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改造,但经联社与村民却因土地权属产生民事纠纷,之后更衍生出了行政纠纷,改造进展一度受到影响。为此,基层法庭主动从源头上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最终顺利将多个案件“一揽子”解决……不久前,这一幕出现在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法院岐山法庭。

岐山法庭总管辖面积居民约16万人,辖区内共有15个涉农社区居委和11个非农社区居委,因辖区内有涉农社区、工业园区、小工厂等,法庭收案中关于商事、不动产租赁、物业服务及劳动争议的纠纷较为突出。

近年来,岐山法庭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提升审判质效为抓手,能动司法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做好基层司法服务。2023年,岐山法庭共新收案件495宗,旧存67宗,已结522宗,其中调解撤诉案件265件,调撤率达5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个案件“一揽子”解决

“要不是法庭及时调解纠纷,村里改造工作真的开展不了。”在岐山法庭辖区内一涉农社区,某经联社负责人回忆起这几年的不容易。

原来,因农村规划改造,村民黄先生家的房子在规划改造范围内,需被收回。但黄先生兄弟并不同意,“二十多年前我们已经在这块地盖房子,凭什么突然就说要收走。”

经联社与黄先生各执一词,分歧严重。随后,经联社将黄先生兄弟起诉至岐山法庭,但没想到这却促使黄先生兄弟走向另一条维权之路——向当地政府提出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申请。

经裁决,这块争议土地的使用权归经联社所有,不服裁决的黄先生兄弟又向汕头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之后向汕头中院提起行政诉讼。因土地确权诉求一直不被支持,黄先生兄弟最后上诉至广东高院。

由于经联社提起的排除妨碍民事诉讼,需以土地确权行政诉讼的判决结果为依据,岐山法庭只能中止案件审理。至此,案件陷入了困境。

“就算行政案件判决结果出来了,可能还要经一审二审执行,村里的改造也等不起,万一拖太久引发其他纠纷怎么办。”尽管案件中止了,但承办法官始终惦记这起纠纷。他希望,能找出一个既不损害村集体利益又能让项目落地的双赢解法。

为此,承办法官组织经联社负责人和黄先生兄弟进行面对面调解协商。在岐山法庭的努力下,双方终于同意由经联社向黄先生兄弟支付补偿金,黄先生兄弟收到补偿金之后限期将房子交由经联社进行拆除,同时撤回行政案件上诉。

“这是一次以民事和解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探索,也是基层法庭能动司法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岐山法庭庭长郑启生说。该法庭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机制,做深做实能动司法,努力从源头上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一揽子”解决多个案件,全力做到双赢、多赢、共赢。

“庭所共建”提升调解质效

岐山法庭位处金平区西片区,是汕头传统“工业阵地”,辖区遍布多个工业园区以及各类个体户形式的小工厂,关于劳动争议的纠纷相对突出。

2023年10月,汕头市某机械公司员工曾某在维修货梯时摔倒,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曾某的父母、妻子、儿女与该公司无法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就到当地司法所进行调解。

彼时,该公司提出赔偿60万元,曾某亲属却要求170万元,该如何既让赔偿金合理又让双方都能接受?在调解过程中,曾某家属情绪激动,尽管调解员努力调和,却担心当事人随时反悔,于是请求岐山法庭提供专业法律指导。

在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积极促使双方缩小分歧,并通过查阅类似纠纷资料,结合各类赔偿金额计算标准,建议将赔偿金定在75万元。最终,双方同意由该公司分3期向曾某亲属支付这笔赔偿款。岐山法庭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依法及时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

“这样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让企业得以正常生产,实现案结事了。”郑启生表示,这起案件顺利调解,背后得益于“庭所共建”机制的建立。

去年,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汕头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开展“庭所共建”工作的通知》,组织当地基层人民法庭和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开展“庭所共建”工作,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节约诉讼成本,化解社会矛盾。

在这一机制下,岐山法庭依托现有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深入一线为各乡镇街道的管理员、调解员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尽力将劳动争议、婚姻家庭、金融借款、消费、物业等纠纷解决在诉前,积极创造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各部门协调配合的调解工作模式。同时,岐山法庭开辟司法确认绿色通道,为司法所调结的纠纷作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

数据显示,2023年岐山法庭在诉前调解或联调方式化解辖区物业、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纠纷160宗。

12项措施服务“百千万工程”

除了“庭所共建”机制,岐山法庭近年来还以实际行动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建立健全帮扶挂钩社区工作机制,发挥党员干部“双报到”机制,积极赴岐山街道南楼、沟湖、马西、陇头等挂钩社区衔接协助工作、调研走访,组织“送法进村居”“乡村法律微服务”等活动,促进帮扶挂钩社区高质量发展。

同时,定期联合街道综治中心开展下沉网格巡回办公,现场开展矛盾调处、释法说理、普法宣传等工作,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地落实;将法官“坐堂问案”转化为“移动办案”,让法官走下审判台,走出法庭,走进企业、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学校,提供零距离的司法服务,推广“法院+街道+村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基层法庭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线,是助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司法支点。”金平区人民法院专委郑伟斌表示,近年来,法院秉持“抓前端、治未病”司法理念,积极落实“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推动基层法庭因地制宜调处涉农场地厂房租赁纠纷,有的放矢处置企业劳资,买卖和加工等纠纷。同时,探索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组织、行业商会等联动调处矛盾纠纷机制,并结合多调快调、审调结合等办案方式,缩短案件调解周期。

金平区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陈旭聪告诉记者,去年该院出台了《关于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金平区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12项措施全面提升服务金平区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能,切实服务保障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金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郑伟斌说,去年以来,金平区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处理各类涉农案件调撤率超过30%。目前,该院正在制定完善服务保障金平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工作方案,接下来将探索设立专项小组进行调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沟通,向相关涉案部门提出专业化、针对化、规范化的司法建议,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司法动能。

南方+记者杨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