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打造上海法院人才高地高峰建设体系,自2024年1月11日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10期全媒体系列访谈《你好,上海法院业务标兵》,围绕上海法院“政治建设引领、司法质效为本、数字改革赋能”工作主线,介绍新时代上海法院工作,展示实务型业务人才风采。

今天,“上海高院”官微推送系列访谈实录第7期——“司法质效为本”“服务保障工作”

访谈嘉宾

彭健中

上海法院司法警务标兵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

司法警察大队司法警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 燕

上海法院服务保障标兵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司法行政装备处财务科科长

访谈实录

▴ 点击观看访谈片段 ▴

主持人:二位都是法院的守护者,一位守护警务安全,另一位守护财产安全。你们所负责的工作具体是什么?

彭健中:我是2015年进入金山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的,先后在庭审保障中队、安保中队、派出法庭工作,担负押解、值庭和应急处突等警务保障。

保障庭审安全有序进行,是司法警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曾经参与过一起涉及31名被告人的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案件庭审保障。这个案件,被告人数较多、案情复杂、社会影响面广、庭审时间较长,警务保障难度很高。

在队领导的部署下,我们对押解路线、值庭分组、突发事件应对等制定了预案,第一时间向全市法院申请了60名警力进行分组分工,详细部署了安检、押解、庭审保障工作任务,确保提押、法庭押解以及还押每一个环节不发生任何纰漏。这场庭审持续了3天,全体司法警察严格按照预案部署要求,听从指挥,相互配合,最终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除了庭审保障,我们也负责其他维护法院秩序的工作和相关综合事务。比如,我现在主要负责警队的车辆管理和党务联络等工作。此外,协助配合实施执行措施、协助司法调查等也是司法警察的职责范围。

主持人:王科长,您负责的主要是哪些工作?

王燕:谈到我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财务管理工作。

法院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涉及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都是我的工作范围。主要涉及到五大项:一是预算管理工作,二是经费管理工作,三是案款管理工作,四是会计账务及相关会计档案等工作,五是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等工作。除此以外,我还担任了浦东新区区级机关工会委员以及司法行政装备处党支部组织委员的工作。

这些岗位对我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保障能力,服务保障好审判执行中心工作,服务保障好全体干警,更要服务保障好每一位当事人。二是专业能力,需要具备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三是沟通能力,对内需要做好与审判执行、其他综合部门的沟通协作;对外也要与上级法院,财政局、机管局等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协调沟通。

主持人: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做财务,它的挑战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王燕: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做财务,挑战是非常大的,主要原因是浦东新区的特殊地位。浦东新区下辖有12个街道、24个镇,无论是辖区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都位居上海首位。同时,浦东新区又是自贸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临港新片区等各种政策、资源叠加的区域,浦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保障工作。如何铸就资金安全屏障,守护财产安全?如何通过依法履职,助力浦东引领区、五个中心核心区的建设?这些都是法院财务人面临的挑战。

另一方面,2023年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收案量已经达到了18.41万件,位居全国基层法院之首。每一个案件都可能涉及到代管款、保证金、罚没款、诉讼费等多种款项,涉及到多方当事人,存在收取、退还等多个环节,全年合计金额也特别巨大。因此,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财务人员的人均收退案款数量、工作量也是位居上海法院前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特殊性对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干事创业的难得机会和优质平台,不断促使我们在实践中探究数字赋能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路径。

主持人:我了解到你们的专业背景其实是具有跨界属性的。两位当年是学什么专业的?你们是怎样把专业所长、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结合在一起的?

彭健中:我大学主修的是工学,辅修的是文学。这两门学科特质不同,但都从不同方面推动我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

众所周知,工科教育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我负责的车辆管理工作,需要统筹调度全院所有执法执勤用车,有时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我必须第一时间去处理。工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我能较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此外,工科教育还赋予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也是司法警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守纪律”的精神所要求的。

另一方面,文学专业背景对我参与警队文化建设很有帮助。一支优秀的司法警察队伍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和引领。近年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非常重视文化育警工作。今年第四个人民警察节,我们警队的“金彩警色”文化墙正式揭牌。作为党务联络员,我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推进党建文化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协助支部书记创建“铸警魂•护天平”党建品牌,“诵读经典 昂扬斗志”学习品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比如以“红色电影”配音和“红色家书”诵读为主线,组织策划“重温红色经典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活动,让干警在身临其境中赓续红色血脉、筑牢忠诚警魂。

值得欣喜的是,我们支部获评了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区党支部建设示范点。这些荣誉也激励着我们要继续将党建工作做深做实,进一步激发支部的组织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王燕:我是会计专业的管理学硕士,在满是法律人的法院里的确属于少数。具有经管背景进入法院工作,的确具有一定的跨界属性。

一方面,法律背景和经管背景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可能有很大差异,擅长的点也很不同。比如,法律背景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思辨能力、判断力和表达能力,而财务专业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敏感度。两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考虑的方面也会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

另一方面,法律与财务又存在许多共同点和联系。比如都是社会科学,都很强调规则、讲求逻辑,都具有相当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在学科的内容上也有一定交集。举个例子,我们经管学生学习的经济法,可能涉及到法学里的民法典、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内容。在具体工作中,法院财务要做好服务保障审执中心工作,与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素养的培养密不可分。反过来,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又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服务保障和管理规制,商事、金融、破产等领域的审判法官也会和我们探讨审判中会出现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计算等问题。

可以说,在法院,法律、经管不同学科之间是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相互启发的。

主持人:王科长,你刚来法院的时候是在立案大厅的财务窗口工作,那个时候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吗?

