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电视从视听媒体转向互联网视频,其观看模式转变为直播、短视频等形态,形成媒介融合的生态系统。2024年央视春晚借助数字技术扩展媒介,呈现出参与性、融合性等特质,绘制了在不同端口多屏共振的互动传播新图景,跨越式提升了央视春晚文化的传播延展力。

一方面,2024年央视春晚除实时高清的回传主会场和分会场,还以跨屏直播新样态,在移动端推出竖屏看春晚活动,更在国内外建立地标大屏实现户外看春晚。另一方面,在互动上充分运用不同媒介特质提升春晚热度,拓展春晚的传播声量。例如与京东、小红书平台合作,打破屏幕界限,为观众送上好礼,增加用户黏性。

各平台的矩阵搭建,实现了多层发布和立体覆盖,延展了春晚的媒介形态。观众可自主选择新媒体平台观看、讨论、互动,以沉浸式观看节目增强观众的在场性,彰显了春晚的年轻态。

多屏共振深化全媒体传播

近年来,面对电视、公共大屏和手机三类终端的呈现需求,春晚已全面实现了超高清制作,在思想、艺术和技术的融合创新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视听享受。

在电视端,春晚不仅会在央视的多个频道,还会在各大地方卫视及新媒体客户端等多平台实现同步直播。据统计,2024年央视春晚在全国电视市场直播总收视份额高达75.61%,其中,总台转播频道总收视份额为46.06%,创下近9年收视新高,央视综合频道(CCTV—1)收视份额为30.84%,更是创下近11年收视新高。海外传播方面,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的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频道和68种语言对外新媒体平台,联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直播和报道。多语种报道海外阅览量超过6.95亿次,视频观看量2.5亿次。

针对年轻人热衷于使用手机的现状,央视春晚更是专门为移动端用户在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竖屏看春晚,通过5G场景下的移动拍摄、AI实时制作等技术实现竖屏看春晚的观看方式。其中,视频号平台更是分成上下两个屏幕同时直播春晚的台前与幕后情况,让观众不仅观看到春晚的最终舞台呈现,更看到演职人员在幕后的准备,增强了实时性和参与性。截至2月10日,竖屏看春晚的直播播放量达4.23亿次,较2023年提升48.14%,连续3年创新高。

此外,2024央视春晚还实现了户外超高清大屏直播。一方面,在国内,利用在全国上百个城市中设置的上千块超高清公共大屏幕直播总台春晚;另一方面,在海外,利用全球六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90座城市的3000多块“海外千屏”直播、宣介春晚,让全世界共享中国春节的喜庆欢乐。

打破屏幕界限建构多样互动模式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观看春晚已成为一年一度的春节习俗,并会以此形成群体聚集,产生集体文化认同。数字时代,技术迭代更新驱使春晚的节目呈现愈发立体化、沉浸式,新媒体的普及运用不断增强大众的主观意识,参与、互动、分享成为观众们收看春晚的时代新需求。如今,媒体行业的主要受众逐渐变成千禧一代,他们也是春晚的主要受众群体,因此会从不同的接收渠道观看春晚。对他们而言,春晚不再仅仅是“被观看”,而是逐渐转变为“主动玩”。所谓的“玩”,则体现在春晚的互动性上。观众们从过去简单地坐在电视机面前看春晚,发展成为按自身需求在各种媒介上玩春晚。

基于此,春晚需要突破时空限制,用新媒体的创新互动建构多样的互动模式,提升观众对春晚的认同感和参与性,以个体在仪式中对群体社会性的归属感,完成对国家仪式的建构。实际上,观众在观看春晚时的互动行为具有对当下情感的共享功能,来自于春晚的互动可不断加深观众的情感体验,不同媒介的互动模式也会进一步增加观众的在场感。具体来说,2024年央视春晚的互动体验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直播间设置。

直播间打破了传统大屏幕的界限,让观众从作为春晚的被动观看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他们可以边看春晚边实时分享,形成独特的观看体验。例如,小红书联合央视春晚推出陪伴式直播节目“大家的春晚”,带领观众“看春晚台前幕后”。为此,小红书在春晚演播厅隔壁搭建了自己的独家直播间,陪伴用户一起看春晚、聊春晚、买春晚同款。在直播间中,观众们可以看到主持人对春晚后台的突袭和大量幕后花絮,也可看到演员们在表演完到直播间接受采访,获取第一手春晚热点,如“尼格买提第一时间魔术复盘”“杨幂爆料春晚后台有按摩师”等。此外,大家还随时可以在直播间边看边买春晚同款,高效地完成从“种草”到“拔草”过程。可以说,小红书“大家的春晚”的直播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央视春晚的趣味性和多样化。

第二,送礼互动。

媒介融合背景下,春晚和观众的互动已然形成对传统习俗的再仪式化。例如,作为2024年央视春晚独家互动合作平台的京东,以1亿份实物好礼、30亿红包、汽车使用权等作为互动礼品为春晚惊喜加码,在春晚直播期间,用户登陆京东APP可以只花一分钱换取一份实物好礼。这一跨屏互动模式通过“发”与“抢”连接个体与集体,更续写了春节发红包、送礼等传统习俗,实现了传统习俗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性转化,带来新仪式下的民俗新体验,完成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仪式再塑。

第三,点评讨论。

后电视的语境下,年轻观众群体在新浪微博平台上自发集结,边看春晚边点评,这种对春晚伴随式观看和趣味式点评的媒介景观,解构了春晚的特质。据统计,2024央视春晚直播期间,关于春晚的热点话题占满整个微博热搜,观众们纷纷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跨越时空进行实时分享和讨论。例如,在魔术节目《守岁共此时》表演中,“刘谦真的会魔法”登上热搜,屏幕内外的观众们纷纷跟着刘谦拿起扑克牌,并在微博中晒出自己拼的扑克牌。更有趣的是,有观众发现主持人尼格买提扑克牌没对上,立马热搜榜上出现“尼格买提穿帮”“小尼你撒谎”“撒贝宁现挂”等词条,一度变成春晚名场面。

总的来说,2024年央视春晚作为聚焦全球华人目光的顶级文化盛宴,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新的生命力,在艺术和技术有机融合的探索和突破中从更深层、更多元的角度一站式满足用户的过节需求,以轻盈、愉悦的互动内容实现传播互动的媒介延展,呈现“节目热播、网络热议”的融合传播效果,构筑起春晚与时俱进、互动传播新图景。

作者简介:王雪梅,四川传媒学院研究员,一级艺术研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专家智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