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农村一个破旧、狭小、堆满杂物的机井房里,住着一位七十多岁衣襟褴褛,身材瘦弱的老头。

他每日就靠拖着有些残疾的腿,四处捡些废纸卖钱生存,附近很多村民都以为他无儿无女,因为可怜老人这么大年纪了还孤苦无依,时不时就会给他送一些吃的。

冬天来了,机井房里到处漏风,老人裹着一床破棉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2020年的一天,几个穿着政府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在村长的带领下找到了他。

当看到他时,其中一个工作人员冲上前,激动地紧握住了他的手,说:“老英雄,终于找到您了,我们都找了您好几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工作人员把一张银行卡递到了老人手中,并且告诉他,里面有三十万元。

一、被岁月亏待了的老英雄

老人名叫孙顺明,他并不是无儿无女,他有两个儿子,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辛苦地把儿子拉扯大,节衣缩食地为他们攒下了娶老婆的钱。

两个儿子娶成家后,就去了县城里打工。

起初,孙顺明还能在家帮着两个儿媳干一些活,可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旧疾复发,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不仅不能干活,还需要人照顾,两个儿媳妇开始嫌弃他,觉得他就是个累赘。

两个儿子在的时候,她们还装装样子,两个儿子前脚出门,她们后脚就对老人恶言相向。

“你瞧你有什么用啊,扫个地都扫不干净....”

“那么大个人吃个饭还把饭菜洒地上,你儿子那么辛苦挣来的钱都被你浪费了。人活那么老有啥用?”两个儿媳妇每天轮番数落他。

每天吃饭时,两个儿媳妇都是把饭菜装在一个碗里,往他面前一放,让他拿到一边去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两个儿媳索性眼不见心不烦地把孙顺明赶去了破旧机房,而这一切也被孙顺明的两个儿子默认了。

直到村里的百姓得知孙顺明有儿子,且其儿媳妇行径如此恶劣后,就有人向政府反映了问题。

政府调查过后,发现了孙顺明的惊人身份。

他居然是一位为国家立下了许多功勋的老英雄。

二、816工程的建设者

孙顺明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出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没吃没喝,随着父母四处逃难。

抗日战争结束后,眼看着人们的好日子要来了,可他的父母又相继因病离世,年仅八岁就成了孤儿。

村民们见他可怜,每家每户轮流做饭给他吃。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乡亲们对他的恩德被他时刻牢记在心中,发誓以后一定要报答大家。

1953年,抗美援朝的老兵回归时,年仅11岁的孙顺明看着英姿勃发的解放军,心里无比羡慕,他也想当兵。

1958年,16岁的他便离开家乡,加入了解放军。

作为新兵的孙顺明跟着部队来到了福建的新兵训练营。他脱下了原本破旧的衣服,换上了崭新的军装。

做为一名新兵,平日的训练是非常辛苦的,但孙顺明却觉得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很充实。

几年后,孙顺明所在部队接到了新的任务,他们搭乘着火车来到了重庆,年轻的小伙子们对这次的任务很好奇,纷纷问班长:“我们是要去打仗么?”

班长摇了摇头说:“不是,谁说当兵就一定是打仗了?国家有任务时,咱们照做就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了火车后,部队来到了一座大山脚下,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挖山洞。

当时工作的环境非常差,工作强度也很大,非常辛苦。

这项工作是非常机密的,挖山洞连大型的器械都不能用,只是单纯的靠大家的双手开山劈石。

后来,孙顺民才知道,他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是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这项工程的名字叫816核工程,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的一项工程,816是个代号,曾代表了共和国头号绝密核军工程。

这项工程有多么绝密?来参加这项工程的建设者都是秘密来到此处,家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

这些“地下工厂”建成后,是准备用来存放着我国的核武器,是为了将来有可能到来的核战争做准备的。

当时,不少战士在建设这项工程当中牺牲,有些战士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原籍地址,他们的墓碑上仅写着烈士之墓。

几年之后,这项工程因为国家的战略调整暂停了下来,孙顺明跟着部队去了西北地区,后来因为需要,又被调到了喜马拉雅山守卫边疆。

无论是被调往何处,他从不问为什么,也不问到了那要做什么,他只知道国家调他去的地方肯定是因为需要他,只要需要他,他就亳不犹豫地奔向那个地方。

喜马拉雅山山脉的南端有一个叫墨脱的边境县城,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非常恶劣,县城的东北西三个方位都是常年积雪。

六十年代时,西藏地区全面解放,可是,印度军队却想对我国的北部地区虎视眈眈,所以我国就加大了在墨脱县城的解放军力量。

孙顺明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派往此处的。

那里的气候与重庆简直是两个极端,孙顺明在重庆时还穿着短袖,可刚到墨脱,他就立刻换上了棉衣。

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严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泥石流,暴风雪,驻扎在这里的战士们的生命每天都会有危险。