王燕:企业的财务和法院财务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它们性质不同、目标不同、功能也不同等等。案款管理工作可能是两者差异最大的一个体现。刚进法院的时候,我在立案大厅的财务窗口从事收退费工作,这是我入院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当时收付方式大多是现金支付,为了确保资金安全,收退费工作流程有着严格的规定。在收退费过程中,窗口内的我需要每天点钞、按流程支付、审核汇总报表。窗口外是各式各样的缴款人、领款人。他们之中有忘带证件可能需要折返几十上百公里的、有特意从外地请假过来领款的、有刚刚败诉充满情绪的、有不会写字的老人、有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有不会说话的聋哑人……如何与当事人沟通?如何在略显单调的财务窗口工作中持续保持工作热情?如何兼顾窗内的规则和窗外的温度,让服务从窗内走向窗外?如何快速跨界成为一名专业的法院人?……这些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现在回忆起来,窗口工作的经历是非常珍贵的。它让我的心态归零、快速成长,对整个案款收发过程有了更直接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当事人的所思所想。哪些是案款发放的风险点、哪些是案款审核的关键点、怎样才能让当事人案款收付更顺利一点、怎样才能把案款溯源厘得更清楚……这些问题每天都会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找问题、查资料、请示领导、请教上级业务部门、咨询相关单位和软件公司,讨论细节。于细节与细微之处提升财务管理质效,特别是案款管理质效,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了我一直以来的习惯。

主持人:两位作为不同环节的服务者,在提升司法工作效能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彭健中:几天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做客2024年“全国两会”大法官访谈节目,访谈内容主要是全面推进数字法院建设,这项工作所关注的就是法院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数字法院建设是司法领域的一场重塑性变革。除了审判工作以外,法院工作还包括办公、警务、行政、行装等多个类别。数字法院建设中有个板块就是数字政务,它要求我们要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围绕各类工作的管理需求,将司法政务中的管理要素和操作流程数字化、标准化,打造一个安全便捷、内外网联通、各级法院共享的立体化集约平台,使内部数据畅通,最终做到一网统管,实现法院管理现代化。

比如,去年,上海法院APP上线了公务用车模块,通过移动办公系统,全市执法执勤用车的申请、审批、指派用车等环节均实现线上全流程管理。这个系统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它实现了从无纸化到电子化的转变。其次,结合大数据应用,管理车辆时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车辆定位、行驶轨迹数据等,也可以进行可视化指挥调度,车辆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为了让大家逐步养成从“用起来”到“离不开”的工作习惯,我们还研究制定了《执法执勤用车使用管理办法》。现在不仅车辆调度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干警申请和使用车辆也更加规范了。

此外,为了更好推动数字警务建设,我们警队也大胆探索创新,努力建设金山区人民法院的数字警务云平台。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建模平台的搭建,通过“智慧庭审”“智慧安保”“智慧执行”和“智慧装备管理”四个方面,提高警务平台建设水平。比如,“智慧装备管理”现在已经实现了“一人一物一码”的装备管理系统,主要依托警务装备数据库和二维码装备系统,通过大数据自动提示个人装备到期等,使装备管理更加精细化。

主持人:王科长,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王燕: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案款数量巨大。过去,有不少案件当事人在缴纳款项时没有注明相关信息,这部分代管款账户的来款很难与具体案件、当事人对应,严重影响了案件的后续发还效率,甚至可能引起资金管理风险。

2016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发了e号通“一案一人一账号”代管款管理系统。在我们的努力下,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也成为了首批关闭代管款主账号、对社保扣划实行白名单管控、全面推进e号通“一案一人一账号”的上海法院。

e号通“一案一人一账号”模式,具体是在代管款主账号下批量开立虚拟的单位结算卡,承办法官在开具代管款缴款通知书时,可分配一个新的单位结算卡号,并自动将卡号与案件信息进行关联、绑定,每个卡号对应一个案件,审判、执行等不同阶段的同一个当事人,仅需向《代管款缴纳通知书》上对应的单位结算卡号缴纳案款,代管款管理系统就可以根据单位结算卡号与案件信息之间的“一对一”绑定关系,将款项直接认领到对应的案件当事人,并及时将案件款项的到账情况通知到承办法官,从而厘清案款溯源。

针对e号通上线、代管款主账号关闭直接收款功能、系统模块的优化,我们多次推动召开协调会,并提出了管理和优化的建议,多项建议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采纳。目前,除了社保扣划外,我院的代管款均实现了“一案一人一账户”。由于社保扣划只能打入一个扣划银行账户,无法实现“一案一人一账户”,我们施行白名单方式控制来款,有效解决了案款溯源的难题。

