫着诗意、细腻的影像写照,以及对爱情故事的简单记录。“对我来说,摄影是有节奏感的,是用眼睛找寻的诗意,一种不可言说的,似是而非的情感。” 他说。

秋日和, 2021

三次旅程中,第一次,是Olivier Kervern的独自旅行,逐渐戳破了他自身对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日本的虚幻印象;

第二次,Olivier Kervern与在巴黎遇到的日本女性Nanako重聚。于是第二次和第三次旅程都与她同行。

他们一起在东京四处游荡,深入她熟悉的,而他感到难以捉摸的城市景观内,捕捉时间与情感的流动。照片既是指证式的,又是感叹式的,在熟悉与陌生,相遇与亲密之间层层递进。

秋日和, 2021

千禧年伊始,胶片摄影逐渐被数码摄影代替。但对于一开始就接触了胶片与冲洗工艺的Olivier Kervern来说,他拒绝随波逐流,选择继续在“衰朽”的技术中储存美。他试图抓住摄影的物质性,留住底片上可贵的真实。

数码摄影的诞生本身是一个丧失的过程。失去了物质、材料、暗房、格式、介质……也就失去了过程。他信任光线射入相机后,晶体的变化与聚结形成的潜影。

“我对光线的信任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信任”,仿若相机通过人的眼睛与动作‘复制’着世界。”

在摄影彻底走向电子化的今天,坚持胶片摄影的人就像一位怀有信仰的修士,仍试图捡起那飘零的、易逝的,但坚固的介质。在Olivier Kervern的眼中,胶片摄影无疑体现着日常的神性,所有的美学感受都直接附着在一种物质化的想象上,再调用感官来唤醒一个可视可感的对象。

在全世界采风,事物在雾或光影的背景下以光点出现,唯一被正视的只有那滴“浓缩的现实之水”。像是遥远呼应着cinéma-vérité——上世纪60年代法国的“真实电影”流派,Olivier Kervern选择剔除过剩的人工干预,带着直接又委婉的方式,如微风般轻拂镜头背后的真实。

“我希望现实就像一张胶片,而我就如一颗无罪的水滴,滴在胶卷上,晕染出我们所没有触碰到的真实。”他说。

JNBY联合NOWNESS制作的Olivier Kervern苗寨“采风者”特别摄影集

制片人: 肖耀辉 监制/形象: 廖赫

导演/摄影: 甘为 制片: Inky 剪辑: 杨

发型: 李双 化妆: Anna

模特:潘浩文@龙腾 选角:Denise Hu

编辑: 曾麟 撰文: Gilda 排版: jing

服装皆为 JNBY 2024春夏系列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