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杨岑
体重300斤的小刘,在一次通宵熬夜后突然感觉胸背部撕痛欲裂,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就诊,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东院多学科团队紧急施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血管外科主任邓宏平教授带领团队微创施治,在不开胸开腹的情况下,成功封闭“罪魁祸首”——主动脉夹层“破口”,及时帮助小刘转危为安。
超级肥胖患者突发致命性主动脉夹层
30岁的小刘来自河南,在武汉务工多年的他平日里比较随性,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体重飙升至300斤。半个月前,他在通宵熬夜后突然感到胸背部如撕裂般疼痛,胸闷得喘不过气,被同伴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急诊科。
监测提示,他的血压高达209/101毫米汞柱,手指氧饱和度掉到了88%。紧急全主动脉CTA结果提示,小刘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大血管从左锁骨下动脉一直撕裂到双侧髂动脉。
主动脉夹层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是极其凶险的大血管疾病,死亡率24小时内为20%-40%,一周内为60%-70%。面对极度凶险的病情,该院区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开展相关多学科联合诊疗。
仔细查阅血管CTA后,该院血管外科邓宏平教授判断,患者主动脉夹层撕裂严重,大血管破口累及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真腔小假腔大。腹主动脉真腔只剩一条不到1毫米的细缝,右髂动脉也因夹层假腔压迫闭塞。“患者已出现右下肢皮温降低,随时可能出现主动脉夹层破裂大出血及器官缺血坏死,急诊抢救手术迫在眉睫。”
东院区手术室内,血管外科联合东院麻醉科、呼吸内科、骨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MDT团队进行紧急术前讨论,并制定了手术方案。
术中,邓宏平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刘化刚教授、袁焰博士、熊思正博士通力协作,为患者实施了腔内微创胸主动脉EVAR术+左锁骨下动脉分支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消失,左锁骨下动脉供血恢复正常,肠道血管及双肾动脉真腔明显扩大,下肢皮温及活动感觉恢复如常,没有出现并发症。
邓宏平介绍,类似小刘这种超肥胖患者的手术风险极高,术前需使用多种静脉及口服降压药物,降低夹层破裂风险。此外,因过于肥胖鼾症严重、肺部交换差,血氧饱和度极低,术中股动脉无法触及搏动导致穿刺困难,须超声引导、精确计算抗凝药物剂量并定时监测。
与此同时,患者的脂肪层过厚也会导致实时造影图像欠清晰、导丝超选真腔困难、支架定位及释放难度加大等问题,这些都极大考验主刀医生及麻醉医生团队的水平。
这两类人群需警惕主动脉夹层
“肥胖是众多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邓宏平强调,肥胖、高血压者容易发生主动脉夹层,在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时应该特别小心,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引起高血压动脉撕裂,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生。年轻的肥胖人群通常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或者疏于监测及服药,常常造成猝死等不可逆转的后果。
邓宏平特别提醒,年轻人应高度注意高血压的筛查和治疗,他们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锻炼少,经常抽烟、喝酒、熬夜,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主动脉壁弹性降低,脆性和硬度增加,主动脉壁承受的压力大,导致主动脉内层破裂,血流涌入中膜,沿长轴纵向撕裂主动脉,引起“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70%以上的发病人群为体型肥胖、长期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男性;部分患者伴随一种叫“马凡综合征”的遗传疾病,典型表现为体形修长,尤其是手指和脚趾,较普通人有明显差异。
主动脉夹层撕裂时患者会突然感觉胸背部、肩胛区或者腹部强烈的难以忍受的撕裂样剧痛,伴随大汗、皮肤湿冷、脉搏快弱,甚至休克。这种疼痛常在使用降压药和止痛药后好转甚至消失,患者常认为病已治愈,其实并非如此。
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要尽量稳定情绪,尽早服用降压药和止痛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及用力。如主动脉内膜撕裂水肿,应立即住院控制血压、心率,根据患者状态和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手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严密监测血压,把血压维持在相对正常范围,饮食方面少盐少油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粗纤维膳食,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慢性便秘及咳嗽,“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