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30军隶属于红四方面军,成立于1933年,是从原鄂豫皖边区的红11师扩编而来的,下辖88师、89师、90师三个师。首任军长为余天云,政委是李先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天云参加过黄麻起义,属于一员猛将,能征善战,在全军都是赫赫有名。当年,红四方面军力量迅速发展,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余天云可是四大军长之一。他指挥的红30军在他手下也成了能打硬仗的铁军。不过余天云心高气傲有些军阀作风,特别喜欢动手打人,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被撤了军长职务,派至“红军大学”学习。这期间又与厚道儒雅的刘伯承元帅吵过架,再加上他的妻子被处决,种种原因也导致他万念俱灰,走了极端,于1936年投河自尽。

政委李先念肯定是大名鼎鼎,他后期的发展成就也非常大。他也是参加过黄麻起义,并随红四方面军艰苦转战,先后参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成长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军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开始后,李先念来到新四军中开展工作他带领着仅有160余人的队伍,一步步发展为新四军第五师,在鄂豫地区进行游击战,创建了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战结束后。李先念仍然战斗在豫鄂一带,曾担任中原军区司令员,后成立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成为刘邓大军的主力部队。

1949年,李先念被任命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开始主政一方。在1954年,他又调去了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只是很可惜,他与军衔失之交臂,否则是很有可能获得大将军衔的。

两位军首长没有被授予军衔,而下辖的三位师长也没有被授予军衔,而且全都牺牲在了革命道路上。反倒是三位师政委在建国后皆获得了军衔,甚至一位还是上将。

88师的师长是汪烈山,他1925年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入党后跟着农民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到了1929年,他加入了红一军,因为作战勇猛,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

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他已经是少共国际团的团长了。战略转移开始后,汪烈山调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部队扩编后,他成为88师师长,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3年在四川达县雷音铺前线指挥战斗时中弹牺牲,时年29岁。当时师政委也是其附近,侥幸活了下来,后来成为开国上将。

和汪烈山搭档的红88师政委就是王建安。王建安出生于革命摇篮黄安县,起初吴佩孚的军阀部队的一名士兵。不过这不是他想要的,尤其是旧军队的争权夺利,让他没两年就回到了家乡。在老家他又参加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并且入了党还参加了黄麻起义。

他除了担任过师政委,还在后来任红4军政治委员,虽说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但他打起仗来也不含糊,被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抗战期间,王建安主要在山东参加对日作战,担任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后,王建安又被上级任命为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日本投降后,王建安仍然战斗在山东大地,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到了1949年2月,更是任第7兵团司令员,并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

王建安是上将军衔,不过却是在1956年被毛主席补授的,这是因为他从朝鲜回来正在因病休养。此后,王建安先后担任过三个大军区副司令员。叶剑英元帅曾对王说:“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红89师师长柴鸿儒,他早年在国民党军队当兵,后来心向革命,秘密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了六安起义,加入了红军,担任连长一职。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开始战略转移,柴鸿儒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升任团长一职,并且还被调总指挥部,在徐向前总指挥身边当参谋。

1933年,柴洪儒被任命为红30军第89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反敌“六路围攻”。

1935年,柴鸿儒又接替陈友寿出任了红93师师长,次年,为了掩护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柴鸿儒指挥部队与敌军激战,不幸牺牲,

89师的政委是杜义德,杜义德是一员猛将,16岁参加赤卫军,18岁参加红军,作战勇猛,不怕死。不过他早期一直是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担任过连政治指导员,也曾先后担任红四军第10师30团政治教导员、29团政治委员。部队扩编后,他升任红30军89师政委,后调任红31军第91师政治委员。

抗战期间,杜义德与日军血战多年,在冀南地区威名远扬。解放战争中,杜义德和王近山搭档,两人合作打造了6纵队这么一支虎狼之师,1949年,他又任二野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0军军长,由政委成为军长,他也成为刘邓首长麾下的一员猛将。建国后,杜义德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90师师长是邹洪盛,他是湖北红安人,受革命影响,1927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后随军转移入川。邹洪盛作战勇猛,参军后一直做到了师长一职。可惜1933年,在反“六路围攻”大战中,邹洪盛师长不幸牺牲,时年只有28岁。

红90师政委是程世才,他17岁就参加了红军,作战十分勇猛,总是冲锋在前。李先念曾评价程世才说:“在战场上,程世才气势夺人,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就像出山的猛虎。”19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排长了。在红30军中,程世才先后担任了第90师政委和第88师师长兼政委。

著名的“反六路围攻”中,他已经升任30军副军长,1965年,军长余天云接替王树声担任31军军长,程世才升任30军代理军长,直到西路军时期仍是代理。

在全面抗战期间,程世才历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抗大分校校长等职务。

日本投降后,程世才奉命开赴东北,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16军分区司令员,没多久又担任了辽南军区司令员,负责南满地区的作战任务。他还是三纵的首任司令员,不过后来调离野战部队再次去了地方军区工作。

解放后,程世才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