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微公号:在日寻唐2

最近河北某地发生了一起因燃气管道爆炸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这是官方继第一次通报“祸起炸鸡店”之后,第二次公布的事故缘由,我在此引用,非常权威。

发生事故本无可厚非,最主要的应该就是查明原因,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如果真如官方通报第一公布的结果那样,让“炸鸡店”背锅,那这篇文章我写不了,毕竟人家是用电的,又不是几万伏的高压电,爆炸不了;又没有说谎,引不来雷劈,所以也爆炸不了。就好比,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后,结果自燃原因要怪油箱…

但既然官方更正后,证实该事故由于燃气管道爆炸引起。至此不可否定的是,造成了如此严重的事故,其中必定存在不当操作之处,再具体的原因,还需等待进一步调查和公布。在此我简单说说,所见到的日本施工队为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日常作业规则养成,如何防范事故于未然?作为他山之石,供朋友们了解,兴许有些用处。

不久前,大阪市水道局对市内部分区域进行了地下自来水管道的施工改造,其中就包括我家所居住的这一带。

从施工前一周开始,涉及施工区域内的住户,每家邮箱内就会收到相关施工内容的告知单,上面清晰明确写着:施工原因、时间地点、工程天数、施工单位等信息,以及 “带来不便,深感抱歉”此类客套话语,像是感觉不到歉意,还非要硬走流程的仪式。

其中有个细节处简单讲讲,一周前我所收到将要施工的告知单,当时是用A4纸打印出来的。但是施工头三天再次收到告知单的时候,变成信纸模样,手写复印的样式了。在施工头一天,我又收到告知单,也同样是手写复印的。在此我想,细微形式的变化,不是因为这两天施工队的打印机坏了的缘故,或许他们真的想表示一点点“抱歉”的诚意,才把“施工告知单”改用手写体,虽然我看到的是复印件,但还是相对更容易被居民留意到,毕竟A4打印纸给人感觉如同广告,而手写体的更像信笺,会习惯性的扫上一眼。

施工当天,工程队早晨九点准时开挖,配合现代化的机械作业,不一会儿的功夫我家门前就被挖了个稀巴烂,沟壑纵横,一米多深,像电影里淞沪会战,深挖阻击日军进城的战壕那般标准。

每天我必须接送孩子,也要进进出出,看到各种施工管道、作业工具摆满现场,人员熙攘,说心里话也感到厌烦。毕竟把我必经之路,整条路段全部挖开了,每次出门虽说不必摸着石头过河,但也是深一脚浅一脚,很不方便。

我要说的重点,不是单纯的抱怨。虽然我作为门外汉,一点不懂关于管道施工的专业知识,但我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观察,就施工队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这方面,说说有哪些细节之处。

首先,无论是这种临时的施工队,还是建高速、架轻轨那种大型长期的施工队,标配就是必须要有指挥施工车辆和引导行人的安全员。我说的“必须”是个极限词,我在日本任何地方所遇到的施工队,都配有这种安全员。他们大多年纪偏大,很多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参加不了过多的体力劳作,而这份工作,就是拿着个小旗子,见到行人从远处过来,前后挥动表示可以通行,左右摆动就是示意绕行。等离他们近了,又会很有礼貌的向你点头鞠躬,说上一句“抱歉”,遇到每个要在施工现场过往的行人,都重复这套动作。

而此次我家门前的施工队,属于大工程,人数多,设备多,机器也多,所以配两个安全员是不够的。当时我还特意细数了一下,光安全员就有5个人。人员分配是,施工道路的两端各一人,他们的任务是遇到骑行和步行的人,就挥动旗子示意可以通行,遇到汽车就挡在路口告知要绕行了。在施工现场,前后两端十米以内,还各有一个拿旗子的安全员,他们的任务是特意提醒从现场经过的行人注意安全。另外一名安全员,则专门守在挖掘机和拉土机,此类大型机械的旁边,如果有行人经过,而此时正在进行机械作业,就要告知司机注意安全或暂停作业,等确保行人安全通过以后,再继续施工。

自打来到日本,见到安全员开始,我就十分羡慕这份工作,易上手,工作轻松,没有年龄限制,工资也不低,比起服务行业的工种,性价比高太多了。我有过无数次的畅想,等到年事已高,又不想在养老院里虚度余生,最理想的工作就是从事施工队里的安全员了。

