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套路不断升级的支付行业,这些乱象你经历了吗?

撰文|张浩东

出品|支付百科

一年一度的315即将来临,在支付行业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支付乱象仍在扰乱和阻碍着市场秩序?「支付百科」预测,今年315晚会有五大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支付问题可能被央视、地方台消保节目曝光。

01

费率偷偷上涨

涨费率一直是支付公司常见的操作,也是支付行业中被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近段时间,不少支付公司旗下的产品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涨价,偷偷上调费率再次将POS机推向了风口浪尖。

很多持卡人原本使用的POS机费率是0.6%,结果使用了不到半年,费率突然上涨到了2.5%甚至3%,手续费比原来翻了四到五倍。每刷卡一万元,就要多花近200元。
去年,更是有支付机构因违规涨价多次被电视台曝光。关于POS机的定价,根据96费改之后的政策,支付公司在市场化规则的前提下,是可以对POS机费率进行调控的。

真正引起客户不满的,是在正常使用的POS机产品,毫无征兆的就涨价,自己成为了冤大头。一是与当初宣传的费率不符,认为涨价属于违约;二是支付公司和代理商,都没有做到通知的责任和义务。

站在客户的角度,即便支付公司涨价在先,也要有知情权,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可以选择其它低费率的产品,没有必要去承担高昂的手续费。对于这一普遍问题,只有支付公司都按照规定,以发短信或者开机提示的形式通知到位,才是合理的解决方式。

02

循环扣除流量费

目前,多家支付公司已经按照非银支付条例的要求,在官网公示了网络服务费,但基本上都是范围区间,上限和下限区别非常大,这就有了在流量费上动手脚的空间。

流量费是指POS机在联网过程中所产生的流量费用。早期POS机的流量卡基本都是免费的,后来收费越来越高。据了解,不同的支付机构对POS机流量费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从每年45到每年60,再到每年99,POS机已经进入了百元的时代。
除了流量费不断上调外,各种花样层出不穷。有支付公司流量费满半年扣一次,只要距离上次扣费满180天的终端,就会再继续收取流量费,按照99元的收费标准,一年就是198元。
部分平台还出现了循环扣除网络服务费和多种收费模式的情况,每两个月就扣一次网络服务费,一次60元,相当于一年扣六次。流量费如今给持卡人增加了不小的刷卡成本,对于刷卡量小的持卡人来说,更成为了一种负担。

03

工单模式诈骗押金

工单模式很多人不懂,其实就是电销模式的升级。上游以各种方式获得需要办理信用卡的客户,将客户信息派发给下级,团队人员再以给客户办理信用卡为由,让客户办理和安装POS机。
随着工单模式愈发普遍,有一部分代理商动起了歪脑筋,盯上了POS机押金。他们往往会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承诺客户能下大额信用卡,引导客户提供身份证、储蓄卡、信用卡等信息。
比较常见的套路是,谎称客户不办理POS机,信用卡额度就会很低,只有办理POS机才能提额,POS机需要支付一笔押金(通常是299或者399),三个月之后返还,但到期后就会失联和拉黑客户。

今年以来,大量持卡人向「支付百科」反映,遇到了工单模式诈骗的情况,被诈骗押金和钱财。从警方破获的案件来看,此类方式呈现高发态势,涉及范围遍布全国各地。

04

POS机信息售卖

在支付行业中,POS机电销数据的买卖,可以说是造成电销现象泛滥的罪魁祸首。动辄数万条的POS机客户个人信息流向市场,扰乱了支付行业的秩序。

POS机客户个人信息包含多种形式,非常详细,包括了客户的姓名、手机号码、地区等等,有的POS机数据中还直接显示具体是哪家支付公司的客户,消费者的隐私被泄露无疑。

很多代理商为了快速高效地开发客户,索性直接通过非法渠道购买POS机客户信息,针对性的进行电销。当购买的客户个人信息使用完毕后,还能再二次出售,导致信息层层流转。
个人信息权益是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未经客户授权的情况下,将客户的个人信息出售,不仅侵犯了客户的合法权益,还有可能给客户带来源源不断的骚扰电话以及资金损失。针对支付行业非法售卖个人信息行为,公安部正在严打。

05

停息挂账套路

自信用卡停息挂账、债务优化等黑灰产诞生以来,逐渐蔓延和扩张。他们的目标群体是无法按时偿还信用卡账单的持卡人,通过伪造资料、夸大事实,向金融机构协商减免还款金额。
停息挂账团伙一般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布信用卡停息挂账、代理维权、逾期协商等信息,或者冒充律师来吸引消费者。还有组织会使用小号冒充维权成功的消费者,向消费者提供成功退息的截图已获得信任。
据消费者爆料,停息挂账团伙会收取逾期金额8%至10%的佣金,有的高达40%,即所谓的服务费。佣金并非一次缴纳,开始先是以“打点关系”要求消费者缴纳一小部分,再循序渐进让消费者多次缴纳。

实际上,真正实现减免的金额并不多,消费者还会面临被拉入征信黑名单的风险,个人信息可能被出售到黑灰产业链中。这些信用卡停息挂账团伙非法牟利,已多次遭到监管部门的点名。
你觉得支付行业还有哪些可能登上315的消保问题?请畅想评论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