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3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早防早治,远离肝硬化”。

随着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控制,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人口老龄化、肥胖症、糖尿病的流行,脂肪肝已成为体检人群中,转氨酶异常最常见的病因。因饮食和生活方式引起的肝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目前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总患病率为29.2%,其中云南的脂肪肝患病率超30%。

1

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脂肪性肝病的简称,是各种原因(包括肥胖症、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引起肝脏脂肪堆积过多的疾病,通俗地说,就是肝脏被脂肪填塞了,从而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可以发生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细胞癌,从而需要肝脏移植或死于肝病。

2

为什么脂肪肝如此严重,

但大家似乎都对它习以为常?

一方面,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由于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没有痛觉,所以往往起病隐匿,通常无任何不适。甚至有人认为,脂肪肝是营养充足的表现,没有脂肪肝是“营养不良”。

另一方面,脂肪肝的肝脏疾病进展缓慢: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每14年肝纤维化会进展一个等级,而约20-30%的单纯性脂肪肝会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一旦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进展就会加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很难自发缓解,3-7年内会发生纤维化进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一般每7年纤维化进展一级,最后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其实,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也比正常肝脏脆弱,较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等的伤害,从而导致疾病进展,一旦出现症状,疾病已发展至重症肝炎和肝硬化、肝癌才来看病,为时已晚。

3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怎么调整生活方式?

目前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减轻体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和增加体育锻炼。

饮食调整包括:

第一,限制总碳水化合物和总脂肪的摄入量。研究显示,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可使肝内脂肪、肝功能指标、内脏脂肪、总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明显改善;限制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意味着不要吃太多的粮食类食物,限制总脂肪的摄入量就是饮食不要太油腻,烹调用油适度,肥肉少吃。

第二,限制酒精饮料的摄入,也就是忌酒。因为酒精是与脂肪性肝炎关系最密切的食物。

第三,限制果糖的摄入。果糖在肝脏中的代谢与葡萄糖不同,它的代谢虽然不依赖胰岛素,但它可以直接代谢为果糖-1-磷酸,然后代谢为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它还会抑制脂肪的分解代谢,肝细胞对果糖代谢的调节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果糖最常见的来源是蔗糖(含50%的果糖,50%的葡萄糖)、高果糖的玉米糖浆(约一半是果糖,一半是葡萄糖)。日常生活中,果糖的主要来源是加糖饮料和果汁,加糖的苏打水也含有较多的果糖,所以含糖饮料和果汁一定要少喝,甚至不喝。我们在吃饱饭的情况下,再进食果糖,可提高从头合成脂肪的发生率。而且,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加剧了这一现象。与摄入等热量的葡萄糖相比,摄入果糖对从头合成脂肪的诱导作用更为明显。研究发现,习惯性地摄入果糖除了刺激肝脏脂肪变性外,还可能促进肝脏的纤维化和肝损伤,特别是老年人。

第四,限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单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在碳-碳双键上是反式构型。油脂经过氢化工业处理后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这样的加工可延长油脂的保质期并减少制冷需求,比如人造奶油。与果糖相似,反式脂肪酸把游离脂肪酸运送到肝脏,导致胰岛素抵抗。反式脂肪酸还会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增加内脏脂肪含量,诱发或加重代谢综合征。日常饮食中,反式脂肪酸最常见的来源是西式快餐、油炸食品、糕点等加工食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说,这些食物尽量不吃。

第五,适当补充富含胆碱的食物。充足的胆碱可以产生足够的磷脂酰胆碱来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帮助肝脏里的甘油三酯运送出去,预防和减少过量的甘油三酯在肝脏的沉积。胆碱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在肝脏、肉类、蛋类、花生、豆制品、乳类中含量很丰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说,适当吃以上食物是需要的。

此外,单纯的运动疗法即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和脂肪变性,所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也离不开体育锻炼。

4

轻度脂肪肝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多长时间可以看到效果?

通过为期3~12个月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肥,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和组织结构。当然,饮食控制和运动需坚持。

省健康宣教中心提示您通过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肪肝

专家提示,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来源:云南卫健委 | 编辑:顾燕波 杨铸琦

审核:雷霞|监制:朱忠元

发布:嵩明县融媒体中心

您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