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大量原本未曾经过实战检验的武器在战火中经历了考验。而原本作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则在战火中经历了最多的考验。俄乌双方手中的苏系坦克自然是在战火中多有损失,连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德国的豹Ⅱ和英国的挑战者Ⅱ也都在战场上有所损失。但请注意的是,被损毁的坦克大多不是毁于装甲战,而是毁于炮兵、空中打击、无人机/巡飞弹和单兵反坦克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大大影响了各国对坦克的评价,也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曾经作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如今是不是已经到了被淘汰的阶段?随着战争的持续和坦克损失数字的攀升,不仅坦克无用论被重新抬了出来,人们也怀疑其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必要性。在坦克已经十分脆弱的当下,坦克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事实上,在讨论未来坦克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前,我们应该先讨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定义坦克?

传统坦克被视为一种突破兵器,无论用何种战术予以粉饰,坦克作为突破兵器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最早的坦克被用于突破敌军一线防御,而二战时期坦克就转向了突破至敌纵深地段,继而对敌军主力形成战术或战略合围,从而一举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这一战术原则延续了冷战至今的坦克发展,坦克的发展始终强调突破能力,使其作为陆军在进攻中的突击矛头,并着重突出其装甲战的能力,赋予其在正面冲突中摧毁敌方机动兵力的能力。

但这一原则在俄乌战中已经不太适用了,因为在俄乌战争中我们能明显发现坦克需要同时承担三个任务,而这三个任务是相互冲突的。

首先,坦克仍旧是具备突破能力,在俄乌战争中双方均采用装甲部队作为突破力量,从最初的的旅/营级装甲部队投入,再到现在以连/排级装甲分队掩护步兵进攻,其本质都还是在用坦克来承担突破任务。这一任务也是坦克传统的战术任务,时至今日都还找不到可以取代坦克承担突破任务的武器,在未来坦克也将继续承担这一任务。

其次是直射火力支援,这一任务的出现是基于在俄乌战场上双方均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为基础的。乌军和俄军都有依托城镇村落为核心,并向四周延伸防御的战术。这一战术导致了双方不仅需要面对此起彼伏的攻坚战,更对于直射火力的需求大幅度上升,毕竟相比于航空兵和炮兵的支援火力,在攻坚战中能够在最前沿提供支援的直射火力更有效果,大口径的直射火力不仅能掀翻野战工事,更能摧毁或压制永备工事和加固过的街垒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前线信息平台,这一任务是基于战场上日渐复杂的战场环境而出现的。单兵所能携带的侦测设备和通讯设备十分有限,使用轮式装甲车或步兵战车承担这一任务固然可行,但在自身的防护能力和自持力上则颇成问题。而相较之下坦克则成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现代坦克在侦搜设备上较为理想,通讯设备也更为完善,且大多是高度信息化的,非常适合充当前线信息平台来为一线部队提供支持。

请注意,这三个任务对于坦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突破能力实则是旧坦克指标的基础,他要求坦克强调装甲战,在拥有强大的火力和不俗的防御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机动性和地形通过能力。而直射火力支援则是要求大口径主炮和较为理想的防护,同时在数量、机动性和通过能力上能得到兼顾。前线信息平台则相反,它对于侦测能力和生存力有极高的要求,并且要求具备较好的自持力,至于火力、机动性和地形通过能力则均可排至末位。

那么问题回来了,这三个任务能整合到一辆坦克上么?答案是不可能,三个任务需求相互之间存在冲突,如果硬是要求一辆坦克能完成上述三种任务,那最后只能制造出一辆不伦不类的坦克来。典型例子就是德国莱茵金属此前推出的KF51主战坦克,这种在样车阶段就把吨位推到59吨的装甲怪物虽然拥有强大的火力、不俗的防护能力,并具备侦搜能力和高信息化,可这是建立在完全牺牲成本的基础上,而且根据莱茵金属的信息判定它的吨位在未来还会上升,那么它的机动性和地形通过能力就是废的。

说白了,试图制造一辆万金油坦克来满足全部任务需求已经是不现实了,现阶段的技术能力不可能达成这一点。那么,摆在第四代主战坦克面前的路就只有一条,重新根据任务需求制造坦克,也就是说未来可能会出现同时装备三种坦克。

从现阶段的技术能力来看,直射火力支援可以由轻型坦克来完成,现代轻型坦克就是一辆削弱了防护性能的主战坦克,以我国的15式轻型坦克为例,其战斗全重不会超40吨,并配备有105毫米线膛炮作为主要火力。这个火力已经足以满足一线的对直射火力的需求,且其生产更为简单,完全可以下放到轻装部队中去,在攻坚战中为一线步兵提供支援,同时也更容易适应战场复杂的地形。

至于传统的突破任务,这一设计反倒是最简单的了,继续优化现有的主战坦克设计思路即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承担突破任务的主战坦克不可过分的堆砌其装甲防护能力,坦克本质上是一种消耗品,如果为了防护而牺牲其机动性和地形通过能力,这就会变成一种本末倒置。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M1A2 SEP V3坦克,作为M1坦克的最新改进型,其吨位暴涨到73吨,这已经是完全放弃了机动性和地形通过能力,自然也就不可能完成突破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反,这种堆砌防护能力的设计非常适合肩负前线信息平台任务的新式坦克。承担这一任务的坦克不需要强大的机动性和地形通过能力,它需要长期待在前线上为一线部队提供信息支持,这就决定了它除去强大的侦搜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外,还需要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在火力上则要求能够对抗步兵和轻装单位,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主战坦克和轻型坦克。这种设计最终会变成近似重型坦克的设计,虽然听上去有些不可理喻,却已经是现阶段最理想的设计方案了。

从俄乌战争的经验来看,坦克仍旧是一种有价值的武器,而且在未来也将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之所以现在的坦克看上去不堪大用,完全是因为其不符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战场环境。坦克发展目前仍处于难产阶段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还不知道该如何定义下一代的坦克,坦克的发展终究是呈现了螺旋上升的态势,人们必须花时间重新定义坦克,并针对性的做出设计和取舍。而当各国完成了对坦克的重新定义后,新一代坦克自然也就会出现在人们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