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授权转载自“南风窗”,点击上方关注

ID:SouthReviews丨 作者:滕三水

外卖员王计兵走红后出了3本诗集,《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是第二本。 2024年的春天,今日头条策划的同名系列微纪录片上线,王计兵是主角之一。 和他一起的,还有育儿嫂范雨素、小摊贩陈慧、的哥黑桃。

四位主角一齐成为镜头下的主角,源于一个共同身份:素人写作者。

去年以来,人间文学破圈。除了这4位,还有很多素人写作者通过网络被人熟知,比如普通女性杨本芬、矿工陈年喜、快递小哥胡安焉等。

由于身份的巨大反差感,素人写作者正在不断地被当作特殊的文学群体去研究、去对话。

我们想搞清楚他们为什么写作,他们的写作为何具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和讨论度?这些作品之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默者”发声

在《我是范雨素》的开头,范雨素这么形容自己,“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20岁,范雨素忍受不了乡下的枯燥日子,离家北漂,然而在北京混的并不如愿,便“草草把自己嫁了”。结婚期间经历家暴,她带着两个女儿仓皇离家,独自生活。

从外界给范雨素总结的标签看,农民工、育儿嫂、初中学历、单亲妈妈……她的人生确实不算顺遂。但偏偏因为这样,范雨素敏锐地感知到,文学可以让人有两个空间。

《梦与路:小镇青年 双面人生》剧照

与现实中的“生存”不同,在文学空间,她可以不问世俗社会的标准,“按照自己想象来生活”,就像在少年时的课堂上,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一样,把看过的小说在脑子里自导自演一遍。

2017年,因为《我是范雨素》刚成名那会儿,她形容那种感觉“像老奶奶戴了六七岁女童的柳条帽,滑稽,可笑”,一度“谎称”自己去了深山的古庙来躲避见人。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先的范雨素实际上“有点自卑”。她觉得自己特别笨,工友会做一手好饭,她不会;年轻时遇上了好时代,别人都发财了,她没有。

所以在多年的打工生活里,在内心深处,她活成了“冷漠、孤僻”的人,不喜欢社交,也无法相信别人。

而文学和写作是最可靠的支撑,她一直在文学里保持着一份豪迈和坚韧。

范雨素

慢慢地习惯被大家熟知后,范雨素才变得自信些。有读者夸她的文笔冷静、清淡,范雨素觉得,是文学带来的,“天真、浪漫、锐气、年轻,这些都是属于文学的气质。文学能让人的生活有一个更好的状态”。

对于这一点,王计兵感同身受,文学也曾拯救过年轻的他。

从意外辍学离家到如今落定昆山送外卖,这30多年,王计兵在沈阳、新疆、苏州、徐州……各地辗转,日子都是熬着过、劳碌着过。

挖沙、摆地摊、做木匠、拾荒、开租书店,他什么工作都认真干过,但最窘迫的时候,连房租都交不起。王计兵记得,21岁时跟着父亲到家乡附近捞沙,长时间泡水,手脚被粗劣的沙子拉出血,但一天只能赚9块钱。

在艰苦的生活里,写作是王计兵内心唯一的寄托。尤其是回想起那段挖沙的日子,他说,“读书和写作是挖沙生活中唯一体会自己存在的东西”。

父母和妻子反对他写,父亲甚至亲手把他20万字的手稿丢尽炉子里烧了,为的是让王计兵断了念想,踏实挣钱生活。

然而自始至终,王计兵没放下过,在不影响家人生活的情况下,他把写作当成个人爱好。

即便在没成名的那段日子里,他也一直能感受到,文学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好人。写作、发表的作品带来的内心力量特别强大,会瞬间擦去王计兵的所有不适。

其实,不论小摊贩陈慧,还是的哥黑桃,他们的经历和生活状态多多少少都和范雨素、王计兵有着相似之处。

他们几个都是生活中最平凡、普通的那一群人,本本分分地生活和工作,不过,恰巧爱好文学。

幸运的是,文字很公平。尽管对于贫苦的生活,写作并不能在经济上带来多大改善。但他们能依靠文字书写自我,发出声音。

曾经这群人大多是被精英和知识分子建构、书写的对象,而素人写作者用作品告诉我们,沉默者这次变成了自己的书写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常便是写作场

在传统的认知中,每日劳碌辛苦的普通人本应和文学没有什么交集。素人写作者被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他们身上的这种反差感。

但范雨素不喜欢这种刻板印象,尤其当外界把“育儿嫂”和“作家”的反差感放大时,她内心是不认同的。

在她看来,“其实每个人都非常聪明”,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人与人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范雨素既可以是育儿嫂,也可以是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作者。

对大众而言,重点其实不是新鲜和猎奇,反而是打破刻板印象后的那种力量感值得反复回味。而范雨素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使得这件事不证自明。

人间theLivings的主理人关军是素人写作者的忠实读者,他始终觉得,因为她们写的故事就是作者的真实生活,其中饱含“真切的情感,细腻的感受”,特别打动人,外来探访者很难捕捉到。

