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爱好者们自发在龙泉山开展猛禽监测活动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这个监测点也得到越来越多人和机构的关注,以及媒体的报导,时常有国内外慕名打卡的鸟友。志愿者群体力量不断壮大,并得到了国际大厂蔡司的资助和Lynx的赞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年的监测工作,让部分老志愿者熟练掌握了猛禽的辨识技能。接下来,监测工作应该可以进入更精细化的阶段了。同时,监测猛禽的食物的工作也提上了日程,也就是除猛禽外其它鸟类的监测,我们暂且就不严谨地叫它迁徙鸟类监测吧。四年多的工作,让我们意识到龙泉山会是个还不错的迁徙鸟类监测地。随便说一句,“迁徙的燕子”会单列一个项目。

现在开始做这项工作,等到猛禽记录达到1000000只(帮你数,一百万)的时候,也许龙泉山的植被状况,足以让林雕王者归来了吧。到时候也能看到迁徙鸟类和环境如何随时间慢慢变化。

目前已经有两份记录,分别是3月8日和13日,共记录41种鸟(猛禽不完全统计在内)。记录由管老师和小Luke提供,还有多为志愿者参与记录,参与人员详见猛禽监测记录。发生过抄袭数据的事,这里就不放具体数据了。

大部分是雉鸡和灰胸竹鸡这些常住居民,还有十几种是外来户口,如火冠雀、黄眉林雀、绿背山雀、黄腰柳莺、灰头鸫、红尾斑鸫、斑鸫、白眉林鸲、红胁蓝尾鸲、蓝额红尾鸲、戴菊、小太平、栗背岩鹨、燕雀、黄雀等。有这十几种鸟说明该时段龙泉山上正是冬候鸟聚集或者候鸟迁徙路过的时候,一部分会往高海拔山区去,部分会北上。而成都地区好些常见的夏候鸟们还未见踪影,还在北漂的路上。

大家有空就上龙泉山,等在山上听到第一声杜鹃的“啼哭”,成都的春天就真的来了。看着猛禽,赏着樱花和桃花,等着春天来拥抱你,就问你浪漫不浪漫!

那么,有朋友还是要问,做迁徙鸟类监测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意义可大可小,甚至可以没有。观鸟,开心最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借美国的GBBC项目,给大家一个参考(AI生成)。

美国“国家观鸟大年”(Great Backyard Bird Count,简称GBBC)活动。这是一个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的公民科学项目,其目的是收集有关野生鸟类种群的数据。GBBC首次举办于1998年,由康奈尔鸟类实验室(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和美国国家自然观察学会(National Audubon Society)联合发起。因此,截至目前(2021年),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大约24年。

GBBC的目的是通过鼓励大家在自家后院或附近的地方观察鸟类,从而收集有关鸟类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宝贵数据。这些数据对科学家了解鸟类种群变化、栖息地需求、迁徙模式等方面的科研有重要意义。

每年GBBC都会收集数百万条鸟类观测记录,而其中一些记录可能揭示了特定物种的罕见迁徙事件、不寻常的行为,甚至偶尔会有新的物种发现记录。例如,GBBC的数据有助于发现新世界最长的鸟类迁徙路线—美洲杓鹬可以飞行超过1万4千公里,从南美到北美西部沿海地区。这些数据还帮助研究人员监测到气候变化对鸟类迁徙路线的影响。

因此,GBBC不仅有益于鸟类的保护和研究,而且对参与者来说也是一次有趣且富有成就感的体验。(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