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图 | 《理想之城》剧照

1

冯叔,我是一个大学毕业后工作没多久的职场小白。在校园里,我一直都是好学生,成绩优异,可在职场这一年多,经常碰壁,还被一些前辈评价为「有些幼稚」「缺乏社会经验」,而我的一个朋友,在学校时成绩不咋地,但是在工作中,因为很像「社会人」,混得不错。我有些困惑,难道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就要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模式?还是校园和社会中的规则完全不一样?想听听您的看法。

冯叔

人是一种挺特别的哺乳类动物,「社会化」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其它动物,比如狮子、老虎,它们也有「社会化」的过程,但是那个过程很短,而且它们的「社会」很简单,该咬谁,该躲谁,很清楚。

人的社会复杂得多。不仅社会关系复杂,伦理关系复杂,人的心眼也多。于是,从一个小孩成长到熟悉社会关系,成为成人社会中的一员,需要学习很多年。

有人认为,一个人进入成人世界的正式标志应该是大学毕业。那么,在这之前,为了「社会化」而学习的时间会超过10年。

学什么?知识只是一个方面,还要学习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比如大人之间怎么打交道,人情往来如何应对,怎么巴结领导,如何给人面子,知道钱能干什么,等等。

这种学习,其实也可以叫做社会经验的传承。

我有一次出差,在一个县城里的小馆子吃早饭。餐馆老板的儿子,才三岁多,在店里溜达,跟我们聊天,好成熟的样子。

我突然想到,他们家因为开餐馆,小孩从小跟生人打交道,他就成熟得快,社会化的经验就比接触人少的小孩积累得快。

大城市里很多家庭,在孩子也这个年纪时,把孩子当宠物一样养。孩子只跟父母、爷爷奶奶等很少数几个人打交道,孩子不讲理,家人也宠着,不会像这个孩子,两三岁就天天跟陌生的成年人互动,按照成年人的规则说话。

所以,我就觉得,在学校上学,学习的主要是知识,但是人生不完全是知识,还需要学习成人之间的相处方式,社会经验,以及对人的恶的方面的理解。

所谓人的成熟,就是对恶的方面的理解和观察不断加深;不成熟,就只有善没有恶,而人生本身是善恶都有的。

多数小孩,在家里感受的往往都是只有善。然后社会化的过程中,慢慢开始懂事。

什么叫懂事了?

就是知道了人心不光有善,还有恶;知道了人不光有生,还有死;知道了不光有爱,还有恨;知道了人不光有友谊,还有疏离……知道了很多反面的东西,就成熟了。

所以在课堂上学不进去,或者是考试偶尔没考好,只是知识这个维度的挫败。而知识的学习更简单,以后什么时候补都行。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说知识学习上的不顺利,不等于社会化的进程比别人要差。

就像我出差看到的这个小孩,学习、考试,将来未必有太多的天赋,但他再过几年,在「社会化」的程度上,一定非常成熟。

当然,所谓「知世故而不世故」,理解和观察事物的另一面,并不是说要随波逐流,而是在安身立命的时候要思考这些事情,然后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而「世故」是无原则无条件地迎合、讨好所有人,最后失去自己,这是不可取的。

成人社会的规则里,往往分成两套规则,一套是好的,一套是不好的。

所谓好的,就是合规守法,尊重公序良俗,按正常人的生命过程来过你的生活。

还有一套,就是坑蒙拐骗,投机取巧,懒馋占奸猾。

要是再复杂一点,还可能演出第三套规则来——在一个人身上,有时候真有时候假有时候好有时候坏。

我们判断坏人和好人很容易,最难判断的是这人有时候像好人,有时候像坏人,有时候是好人干坏事,有时候是坏人干好事。比如,辛德勒是个坏人,但是他又干了件非常大的好事。这就出现了第三套规则。

但是,动物世界的规则,就很简单,一套规则,不装,也不演。

人的社会,麻烦也就麻烦在有三套规则:好的规则,坏的规则,以及表面好实际坏或者表面坏实际好的规则。

所以,从小孩到进入成人社会,要了解、学习的,就包括了这些规则。要把这些规则弄清楚,明白在好的规则下应该怎么做。但是好人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伤害,那么怎么去权衡?

