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元和十年,白居易左迁江州(今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游览庐山北香炉峰山麓一带时,白居易“爱不能舍”,决定建草堂而居。

他在《庐山草堂记》盛赞“匡庐奇秀甲天下山”,这里“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从白居易创作的大量庐山诗文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他是爱庐山的。这里的四季风光令他陶醉,尤其钟爱春天的桃花和杜鹃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关于桃花的脍炙人口的作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趣的是,陶渊明和白居易笔下“桃花”的创作地都在庐山。陶渊明的“桃花源”在庐山山麓,白居易的“山寺桃花”在庐山山顶。因为海拔的缘故,山麓的桃花“落英缤纷”后,山顶的桃花才刚刚含苞待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渊明的家在庐山山麓一个叫栗里的地方。在这里,他创作了《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大量文学作品,传诵千古。

时光流转四百余载,白居易夙慕陶渊明为人,在渭川闲居时创作了仿陶体诗十六首,在游庐山时又亲访栗里陶渊明旧宅并作《访陶公旧宅诗并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人间四月芳菲尽”,庐山山上大林寺的桃花始盛开。

暮春时节,白居易与友人同游庐山大林寺,此时已是四月,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大林寺附近的桃花却刚刚盛开。惊喜异常的白乐天欣然赋诗,歌咏这人间春色的归处。

大林寺的寺址在如琴湖一带,这里的花径是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鹃花别名山踯躅、山石榴,被白居易称为“花中西施”。

庐山的杜鹃花是白居易心爱之物,他将山间的杜鹃花移栽至江州城中住所的庭院里,并作《山石榴寄元九》一诗给好友元稹,分享他赏花的欢喜。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

山下劚得厅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麹尘。泪痕裛损燕支脸,

剪刀裁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闲折两枝持在手,

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拾遗初贬江陵去,

去时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当时丛畔唯思我,

今日阑前只忆君。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移栽至庭前的杜鹃花含苞未开时,他又赋诗《戏问山石榴》调侃是不是因为自己夫人嫉妒杜鹃花比人还要娇艳,移到庭前便不开花了。

小树山榴近砌栽,

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

移到庭前便不开。

白居易爱庐山杜鹃花爱得情深之至,我们从《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一诗中可以知道。庐山的山间杜鹃盛开时,即便相邀同游的友人因下雨而返,白居易也要独自上山赏花。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

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和十三年冬,守得云开的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结束了他在庐山的生活。行前,庐山的杜鹃花却让他恋恋不舍,便将庐山的杜鹃花一并带到了忠州,移栽至新邸。

春天,庐山的杜鹃花在忠州花开时,他赋诗《喜山石榴花开(去年自庐山移来)》: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袴。

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光灿烂时的庐山,杜鹃花开红夹路,桃花依旧笑春风。从白居易的咏花诗中来庐山赏花寻幽,不失为一场浪漫的春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