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3·15|从2023的“泰国香米”到2024的“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群众们的“舌尖”安全如何能保证?

2023年,315晚会曝光了安徽淮南市寿县永良米业公司,该公司将普通的本地大米标注为"二代泰国香米",并大量生产销售,违法经营额高达近8000万元,因虚假宣传受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查,该公司并未从泰国进口香米,更未添加任何香精,其销售的所谓"二代泰国香米"实为普通寿县大米。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对其处以200万元的巨额罚款,并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此案被央视2023年315晚会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局迅速介入查处,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年2024年的315晚会曝光了肉类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高度关注。曝光安徽阜阳地区预制菜生产企业利用劣质"槽头肉"生产梅菜扣肉等产品的乱象。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阜阳是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主产区,但当地不乏个别企业为赚取暴利,违规使用未经处理的"槽头肉"制作预制菜。"槽头肉"价格仅为正常五花肉的四分之一,质量极差。为揭露这一黑幕,记者冒险进入阜阳一家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实地目睹大量使用劣质"槽头肉"制成的熟肉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称上的梅菜,令人作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憾的是,多家涉事企业此前曾因相关违法行为受处罚,但毫无悔改,野蛮生产行为屡禁不止。这严重违背诚信经营准则,危害食品安全,给消费者的"舌尖上的安全"扔下恶棍。为回应舆论呼声,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将以生猪、牛羊肉、肉鸡等为重点,通过监督检查、明察暗访、抽检监测等多种手段,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进行整治,坚决斩断非法屠宰、走私肉品、使用有毒添加剂等违法犯罪链条。专项行动的出台,正是对315晚会曝光问题的有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