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海警局2024年以来的维权执法公告发现,其中一半以上都与菲律宾有关。从去年8月开始,菲律宾高频率在仁爱礁及其附属海域开展挑衅行动,并炒作所谓“水炮事件”和“撞船事件”以向中国施加舆论压力。面对菲方挑衅,中方作出强力反制,并公布现场视频有力回击外媒攻击抹黑。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中国是最早对仁爱礁进行命名并将其纳入行政管辖版图的国家,而菲方却企图通过非法“坐滩”实现对仁爱礁的永久占领,并在美国的煽动和支持下屡次背信弃义、碰瓷作秀。

对于菲方却企图通过非法“坐滩”实现对仁爱礁的永久占领,毛宁回应称,中国海警是依法对菲方船只采取必要管制措施,现场操作专业克制、合理合法。中方在仁爱礁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一段时间来,中菲双方就妥善管控仁爱礁局势保持沟通。菲方再次违背其向中方所作承诺,在仁爱礁海域侵权挑衅、制造事端,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毛宁强调,中方再次敦促菲方停止海上侵权挑衅。中方将继续按照国内法和国际法,坚定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日前,菲律宾组织舰船强闯南海中国仁爱礁海域,菲律宾两艘海警船与中国海警在仁爱礁附近海域发生对峙。按照我国海警的通报,中国海警依法进行管制。与以往相比,菲律宾这一次的行动非常强硬,其海警船胆大妄为,试图强冲。菲律宾一条海警船竟然从斜向故意冲向停泊的中国海警船,逼迫中国海警船本来只是警示性地射向左前方的水炮调转炮口,射向菲律宾海警船,就在菲律宾海警船与中国海警船发生接触的那一刻,中国海警船的水炮也射向了菲律宾海警船驾驶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军的“尤娜扎·五月”4号运补船的挡风玻璃破碎,驾驶舱进海水,仪表盘可能泡水。4人受伤,其中一名船员手臂受伤较重,流了不少血,只是依旧属于轻伤。还有一点,水炮炸出一条“大鱼”,菲律宾西部军区司令阿贝托·卡洛斯中将正在“尤娜扎·五月”4号运补船上,在水炮攻击中受伤,但受伤不严重。

就在菲方船只离开后,不到24小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就开始配合菲律宾的炒作,宣称该媒体记者在南海“亲眼目击”了中菲船只“对抗”的全过程。据悉,美媒记者当时乘坐的是菲律宾海警船,他还充满优越感地表示,这是数十年来菲律宾首次允许外国记者登上菲方船只进行报道。美国和菲律宾污蔑中方用水炮对菲律宾船员进行“袭击”,说中方的行为“威胁到了菲方人员的安全”。对于菲律宾倒打一耙,中方也毫不客气的予以驳斥,并强调是菲方挑衅在先,中国海警依法依规进行管制驱离,合情合理且合法。

总之,中国在这起事件中被逼动手,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通过水炮击穿菲律宾船只玻璃向对方发出了明确的警告。与此同时,美国舰船全程围观,但不敢靠近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坚定态度和决心。这起事件再次彰显了地缘政治争端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各方应通过和平对话和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美国支持菲律宾在南海搞事,中国外长王毅日前警告称,“对蓄意侵权,我们将依法正当维权;对于无理挑衅,我们将及时据理反制。我们也奉劝某些域外国家不要挑事生非,不要成为南海的搅局者或者肇事方”。王毅警告话音刚落,21小时内,菲律宾就发动了对黄岩岛的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菲律宾海警船“马拉布里戈”号就一直在黄岩岛邻近海域晃悠,游荡了一天多时间,企图找机会侵闯黄岩岛。但由于我海警船一直牢牢地守卫在黄岩岛外部海域,所以菲方船只根本无法突破中国海警的防御线,直到最后菲方船只才终于知难而退,最终返航。

在此之后,菲律宾海军司令表态,竟然强硬地给中国,在仁爱礁和黄岩岛划出一道“红线”。据菲媒消息称,菲律宾海军司令巴卡罗提出两个“不允许”。菲律宾海军司令巴卡罗将军发表声明,称菲律宾不会允许中国移除仁爱礁坐滩的菲律宾军舰,也不会允许中国在黄岩岛修建任何设施。他强调,这是菲律宾军队的红线。

菲律宾海军司令划出的这道“红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并非一纸空文,而是对中国的明确挑战。在这条红线之下,隐藏着菲律宾海军的野心和决心。他们试图以此限制中国在南海的行动,突显自己的存在感。然而,中国不会被威胁所动摇。中国坚信自己在南海的合法权益,必将坚决捍卫。这是一场权力的游戏,一场国家尊严的较量。

南海争端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每一次挑衅都是一种战略的表达,而反制则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中国在此次事件中的反制行为不仅仅是对菲律宾的回应,更是向其他潜在挑衅者传递的信息。南海争端的内幕战略较量牵涉到国际地缘政治的方方面面。每一次的挑衅和反制都是这场博弈中的一着棋子。谁能够在这片战略要地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谁就能在地缘政治的舞台上更具优势。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一场双方冲突,更是一个涉及到全球战略格局的复杂议题。本次冲突引发了人们对于地缘政治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俄乌冲突这个前车之鉴,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地区形势下,如何保持理性、克制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是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的有效途径。中国一直希望能够以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态度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之前中国也曾表示,有关南海问题,要强调的是中方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愿同有关国家通过对话协商磋商有关问题,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中国反对搞阵营对抗和“小圈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是排他的。近年来,全国人大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周边国家立法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夯实了民意基础,提供法律保障。

中方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和利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