安全员和国内的保安职业类似,但安全员责任十分明确,只负责在施工现场提醒行人和指挥车辆。在日本的任意工地,每有施工车辆倒车或驶入主干道时,必须要配有安全员现场指挥,示意确定安全以后车辆才可移动,完全避免了由驾驶人员视野盲区造成的事故风险。可见“安全员”这个工种,在日本需求量特别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雨无阻的安全员

除了安全的防范意识之外,还有施工队的专业性。每天早晨都有类似工程师的人员,首先进入现场,拿着一沓图纸和周围人一边交谈一边比比划划。等正式工作后,施工队分工明确,安全员就只负责安全,挖坑的就只挖坑,人人各司其职。每天我都要进出施工现场好几次,每次安全员对我微笑客套着迎来送往,而其他工种作业的人,则直接把我当作路人甲过滤掉了,不会多看上一眼。

我能感觉到的是,他们施工的专业水准很高。首先日本是个“证书”的国度,想从业,必考证。其次,日本各行业规范都已十分成熟,有着清晰严格的考核标准,专业性不够的话,绝对是不能从事相关工作的。也可以这么说,要从事某个工作之前,一定要经过正规的学习和考核,如之后还要追求进步的话,则需要累计做满规定的工时后,再学习再考核通过后,方可以胜任。

在施工持续一周时间的过程中,虽给我家出行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是施工队也在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所带来的困扰。比如,虽每天施工,但是并不影响中午做饭,水和燃气都会正常供应。如果确实需要停水作业的时候,有施工人员会敲门告知,待作业结束后,再告知水已经恢复了,有次隔着窗子,问我打开龙头试一试。

最为难以理解的一点,他们在施工的这段时间,每天从早上九点开始,就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挖战壕”。而每天下午5点下班结束时,再把“战壕”填平,还用沥青把路面重新铺好。

在那几天里,明明工期没有结束,但每天他们收工时,都会填平沟壑,铺好沥青。第二天再重新挖开,等下班再恢复原貌,如此反反复复,直到工期结束,每天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工现场,各式各样的指示牌

以至于让我一个旁观的看客,都深感他们这样做很累。哪怕是出于对居民夜间安全的考虑,把挖开的沟壑填平就可以了,为何还要再铺好沥青呢?有画蛇添足的感觉。而第二天还是要重新挖开,只有强迫症才会觉着这样最治愈吧!从经济成本和工作效率方面考虑,实则费时费力。至今我也记忆深刻,并理解不了这种行为,但我家门前的施工队,却每天都按照这个标准做的。

等水道工程改造结束以后,施工队把一切道路彻底恢复了原貌,又在每一处地面上做好了清晰的标记,像是在为下次掘地三尺,做着充足的准备。我留意到路面上,写写画画标记的这些标符,虽然不明白具体什么意思,但是通过认识的日语单词,其中标注最明显的是“ガス”,这个词是日语对英文单词“gas”的音译(汉语拼音发音为gasi)。我在上一篇文章中《细说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百年来深受日本文化影响》(点击可读)介绍了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和当下日语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其中和我们区别最大的就是日语中音译现代化的外来词汇在以井喷式的增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我在上篇文章所做的详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一:“ガス 燃气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二:路面箭头清晰指向燃气表和燃气管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三:燃气的标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四:短短一条道路上,最多的就是对燃气的标注

上几幅图可以看到,施工队对燃气的标记,短短一条路上,是如此清晰又随处可见。这种涉及重大安全隐患的管道,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小心翼翼,施工结束后又重新进行准确的标记。有了如此清晰的标记,哪怕很久以后,再进行类似改造的话,不再由这个施工队承接工程,也会为后来作业者把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以上就是我如实记录,家附近水道施工看到的详细情况,虽我以局外人的视觉仅注意到了表象,但确有几点感触:

一、施工方有没有为居民着想,可以通过细节切实感受到。

二、施工方也作为服务方,尽可能的减少了施工期间对居民造成的不便。

三、施工方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四、对施工作业规范性的执行标准,远高于对工作效率的要求。

五、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有更安全的保障。

六、施工方的安全防范意识,涉及到从路人经过到燃气符号标记的方方面面,任何轻微风险都要防患于未然。

当然,再周全的施工方案,有时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意外事故发生。天灾人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原因,吸取不了教训,杜绝不了风险,重复不完悲剧。

最后,愿大家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