部队驻扎的地方人烟稀少,每天见到的都是那些人,日子过得枯燥而无味,孙顺明和几个新来的小战士最开心的就是在换岗时听老兵们讲曾经发生过的作战故事。

可是,这平静的日子并没有过太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印度刚独立不久,国家穷,人民的生活过得相当苦,当时的中国刚解放没多久,日子也不好过,可是,还是勒紧了裤腰带,给印度捐助了六十万吨的粮食。

可是几年后,印度却恩将仇报,屡屡进犯中国西南边境,妄想占领12.5万平方公里领土。

而孙顺明所守卫的地方,便是中国和印度边境。孙顺明和战友们曾无数次遇到印度的挑衅。

印度士兵还经常潜入我国境内安营扎寨,烧水做饭,孙顺明每次看见后,就气愤地训斥他们,让他们滚回去。

可是,印度士兵不仅不走,还用挑衅的眼神看向孙顺明。

孙顺明好几次气不过,都和另几个战友冲上前,和印度兵打了起来,可是,每回就在双方要开火时,班长就会过来将几人拦了下来。

孙顺明很不服气,觉得敌人都踩在自己头上了,怎么就不能反击了。可每回班长都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别心急,现在还没到撕破脸的地步。”

一直到十月二十日,印度人明目张胆地将炮火对准了我国的领土,部队也得到了上面的指示,正式开始自卫反击战。

当时我方的援军还没有赶到,敌军又是我方的好几倍,孙顺明和战友们只能顽强地抵抗着。

孙顺明眼睁睁地看着昨天还和自己聊着天的小战友被敌人的枪击中,倒在地上,心中非常悲痛,举起枪猛烈地对着敌人扫射,直到再也打不出一颗子弹。

他想冲出去为战友报仇,却被班长拉住,“你这样闯出去,不仅不能为战友们报仇,还会白白丢了性命。走,我们先藏起来。援军应该很快就到了。”

孙顺明深吸了一口气,将情绪稳定了下来,他从怀里掏出仅剩下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对班长说:“你们先撤,我在后面掩护。”

班长见他执意如此,也就不再勉强。

可是当孙顺明把手榴弹扔出去时,敌方的枪也打中了他的大腿,他忍着剧痛,将手榴弹扔了出去,将一部分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

孙顺明随着班长以及几个战友隐藏在了一个山洞里,班长见他伤得严重,十分心疼。

眼见援军还没有到,班长担心子弹留在他腿里时间太长,他的腿会因此废掉,便提出帮他把子弹挖出来。

孙顺明也不犹豫,撕下裤腿一块布咬在嘴里,说了声:“来吧,我挺得住。”

就在完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生生地把子弹挖了出来。

后来援军赶到,孙顺明虽然得以送到医院治疗,但终究是因为送得有些迟了,他的腿落下了病根。

战争结束后,孙顺明所在的班集体获二等功,他也被授予了一等功。

三、受伤退役

因为受了伤,孙顺明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再打仗,1972年,他无奈退役,回到了河北老家。

孙顺明当年离开老家时才16岁,回来时已经30岁,村里的人都不认识他了,他也从没有告诉过别人,他为国家立下过如此多的功劳,他就像是一名普通百姓一样住进了自己当年的老房子。

还好他当年的家还在,便用这些年攒下的钱和部队给的退役费用重新修建了房子。

他对村民们非常好,哪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向对方伸出援助之手,村里人都很喜欢他,还给他介绍了一门媳妇。

妻子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的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靠着自己的双手,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可是,两个儿子还没长大成人,妻子却因病去世了。

之后孙顺明也没有再娶妻,省吃俭用地把两个儿子养育成人,而孙顺明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村老头。

他把当年的功勋章都压在箱底,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出去的那些年究竟做过什么。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政府一直在寻找他,因为他没读过书,名字都写错了,政府想发给他的抚恤金就一直存着。

所以工作人员给他的那三十万正是帮他一直存着的抚恤金。

当他接过那张银行卡时,眼眶顿时泛起了红,他哽咽着说:“谢谢党,谢谢还记得我。”

工作人员握紧了老人的手,说:“您是国家的功臣,我们永远都不会记您。”

老人抹了抹眼角的泪,又转身从一个破旧的箱子里翻出了当年的功勋章,仔细地别在了衣服上,脸上露出了一个许久都不曾出现过的笑容。

后来,政府还让老人搬进了公家房,每个月还有两千元钱打到银行卡上。老英雄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

他的两个儿媳妇知道后,后悔莫及,跑来找到孙顺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着对不起:“爸,以前都是我们不好,我们来接您回家了,以后我们照顾您。”

孙顺明却摇了摇头说:“不了,我在这生活得挺好,你们有空来看看我就行了,我就不回去麻烦你们了。”

无论儿媳妇如何哀求,孙顺明都不肯再回去。

最后,孙顺明自己只留了十万,另二十万捐给了村里建学校,他说:“我老了,用不了这么多钱,孩子们更需要它。”

老人命运波折坎坷,但幸好,党和国家,人民都没有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