有些人,因为被伤害,所以也学坏。通过当坏人得到的利益,一开始也许大家没发现,但是等大家发现这个人老是侵害别人,大家一定会远离他。

有些人,宁愿被伤害,也坚持做好人的规则。也正因为这样子,他越坚持做好人的准则,相信他的人越多,未来好的回报也越多,因为大家相信他。

也就是说,坏人的机会不可重复。比如说,小偷偷完了,就提心吊胆,过几天再偷,没准就被抓了。但是做好人,你永远可以心安理得,并且可以一直做下去。

2

那么,潜规则呢?我总是听到他们提这个词。您怎么看潜规则?

冯叔

潜规则这个词是一位历史学家研究出来的。他当时提出这个概念时,是泛指正常的规则之外的一些规则、一些习惯、一些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方法。

举个例子,二十多年前,我们曾经在美国做公司。当时看每个月的财务报表,很苦恼一个事情,律师费很高。我们哪有这么多事要找律师?然后我们发现,律师费占整个费用的比例,和国内企业餐饮招待费占整个费用的比例差不多。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可见两地做生意的方法不同。

在西方世界,明规则、显性规则比较多,一切从「假定你是坏人」做起,然后走向友好协商,良好合作。所以,他们把所有的文件都写得非常严格,严格到让人觉得有些不近情理。

当时负责这块业务的是王功权。功权去美国出差,美国公司的经理是一个美国人,他就要我们先说清楚,接总经理是不是他工作份内的事?

按咱们国内的潜规则,老板来了,不用说,肯定去接。接到之后吃一顿饭,也是潜规则。

但是美国人就要求先要说清楚,见老板是不是他的工作?如果是,接着就要问,这个工作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如果是八小时以外接,要不要用车?如果要用车的话,是用公司的车,还是用外边租的车,还是用他的车?他可以不停地问你,直到给他把这事都说清楚。

最后功权就说,不接了。接个机,之前就要说这么多事,之后还不得吵起来?不如自己找车。

这就是在美国做生意,都是这样的规则。

我们中国人是从和局开始。开始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然后有问题在饭桌上解决。

我们吃饭基本上有三个目的。第一是把不熟的变熟;第二是把合规的、不合规的做综合,琢磨怎么样把那些不合规的慢慢变得看起来像合规的;第三是要把搞不定的搞定。

把生人变熟的目的就是要变通,否则为什么要把生人变熟人呢?把熟人再变成亲人,变成哥们,然后变通的幅度就更大。越熟变通的幅度越大,这就是我们的熟人文化。所以要不停地吃,不停地喝,如果还不够,那就去唱歌;唱歌还不够,那就去洗澡,总之让你把衣服脱了,赤诚相待,最后这事就可以变通了。

我们中国人做这些事的时候,心照不宣。都懂,所以不需要写在文件里。这就是潜规则。

做生意,有的地方得吃喝,有的地方还要唱歌,有的地方不吃不喝不唱歌,最后直接拿钱。以前我们的一个老员工离职时说,他为了给公司做这个事,都喝了好几吨酒。能不能念在他身体不太好,多给点补助?

以前做房地产的潜规则,跟人打交道,跟政府打交道,跟施工单位打交道,都得吃饭喝酒,而且频繁。他在公司很多年,喝掉几吨酒可能有些夸张,但也绝对少不了。

潜规则最大的坏处不仅是腐败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没效率。每件事都变通,都得老板去吃饭喝酒,员工去都办不了。要是在三五个地方,有七八项目,老板得累死了。所以,一般用潜规则多的老板和企业都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做生意。一旦跨到别的地方,谁都不认识,他这套就行不通了。

但是,法律能解决问题。法律就像奥运会上公开的赛场规则,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按规则来,跑到冠军都会拿到金牌,都会被鼓掌。

所以,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建立一套公开的规则。只有都按显性规则办,按公开的游戏规则办,才能催生、孵化,发展出大企业、好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