除了e号通“一案一人一账号”,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由浦东政法委主导,浦东公检法共同参与,全市首创的涉案财务共管中心2.0建设。涉案财务共管中心2.0建设主要包括涉案财务管理、涉案钱款管理、涉案财务后续处置三个方面。涉案财物由原来的公检法分开管理、随案移送转变为现在的涉案财物实体集中统一管理、信息网上全程流转,形成“三方人员共派驻,移单不移物”的涉案财物管理新模式。

除了效率提升外,涉案财物被纳入全流程智能辅助监管系统。当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就能通过智能辅助监管系统远程查看到涉案物品照片,并依法审查虚拟“入库”情况。当案件提起诉讼后,涉案财物便虚拟“流转”到法院“库中”,法院审理判决后,便可对涉案财物进行处置,检察机关对此进行全程监督。

主持人:你们是如何服务老百姓的?

王燕:浦东新区最北端到最南端距离100多公里,从方便当事人的角度来讲,我院设立了9个派出法庭、13个办公点、3个财务窗口。但是,普通网银无法做到同一账户在两个区域以上同时进行批量网上支付,又把支付回单进行有效区分。为此,我们会同开户行多次研究讨论,经过数次实验,测试了不同支付方式、款项类别、同行跨行、同城异地等多种情况,并不断沟通解决出现的问题。初期通过大型跨国集团所使用的银企通”模式,解决了跨区域同一账户批量网上支付的问题,使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成为首批案款经费全面网上支付的法院。

随着技术的进步,后续我们又采用多级账簿网银的形式,针对不同财务窗口的单据款项,由多级账簿进行区分,账户回单也由银行通过多级账簿分别进行整理,在方便当事人的同时也提高了发还效率。

主持人:彭警官,你们面向群众时是如何做的?

彭健中:

记得我在人民法庭工作的时候,有一位老人来法庭办事,他的视力和听力都有些障碍,不会讲普通话,没有人陪同,不懂诉讼程序,又不能很清楚地表达。我看他比较着急,就走过去先耐心安抚他的情绪,然后又细心倾听了他的诉求,把他指引到了立案窗口。过程中我还用本地话和他拉拉家常,帮他克服紧张情绪。后来,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帮助下,终于使老人的案件成功立案,走的时候他朝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心里暖暖的。

实际上,很多当事人都是带着“纠纷”“矛盾”来法院办理业务的,有些人过安检的时候难免带着一些“气”,甚至认为安检耽误事儿。这个时候,我们要换位思考,耐心地跟他们解释。

法律不仅仅是一纸判决,更重要的是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传递法治的温暖。司法警察不是案件的直接审理者,但微笑服务,用细心、耐心守护法治初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要求,要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做好司法工作。我的理解,如我在诉、换位思考不仅仅是对法官的要求,也是对所有法院干警的要求。如果每个法院人都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就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主持人:彭警官,我听说您本身体能非常强,在过往很多的比赛中都有很好的成绩,你是怎么做到的?

彭健中:去年的大练兵活动,我们警队获得了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个人是以6分50秒的成绩获得了两公里越野跑的小组第一。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大家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体现。

近年来,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安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司法警察的职责已由传统的刑事保障转变为法院各项工作的全面保障,这对司法警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是上海法院司法大练兵竞赛的第五年,这次和以往不太一样,是分层分级开展的实战化训练。什么是分层分级?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基础项目,需要全警参训参赛,主要目的是提升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第二个是对抗项目,需要适龄的司法警察参训,主要目的是打造一线尖兵,增强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

整个训练过程,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坚持”这个关键词。我们每一个参训的干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克服各种客观因素,坚持完成每一项训练任务,把自身的潜力给发挥出来。而我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给自己制定了阶段性的训练计划。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有氧运动来提升自身的耐力水平。第二个阶段是在保持良好耐力的情况下,针对速度和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强度训练,提高自己的核心力量。第三个阶段是锻炼自己在无氧状态下保持耐力和速度的训练。这整个过程是比较辛苦的,但效果也比较明显。

主持人:新的一年,你们还希望未来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

王燕:坚守初心、淬炼匠心、行远自迩、笃行不倦,我将努力在守护资金安全、健全内控制度,提升资金质效,强化数字赋能等方面发力,努力成为更好的资金安全的守护者、创新融合的跨界者、止于至善的服务者、砥砺前行的奋击者。向着光的方向,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在行装服务保障各领域,在数助便民等方面,给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浦法财务方案,与众多法院人一起,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法院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

彭健中:司法警察尽管不是办案人员,但是司法警察的工作能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感受,也会影响到司法质效和司法公信力。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增强自身执法意识,改进执法作风,提高执法能力。我也将继续怀抱对司法警察工作的热爱和忠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用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上海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干培处

文字整理:陆烨波、杨泓艺、许童悦

责任编辑:郭燕、马雯珺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