这与精英写作天然不同,它始终平视与忠实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而真实自有力量。二十年来,陈慧就基本没怎么出过余姚的梁弄,一直在那里三点一线地过生活,一边守着菜市场的小摊,一边阅读和写作。

从物理半径看,陈慧的天地和眼界并不大,但这并不妨碍她把这个菜场和小摊里牵扯的人与情,写得有声有色。

陈慧

她常说,“我不是在文学作品当中体验生活,我是真正的在生活里面”,大家总认为文学是很高尚的东西,陈慧倒觉得文学不一定要在殿堂上,它随时随地化入生活浸润着我们,就像她出摊的时候,空了就随手掏出书读一读。

王计兵和黑桃也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品都可以和文学、写作有关。

网络没那么普及的时候,手、衣服、烟盒、废报纸上,都是王计兵随手写的文字,有段时间收废品为生,他一边拾荒,一边在捡来的垃圾上写。黑桃则在任何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写,载客来不及的时候,他就给自己发语音条。

如今,王计兵的工作是送外卖,他就写外卖小哥的生活,那首流传甚广的《赶时间的人》,便是记录当时当刻送单的心情。黑桃的写作场在出租车上,作品里有各种各样的乘客,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故事。

黑桃

他们写自我,但因为写作场就是真实的、复杂的日常生活,所以情绪和心声也是公众的,是当下时代的。这些作品属于作者个体,也治愈和支撑着集体。

黑桃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跟萍水相逢的人建立联系。文学除了可以当自己的精神寄托,还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个体与个体间重建正在消失的附近。

他观察到,现在这个世界有一些割裂,有普遍性的孤独,大家面对的是网络另一端的人,总看不到表情。

而在出租车上,和乘车彼此陌生,但难得有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时刻值得被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雨素也试图用文学的价值串联起更多人,她在鲁迅的书里读到,一个车夫在拉车时碰见摔倒在马路上的老年妇女,车夫停下了车去帮助她。范雨素从这个小事中学到了悲悯,黄毛车夫的慈悲之心感染了她。

她突然意识到了写作的更大意义,“我们的生命有限,而文学能够连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当我把这些生活小事写下来之后,就仿佛把它永久地封存了下来,跨越了有限的生命”

而在文学中学会的慈悲,范雨素正在用行动去延续。

她见不得孩子哭,也见不得妈妈们哭,于是无偿教家政公司的妈妈们怎么哄孩子。事很小,但她在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别人。

素人写作的时代

我们如此重视及谈论人间文学破圈,其实重点在于素人写作终于抵达大众。

素人写作从来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一直在写,只是很难被大众看见。而当新媒体涌现,固有的传播局面终于开始松动。

2010年,陈慧开始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写作。偶然的一天,她尝试着在余姚新闻网阿拉社区上传文章,被余姚当地作家沈春儿发掘,也逐渐被人熟知。

2017年,《我是范雨素》在“正午故事”发表,一天之内,作品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被疯转。

2022年,网络博主陈朝华转发《赶时间的人》,诗歌的点击量突破2000万,作者王计兵被大众熟知。

黑桃则在出租车上贴了自己的二维码,大家可以扫码在网上看他的作品。

不难发现,四位作者被大众知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网络。也正因此,素人写作时代到来。

项静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去年她专门发表了一篇素人写作的研究文章。

她特别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需要格外关注素人写作跨媒介传播背后的新媒体力量”。

按照传统的标准,这些素人写作者的作品其实很难在传统报刊杂志发表,“因为题材和表达方式与现有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需求和标准几乎无法匹配”。

但这不代表他们的声音不重要,相反,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情绪都值得被真实地记录,实际上我们非常需要这些记录者。

网络的诞生颠覆了文学创作的固有标准和传播途径,使得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写作者,为自己著书立传,也使每一个人都有被平等看见的机会。

而素人写作者也极为敏锐地寻找和抓住被传播、被认可的平台和机会,建立自己的阵地。

他们尤其喜欢聚集在今日头条这样的新媒体平台,那里不止有范雨素、王计兵、陈慧和黑桃,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素人写作者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互相鼓励,也互相启发。

作为边缘的写作者,这群人曾被固有的传统拒之门外,但在时代的新规则下,他们的表达欲、文学理想开始得到应有的尊重。

而当越来越多素人成为自己书写者时,我们不仅生活在历史之中,我们更是历史的共同书写者。我们的作品,终将成为珍贵的一手历史资料。

参考资料:

[1].在人间living:野草原上的范雨素:命若菜籽,落处生根.

[2].中国新闻周刊:我依然是范雨素.

[3].今日头条:这次开出租车的,不是上海老师傅,是外地小青年.

[4].正午故事:当一个诗人去送外卖.

[5]今日头条:六年出三本书 46岁“菜场女作家”陈慧:我只是一个坚持写作的普通人.

[6]项静:自述与众声:非虚构文学中的素人写作——以范雨素和陈年喜为例.

[7]叶匡政:素人作家的“人间文学”,带读者回到质朴文本的时代.

本文作者:滕三水

本文授权转载自南风窗

人物篇

░ 观点

░ 杂志

《读者》丨 丨

░ 征稿

其他征稿合集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